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海:老同学,一路走好!

文摘   2024-11-21 11:09   青海  

文/张生海

早晨六点多钟,我和老伴与往常一样,起床后按部就班的开始了又一天生活。紧盯着两个孙子穿衣、洗漱、吃早饭、拿书包,一直马不停蹄送他俩去学校。看着两个孙子走进校门,就去广场上晨练。大概也是九点后慢慢回家,老伴收拾被褥,烧水泡茶,准备简单的早餐,我照常浇花喂鸟,偷着闲水蘸毛笔临摹字帖,周而复始过着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上午十点多,老伴的手机同学群里有人发语音——老苗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犹如一声晴天霹雳,我和老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苗去世了?!


后经证实,确认老苗真的去世了。第二天,我和妻子相约她的几个同学一起去祭奠,送老苗最后一程。


面对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亲戚朋友无比伤痛的情形,我的眼睛模糊了。耳畔传来人们长吁短叹,以及小声议论,


“哎——苗老师还年轻啊!退休还不到一年吧?”


“前一段时间还好好的呀!真是个好人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


老苗就是苗君仁,属虎比我大三岁,今年六十二周岁。他与我老伴是同学,跟我又是初中校友,论亲戚关系,我和他还是“姑舅”,他母亲和我堂伯是姊妹,父辈一代尚有亲戚走动,到了我们一辈由于没有走动往来,亲戚关系渐渐疏远起来。但我和老苗关系挺好,两年的同窗校友加亲戚关系,一直保持联系,后来我们都当了教师,同在教育系统里经常交往,因而彼此的关系就越加深厚。


我和妻子与老苗常以同学、好朋友相待,很少人知道我们有表兄弟关系。今年盛夏,我们去平安区三千坊看望过老苗。那天,到他家里快两点了,表嫂由于去女儿家照看外孙不在家,老苗一个人在家里等候着。他的热情着实让人感动,看到他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一桌子的瓜果和家常菜,可以推断出他在等我们的过程中一刻也没闲着。等我们坐下端起茶杯,他端来一大盘手抓羊肉摞在茶几最中央。一会儿添茶续水,拿起整条羊肋巴塞到我手里,一会儿又将削好苹果递给我老伴手中,嘴里不断念叨着:“看老同学啥也不吃,那就吃个苹果,吃点啊!”


此刻的老苗显得格外精神,异常兴奋。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话题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聊得比较多是小时候艰苦的岁月,畅想退休后怎么过好晚年的生活。其间我们还一起回忆起了雄先初中部念书时的日子。


大约是1979年9月,我考上初一时,老苗已升初二学习了。我们一起在雄先初中部住校学习,而且同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学校里没有食堂,所有住校学生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自己动手做饭。许多同学因为住校生活不能自理或上下学路途较远而辍学。父亲用毛驴驮着行李送我到学校的,安顿好床铺,修补好简易的泥土灶,与几个家长一起生火烧水,凑合了一顿已过午饭时辰,在夕阳的余辉中恋恋不舍地踏上回家的路途。从此,我远离家人,时常为不会做饭而发愁,往往这个时候,老苗就会出现在我身旁,他耐心地劝说开导,手把手教我生火做饭。虽然,日子清贫寡淡,但是,有老苗的岁月还是那么温馨踏实。


后来,又有两名新同学和四名初二学生被安排到我们宿舍。老师还指定人高马大的丹巴为宿舍长,希望大家都要听宿舍长的话。起初宿舍长丹巴也十分勤快和热情,每天要求我们叠好被褥,箱子毛巾之类东西都要收拾干净。他再三告诫大家锁好自己的箱子,贵重物品都装进箱子里,要求整齐地摆放在指定的床底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新生都要听他们几个师兄的话,他们仗着在校的资历经常使唤我们抬水倒垃圾,稍有不满还动手打人,宿舍长也变成横眉怒目的了。好在这些师兄中有我的姑舅苗君仁,关键时候他都会挺身而出,因此,我经常得到老苗的庇护和帮助。


秋去冬来,天气渐渐变冷。学生宿舍的门窗一点也不严实,同学们要烧水做饭,简易锅灶烟囱不利索,因此,门窗总是敞开着,寒风飕飕往里灌。雨雪天,放在室外的柴火被淋湿,校外小溪边的汲水点经常结冰,提水要花掉很长的时间,经常有同学饿着肚子。晚上,同学们为了御寒,从卫生院找来打完点滴玻璃瓶子当热水袋,记不得是买不到还是买不起,没人用过真的热水袋。很多同学没有棉衣棉鞋,更没有袜子手套穿戴手脚被冻坏。衣服缝里、被窝里还会生出许多的虱子,大家趁着好天气或灯光下,钻到被窝里抓虱子,用指甲背挤掉。


许多同学扛不住艰苦的住校生活,干脆辍学在家不去上学了。他们很少是由于厌学或学习成绩差,真正造成辍学的原因就是日常的生活所迫——吃不饱肚子,走不了远路。


辍学生中就有我的同村尕华子。他学习成绩好,加上字写得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是父母眼中的宝贝,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对其将来十分看好。后来还是由于艰苦的学校生活而辍学了,到如今后悔不已。那时候,所有离初中部较远的村里孩子,五年级毕业怀着无比的憧憬和喜悦,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踏上求学之路,开启人生中最艰难困苦,最无依无靠,最记忆犹新,也最能磨炼成长意志的学业生涯。


一年以后,学校有了师生食堂,宿舍里安装上了柴火炉子,也开始安排晚自习了,学习和生活的条件逐渐变好。我们初一班,由学期初的五十多名同学剩下了三十几名升入了初二年级,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老苗他也转入了比较紧张的学习阶段----初三的学习。


冬去春来,又过了一年。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但我们十分留恋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我考上第三中学读高中。其间,与老苗分别,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


多年后,意外听说老苗初中毕业就在村里当了民办老师。


每每想起感慨万千,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每每聊起总是津津乐道,成为言之不尽的话题。自然也是今年夏天看望老苗时聊得最多的话题,聊着聊着就忘记了时间,要不是妻子提醒接孩子时间快到了,还不知道要聊到啥时候。临别时,老苗将一大包蕨菜塞到老伴手里,告诉我们那可是沙索麻老乡专门捎给他的,让我们带回去尝鲜。赶着下午放学的点,我和妻子匆匆驾车回了西宁。


短短的数月时间,老苗与我们阴阳两隔,与他见面的情景恍如昨日。听家属介绍,几天前,老苗满怀着对生命的渴求和对大医院的期待,与家人赴西安西京医院治疗,因为提前有网约,一点没耽搁就开始住院治疗。然而,不到一周时间,转入重症监护室,原因是心脏等多个器官感染并快速衰竭,以至于无法抢救。在医生“你们来晚了”的遗憾声中,亲人们怀着无奈和绝望的心情用救护车护送回家。一路上,全靠着药物和氧气瓶保持呼吸和心跳,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稍微清醒时他用微弱声音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回家了……回家了好!”


老苗或许觉得累了,想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觉;或许渴望着回到家里让他心里踏实。时间飞速的流逝,救护车疾驰在漆黑的夜里。救护车驶入甘肃境内不久,护士为他更换氧气瓶,在家人的呼唤中,老苗闭上了眼睛。老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24年11月5日深夜24时06秒。无法想象老苗最后合眼时的样子,也不忍去想当时家人的悲痛和伤感。


我想老苗的最后容颜一定慈祥,心里却带着许多的遗憾和不舍离去了。


今天,参加完老苗的丧事已经好些天了,可我心里总是沉甸甸乱糟糟的,不想出门走动,也不想玩手机看快手抖音,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老苗生前的音容笑貌,满腔的感慨,感慨人生苦短。


凡夫俗子认为:人生一世,命由天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阎王要命,千佛难留,黄柏树上没枝稍,生死簿上没老小。或许就是这样,一位好同事好同学,一个好好的人,突然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这几天妻子也很少与我说话,我知道她心里也十分地难过,因为我们心中的好同学、好朋友、好老师、好姑舅真的去世了。我们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闲暇时间,我与妻子闲聊,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老苗的名字——苗君仁,最起码应该载入雄先乡的教育事业史册。因为,雄先人民不会忘记,沙索麻百姓更不会忘记苗君仁。他生在沙索麻村,长在沙索麻村,一辈子工作和生活在沙索麻村。从当民办教师开始,到后来进修转正一直在雄先乡沙索麻村当老师,用一个人的力量支撑起了沙索麻村三代人的教育教学事业,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了一个偏僻村落的光明,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做出贡献和牺牲。


当老师难,而成为一名人人夸赞的优秀教师更不易。苗君仁一辈子扎根家乡沙索麻当初小老师,整整四十个春秋冬夏,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教孩子们识字,启迪他们如何诚实做人。老苗曾说过:“沙索麻村里除了几个老人和还没入学小孩以外,都是自己的学生。”这话一点也不假,他初中毕业不到二十岁当老师,开始教比他小几岁的同辈人,后来教他们的孩子,再后来又就教他们的孩子的孩子,许许多多沙索麻村民爷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从深处大山里的沙索麻村,送出去了一届又一届初小毕业生,升入中学走向社会。


沙索麻村户数不多,一直以来,就是一人一校。为人谦虚厚道,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的老苗,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既是老师又当家长,既要教书识字学文化又要照顾学生的吃喝拉撒,呵护孩子茁壮成长。起初,他用民办教师微薄工资为贫困家庭孩子减免学费,垫付书本费,资助许多孩子完成小学阶段学习,同时积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送孩子们去中学读书。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亲自给留守儿童补课做饭,争取社会人士的资助,办食堂请炊事员,实现全校学生、村里的留守儿童及老人免费就餐。同时,为了振兴村子建设,主动给村干部出谋划策,带村干部找门路筹措资金实施致富项目。如今,生他养他,使其倾注满腔情怀热恋一生的沙索麻村子建设的越来越好,乡亲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家长们送孩子上学劲头更大更足,村子旅游规划建设得到政府的扶植。这个坐落在海东市化隆县雄先乡大山里的小村子,由于它地处李家峡库区最高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超远的视野享受,优美的乡村景象和淳朴好客的民俗民风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熟知,已经成为许多人前来观光赏景的打卡地。


老苗从教四十余载,自始至终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时刻牢记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勤勉从教,视教书育人为平生最大的乐趣,无私奉献,奋斗终身,一直坚守在家乡——沙索麻学校的三尺教台。


家乡的百姓称苗君仁是:雄先人民的好老师,家乡百姓的好儿子!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化隆县优秀共产党员,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乡村最美教师的殊荣!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装满了他的书桌。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苗君仁,刚刚退休不久,应发工资还没来得及结算因病去世了。得的是典型的高原病----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心病,这病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地处高海拔的沙索麻有关联,多年之前就经常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他总是舍不得请假,也没要求过调离,直到退休前病情进一步加重才呈交了退休报告,离开了一辈子不舍的工作岗位。


一向热情好客的老苗,热爱生活,爱护家人,酷爱旅游。每年寒暑假都外出旅游一趟,去了很多地方,包括新马泰、斯里兰卡等国家。他说:自己不仅仅是爱好旅游,更主要的是到了内地身体舒服,尤其到了南方对肺病好,觉得肺病自然而然就好了,一点也不喘,一点不觉着不适。现在退休了,有计划要去更多的省份和国家,尤其要多去江南省份,享受各地的风土人情,疗养自己的身体,还说有机会我们一起搭伙自驾游。可是,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他就离开了人世。


哀哉乎!感慨乎!


我们痛失了一位好同学、好姑舅,沙索麻村民痛失了一位好老师,好庄员。此时秋风萧瑟、江河呜咽,大地披雪,亲人悲戚。人生苦短,振作起来,照顾好自己,呵护好家人。直面生死,接受现实。


再次,遥望天际,默默哀悼——老同学,一路走好!


 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





张生海,高级教师,先后在化隆县第三中学、职业中学、民族中学任校长,现退休赋闲在家。

===============================

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本期责编/李欣月

青海读书
文化交流,读书分享,摄影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