01
▲
朋友这两天胃不舒服,结果从前对食物完全随意的一个人,却直接变成了“营养专家”,他的方法直接有效,就是:“我的胃知道”。
凡是喜欢吃的东西,他的胃说:“真熨贴!”
凡是不喜欢吃的东西,他的胃说:“不舒服!”
然后,仿佛餐桌上多了一个“营养学专家”一样的,五体投地之际,我对着朋友的胃说:来,我给您安排了个专家席,请上座吧。
哈哈哈哈,他的胃成功的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一席之地。真担心,这个消息也传到我的胃那里,会不会表示不服,也出来搞事情呢?
当我们特别关注到身体的某个部分时,一定是这个部分出问题了。
健康的人,几乎是不怎么想得起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件的,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不舒服了洗个澡……注意力往往是在别的事情上,会自然而然地用这个身体,但不会关注这个身体,尤其不会没事就琢磨:我这个胃到底好不好?跟别人的胃比起来,算是个什么级别呢?
只有当这个部分出了毛病,并且再被医生吓唬的时候,才会整天想着它吧?
身体是我们自己的,每个器官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它们正常运转的时候,我们既不会关注哪个部分更重要,哪个部分更美丽,哪个部分更强大,也不会关注前胸与后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心、肝、脾、肺……尽管它们各个不一,形状、功能、位置、作用……也都各安其位,彼此相关,但是因为我们知道它们都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整体上都是我,所以,平常,即使作为大脑是所谓“司令部”,似乎掌管着全身的神经等运作,但我们也并不会特意重视它。
想不起来身体哪个部分的时候,就是一切皆好;
不需要特别关照哪里的时候,就是全身都很健康。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会特别关照身体当中的某个部分,或者不小心脚碰伤了,就会很关照脚,甚至没事就会想到它;或者最近有点头疼,就会注意休息,也会特别关照头……
只有身体出了问题时,我们才会特别关注到它的存在。
02
▲
小莉找我诉说一件最近的烦心事。
和同事小B 一起负责一个项目,昨天在她跟客户介绍产品时,需要小B配合演示的幻灯片等相关配件,却发现小B的资料很混乱,甚至有几张在小莉演示之前就已经提前播放出来了,虽然这些细节,可能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客户未必注意到,而且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成功签约了,但是小莉心里非常愤怒。
从会议室出来,小莉就冲小B发了火。尽管小B也解释了这两天手上确实一直在忙别的项目,也表示抱歉了,但是小莉的怒火,连自己都有些奇怪的控制不住。
理由当然很简单:这么不走心的做事,不如不做。
但是小莉也是慧质兰心的姑娘,她关注到自己这么大的情绪,一定不仅是小B的错这么简单。所以,她来找我聊天,也想知道自己这是怎么啦?
我请小莉享受阳台上大摇篮里的日光浴,边摇晃,边问她:是啊,这是怎么啦?这么愤怒?
小莉全身躺在温暖的阳光里,却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她有些自言自语似地说:我想起了一个画面,那年回到姥姥家,跟表妹一起玩耍的时候,她跟我说:
我从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跟姥姥很亲。一直以为那里是我的家,当表妹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一种被自己人‘慢待’的愤怒,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但是就像心里藏了一道伤,一遇到相类似的事情,就像要‘爆炸’了一样,情绪就失控了。
小B这件事,实际上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因为最近工作忙,所以在跟我合作的这个项目上,出了一些小差错,好在也没什么严重后果。
其实这件事本身并没什么,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小失误而已。
真正的重点是,我和小B平时关系不错,尤其在面对客户时,也算是自己人。然后,她在这件事情当中,我解读到的,是对我的不走心,对我的‘慢待’。
所以,尽管签约了,我还是冲她‘爆炸’了,因为她对我不用心,慢待了我。
跟当年的表妹一样,慢待了我。”
……
小莉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抬起头总结一句:我知道了,其实是小B引发了我心里那个讨厌被“慢待”的情结,所以才愤怒的。
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也慵懒地晒着太阳,觉得她讲得这个词很有意思,就问小A:你心目中的不慢待是啥样的?
小A却直接“笑逐颜开”了,她像是对着当年那个傲娇的小公主一样地说:当然是姥姥家最尊贵、最可爱的小公主啦,人见人爱,人见人夸,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拿出来,小公主都不一定会要呢,怎么能像防贼一样地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呢?
哈哈哈哈,我俩都乐坏了。
因为,其实刚刚小A的分析里,呈现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秘密”。
03
▲
我们是怎么让自己烦恼的呢?
第一步:发生了一些很平常的事件。或许是同事的失误,或许是路人甲恰好瞪了我们一眼……诸如此类,本是很自然的一件小事。
第二步:引发潜藏在心底的“情结”。比如被慢待,或者尊严被践踏,或者被否定……这些伤痛平常深藏在心里,只是伺机在发作。
第三步:借着这些事件为理由,藏在心里的情绪直接爆炸,然后在情绪的能量支持下,我们坚决地守护着自己,与一切伤害自己的外界划清界限,明确自我的尊严、情感、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也就是说,一件伤害事件,或者一个烦恼的必要的,充分的条件是:我们心里得有情结,这样才能借“题”发挥。
而这情结的来源,必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自我,另一个是自我所渴望的,也就是所憎恶的。
自我的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人。
所有的人,从小到大,尽其一生,其实从来都是活在“自我+世界”这样一个整体的存在中,就像你现在回想一下四年级时的自己:
一定是包括四年级的你、四年级的班级、教室、同学、老师……
没有一个自我真的可以脱离当时的环境而独存。
事实上,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本就是这样“自我+世界”构成的完整存在。
然而,可能是脑子有问题了吧,所以,所有人都一直渴望从这个整体中“扣”出个自我来,强调自我的存在,证明自我的价值。
然后,怎么才能证明自我的存在呢?
小A的渴望是:我是最美丽的小公主啊,最好的人,当然值得最好的对待…..
有人渴望成为最好的;
有人渴望成为最对的;
有人渴望成为最可爱的;
有人渴望啥都知道;
有人渴望独一无二;
有人渴望自由自在;
有人渴望安然无恙;
有人渴望平平安安;
有人渴望一切尽在掌控……
有了渴望,当然就会有失望,就是痛苦,就是情结,就是每个人心中藏着的“七寸”、“逆鳞”,与自己的世界相处时,只要碰着这些机关时,我们就会立刻“爆炸”,释放出全部的生命能量去守护,其实恰是在“建立”这个自我,强调这个自我——我在这里,神圣不可侵犯。
自我一出场,生命就“病”了。
因为自我,就是朋友的胃。不仅出场,还成了“专家”,并且在这个世界上争取到了“一席之地”,那整个就是病得不轻了。
当然,朋友的胃很有“智慧”,客气而友好地客窜了几天,早已退场。我们在一起聊天、用餐已经再不用特别地聆听“它老人家”的教诲,给它以足够的尊严与尊重了,因为它已经好了,完全功能正常。
胃不再强调它的重要时,我们就健康了。
自我不再强调自己“神圣不可侵犯”时,我们就可以幸福了。
04
▲
每天我们都会吃各种好吃的,难吃的,其实都是正常的,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功能正常的胃,是可以自然化解这些好的、坏的食物的,不是什么大问题。
是因为胃不好时,才会被这些“坏”的食物伤着自个。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是,健胃!当然,重大的譬如砒霜什么的,那是脑子病了,得治脑子,而不关胃的事。
每天我们都会经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好的,有不好的,一个心中“无挂碍”的人,是自然可以淡然这些所有的境遇的,没什么,都很正常。
只有内心有“情结”时,才会被这些“坏的事情”伤痛了心。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是,解冤释结——看清那些个“渴望与憎恶”的可笑,对自我的神圣主张一笑了之。
整体世界就是自己。
自我、他人、世界,只有彼此协作,平衡运转,谁和谁会没有关系?谁和谁又真是长在一起的?
自己个和自己个,还要分个什么“最好的?最对的?最可爱的……”,难道要左手给右手发个奖牌,并献上自己的崇拜与敬仰吗?
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执着于自我的这一隅之见时,犹如盲人摸象,怎么可能“啥都知道,独一无二,自由自在……”
整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场暂有实无的幻象,迷在这场幻象的无常瀑流中,要如何“安然无恙,平平安安,一切尽在掌控……”
打开心结,放飞自我。
从此,不需要没事就给这个自我列个“专家席”,不断长养了。因为尊重它的结果,就是会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憎恶”的立场,然后借着生活中的一切事情,捍卫着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然而,每每自我最有发言权的时候,也恰是我们“病”得最严重的时候,不仅没有幸福可言,相反,总是烦恼不断,小事化大,大事爆炸,甚至常会带着我整个恨不能毁灭全世界。
所以,为了健康与幸福故,把关注点,投放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吧,自我与世界,最好的关系,就是平衡、协作,忘记了它们的存在时。
忘记了自我,幸福总是最容易光临;
忘记了身体,健康总是如影随行着。
希望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不会关切地问:你身体怎么样了?
更希望我们天天见面的时候,不会真诚地问:你怎么样了?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的话,不如微笑着说:好,很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