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新手咨询师(1):怎么避免创到来访

乐活   2025-01-21 00:09   北京  

我想写一个通俗易懂的“写给新手咨询师”系列。

第一个话题:怎么避免创到来访。

我自己是从新手咨询师成长起来的,硕士论文研究新手咨询师,现在也会给一些新手咨询师提供督导,所以新手咨询师的车祸现场,直接或间接,我都见过或听说过一些。

假设看到这篇文章的咨询师都上过伦理课。在遵守伦理的前提下,咨询师坚持学习,每周督导,但做完咨询,来访者依然感到受伤,不再来了,甚至要投诉咨询师,最常见的原因是:咨询师对自身胜任力有焦虑,又有很高的助人热情,特别想帮到来访者,咨询进度推进太快了。

如果是动力学咨询师,进度太快的常见表现是:还没建立好咨访关系,没有充分共情,就开始分析,试图给来访者带来领悟。

比如咨询进行到第五次,咨询师告诉来访者:“你之所以不喜欢自恋的朋友,是因为你也是一个自恋的人,你要和她争夺其他人的注意力,就像小时候你要和姐姐争夺妈妈的注意力一样。”事实或许是这样,或许不是,即使咨询师说对了,也会让来访者感到不舒服,因为关系还不够安全,来访者可能觉得被冒犯、被指责、被攻击了,然后感到愤怒。一些人对精神分析和动力学的偏见,就是这么来的。

很多咨询师可能看过和心理咨询相关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比如《扪心问诊》,很想像主角一样,说出精彩的、让来访者印象深刻的、很多年后还能回忆起来的话。

但是,这些作品常常只把最精华的片段剪辑出来,不然无法吸引观众。现实中的心理咨询没有这么精彩,虽然有让人感动的相遇时刻,但也有很多平凡的、迷茫的、甚至两个人都觉得无聊的时刻。

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说:“咨询师和来访者,就像粘鼠板上的两只老鼠,大眼瞪小眼,还都跑不了。”那些迷茫的、无聊的时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有的咨询师会担心,如果我不给来访者带来领悟,我不是什么都没做吗?

不是这样的,领悟不是唯一的收获。比如面对攻击性很强的来访者,咨询师没能帮助他领悟,他的愤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但是咨询师既没有攻击回去,也没有断绝关系,而是稳定地呆在那里,努力理解他,这对来访者来说,已经是宝贵的修正性体验了,因为他生活中的人面对他的愤怒时,要么反击要么逃跑,而咨询师的表现和他生活中的人都不一样。

总之,如果想要不创到来访者,需要注意:不用追求精彩的、深刻的分析,宁可慢一点,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共情,或者谈谈咨访关系。来访者最多觉得你是一个没用的咨询师,不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差的咨询师。


银河系尽头的餐馆
以后主要发心理学相关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