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降维攻击”高手
文摘
其他
2025-01-22 05:00
江苏
以上这些短句,相信在各位小伙伴的脑海中瞬间勾勒出一个形象:一个无奈的、悲催的、失败的、木讷的、一事无成的油腻男人。“雨果奖”、“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这些名头的叠加,相信很多人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科幻狂人的形象:叼着烟斗,藐视一切凡夫的日常,拒绝一切平庸的生活进程。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需几个关键词,就相信和断定一个人是怎样的。但如果我要说,其实这两段文字都是在描述同一个人呢?是的,这些文字的描述基本都算是如实的,只是各自节选同一个人的不同的侧面而已。后一段描述,是远离他的现实生活,隔着重重的光环所看到的他。大刘出生在阳泉,后来在山西娘子关火电站担任工程师,闲暇时,他爱写小说,写科幻小说,至今已经出版13本。让他暴得大名的是小说《三体》,这部小说让他获得了全世界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大刘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获奖后,大刘表现的却是出奇的冷静,就好像一个旁观者,他甚至调侃道:现实生活中,由于火电站的关闭,他离开了娘子关,回到了出生地阳泉,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在那里几乎没有人认识他,他至今没有微信,对外联络只有电话和Email。《三体》走红后,对于媒体记者采访的要求,他一概拒绝。大刘也不发微博、也不用微信,很少参加科幻圈的聚会,和读者也保持着一定距离。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冷酷的道德评判者,一个冷静的思想者,在他的作品中,巧妙的开了一个巨大的脑洞,看到这个脑洞,让我惊叹不已。一个状如小纸条的仪器“二向箔”,更改了时空的基本结构,整个太阳系开始从三维跌落到二维平面之中,逐渐变成一幅巨细靡遗的图画。这就是大刘想出来的“降维攻击”策略,实在太酷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将原本三维的存在,降维成二维,所使用的武器形状就好像一个小纸条。小纸条,抛弃那狭窄的厚度而言,不就好像一个二维的存在吗?生活中的小纸条,不就是记录一些简短的只言片语吗?就好像便签一样。而以上对于大刘的两种描述,就是一种标签式的描述,就是把那样一个鲜活的、多样的生命,压缩成一个狭隘、局限的标签。而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更多就是常常使用这种贴标签的“降维攻击”方式,把自己和他人,从三维立体的存在,降维成“二维”的、刻板的小纸条般的存在。我们都是降维高手,极其善于把具象的生命抽象化、单一化、平面化,并进而信以为真。我们就是因为坚信了这些标签,而让自己失去了生命的力量,被锁死在这个标签里,整日的努力就是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改变标签上的内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完美的人”、“表里如一的人”……不知道的是,任何的试图修改,都是对于这个咒语的加强。其实,我们还有另一个方式,就是如同西游记中孙猴子的套路,不用改变贴在五行山上那个咒符的文字,而是直接请唐僧揭了去。在这样的系统观照下来看下岗在家的大刘,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人就是一废物,连工作都没有,还靠老婆养活,满眼的鄙夷。当看到大刘那一串串的荣誉,看到连奥巴马都成为他的粉丝时,估计满眼只剩下渴仰。心中存有这样的价值系统的人,第一个折磨的就是自己,看自己究竟是否算是事业有成,若有,就人前沾沾自喜,人后谨小慎微,深怕这个花瓶被打碎了而让自己没有活路;若无,那就只剩下自哀自怜,找个地洞钻进去的份了。降维的手段最先攻击的就是自己,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如此,利用这辈子熏习建立的价值系统,在没有经过谨慎的思考和拣择,在没有经过质疑和省视的过程,就慌慌忙忙得把原本无限的生命存在,压缩进这个价值系统中,然后在其中悲喜,这根本就是自作孽啊!那么,如何看待我们头脑中已经被植入的种种价值系统呢?我们本是造梦者,却被自己信以为真“降维”成一张张深藏在内心的小纸条,困窘而充满无力感。
生命的真相,正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愿我们以探索之心,敞开之心去如实观察、发现,亲历、实证,与真相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