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桥】英子:一座消失的桥

文摘   2024-11-14 11:11   青海  


文/英子


那山,那河,那桥梁……


山,连绵起伏,因在村子的东面,所以一直被称作东山;河,不知从何时有,也不知从何而来,只知周年复始,涓涓细流沿河而下;桥梁,架在那条小河之上,一端连接着东山,一端连接着那个历史悠久的村庄……


话说“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可贵的是人还有记忆可以回首过往的美好时光,当那些关于那座桥或深或浅的记忆从脑海中袭来,眼前浮现的是像电影一般一幕幕,一段段,难忘的旧时光。


记忆中还是孩提的模样,几个半大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拿着自家的脸盆和一根很粗的木棒在桥下的小河上洗衣服,时而用木棒捶打,时而用手揉搓。家里人说,河里流水不停,是活动的水,洗衣服洗的干净。桥下的小河河清且浅,流水缓慢,而且因为有一段水泥铺的地穿过河流,放衣服正好,所以天好的时候,在桥下的小河里洗衣服最是好的。


不知是谁用手捧了一捧水,泼到了另一个人的脸上,几人放下了手中的衣物、木棒,脱下家里人给纳的千层底的布鞋,卷起裤脚,踏入水中就是一阵乱泼,然后又捧腹大笑,全然不顾一点形象,哪怕衣服被水打湿,哪怕满脸水渍,甚至头发都滴着水,欢笑声,追逐声不断……


画风一转,又是一个冬天的场景。冬天的小河早已结了厚厚的冰,一群孩子缠着大人给做的冰车。(备注:冰车,那时候是将木块用钉子钉到一起,可以坐下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下面放上轮子,最前面放一根绳子,另单独削两根圆木棍,分别在两根木棍的一端放上钉子滑冰时可以借助使力气,叫作冰棒。)大人们拿着青稞麦子,拿着杵蛋石在桥底下的冰块上捣。等捣出个大洞了再把麦子放进去,继续捣,捣到青稞麦子的皮掉落或者半粘连差不多好了,拿回家用来做甜的腊八粥或者是和着猪头肉做麦仁吃。(备注:杵蛋石:方言,有的是用石头,或者水泥做的那种圆型的,然后中间留个洞出来,放上光滑结实的圆木棒叫做杵蛋石。)


孩子们则是拿着冰车,冰棒到桥底下滑冰,有的自己拿冰棒一边使劲滑一边用脚蹬,有的前面一个人用绳子拉着,后面一个人推着,一会滑到这,一会滑到那,在桥底下穿过来穿过去。偶尔滑一跤,也不大事,因为那时候穿的都是家里给做的棉衣棉裤,厚厚的,暖暖的,似乎再冷的天也不觉得冷,在冰上滑了摔了也不觉得多疼,一玩就是一整天,脸蛋冻的红红的,手冻的裂了疮也挡不住滑冰的热情,要不是大人拿着柳条来崔赶,估计太阳落山也是不舍得回家的,那是童年的乐趣,那是那座桥带来的乐趣……


关于桥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喜欢记忆中的那座桥,记得曾跟小伙伴在桥底下的小河里捉鱼摸虾,尽管小河里都是小鱼小虾,时而也有蝴蝶蜜蜂飞上飞下,好不恣意好不潇洒。曾因为科学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到桥底下的小河里捡拾各种形态各异,奇奇怪怪色彩斑斓的石头;曾在桥底下抓了泥土,和着河水玩泥巴;也曾跟弟弟妹妹搁桥底下溜冰,打腊八冰;更是在爷爷生病后,和姐姐每天到桥底下的一眼泉中打过泉水,更因为玩水弄湿了鞋子裤腿被家长拿着柳条满路追着打……


那座两米多高,有两个桥洞的水泥桥,虽然是座普通的桥,却是印象当中最难忘怀的桥。桥周围的风景很美,冬天白雪皑皑,行人路过,会在桥上留下一串或深或浅的脚印,夏天阳光普照,晴空万里,桥下小河流水潺潺,小河两岸绿草如茵,各色小花盛开着,譬如粉色的水仙,譬如兰花草,还有荆棘林上结满红红的果实,不知名的水草丛生……农忙时节,桥上人来人往,有去山上地里忙活的,有开着手扶去捡拾木柴的,也有骑着自行车过桥后绕路去往城里的,偶尔也有去山上上坟拜祭祖先的……


桥下一边流水很少,旁边还有一眼泉水,就之前提到的那眼泉水,家里停水的时候曾到桥下的泉里挑水喝,因为泉不是特别大,所以大人们去挑水时都会拿两个大桶用扁担挑着,再拿个茶缸用来舀泉水,泉水清凉中带着一丝丝淡淡的甜。我和大一岁的堂姐挑水时因着没有太大力气就拿个小桶,用茶缸接满再提到桥上两个人提回去,即便两个人提着,也还是摇摇晃晃倒出来不少,有时脚下一滑,摔个四仰八叉,功亏一篑,好不容易舀的泉水全倒了,又得重来,大人们提水虽然扁担一晃一晃,水桶里的水却稳稳当当的。


除此,老家还有个习俗,每逢过年时节,表演社火的第一天晚上,或是正月初八晚上,或是正月十二晚上,社火队化妆完毕后,舞龙队舞着龙,舞狮队蹦蹦跳跳,秧歌队扭着秧歌……从火神会出来,经过的人家都提前点了小火堆在门外等候社火队路过,小孩们早早的穿了新衣服,口袋里装着那种一毛钱一把的小鞭炮,时不时搁地上摔下,听着发出“啪”的声音,稚嫩的脸上笑琢颜开,大人们也是眉开眼笑,在一片鞭炮声中,在人们的期盼中,社火队热热闹闹而来,锣鼓喧天,喜气洋洋,路过一众人家到东山根那座桥下转一转取水,俗称“龙饮水,”寓意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后再折返,记忆中年年如此……


后来啊,流水少的那个桥洞底下水流越来越少,有土地裸露出来,有顽皮的小孩搁家里拿了盐巴还有辣椒面儿搁桥洞下生火烤土豆,烤从小河里捉的小鱼小虾。另一个桥洞下水流一路向前不停息,小桥流水欢乐多,那曾是很多孩童梦中的乐园,年少时玩耍的地方……


那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我后来背起行囊到千里之外求学时曾魂牵梦绕渴望回到的故乡。当我走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桥梁时,脑海中依旧不忘的是故乡那座曾经的小桥,可当我再次回去试图找寻记忆中的足迹时,却发现它早已变了当初的模样。 记忆中的小河记忆中的桥早已不复存在,当初桥底下玩耍的孩童,如今已是壮年的模样,为了生活匆匆忙忙,当初桥上来来往往田间地头忙的大人,已年老。


时光从指缝间悄悄而过,再也不见当初的小桥,原来小河的地方早已建起了厂房幢幢,我知道这是为了发展的需要,但同时内心深处我也怀念着当初的那条小河,还有那座已消失的桥……





张慧英,笔名英子,青海湟中区人,爱好写作阅读。

===============================

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刘志强

本期责编/李欣月

青海读书
文化交流,读书分享,摄影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