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最近一位咨询师的咨询,持续六年了。今天想了想,我都和咨询师学到了点啥?主要就是内化了他的松弛感吧。
咨询师工作的时候喝茶,最初我对此挺有意见,心想:我自己工作的时候连水都不喝,你居然喝茶,你不够敬业。
现在已经变成了我和他一起喝茶。
咨询师说:“要来一杯吗?”
我说:“那就来一杯吧。”
我自己工作的时候也会喝水了。是不是够敬业,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跟喝不喝水没有必然联系。
有一次,我想表达一种受限的感觉。咨询师说:“对呀,人生就是有很多限制。我非常不喜欢特朗普,但是特朗普成了总统,我也没办法。”
他在用自我暴露表达共情,我觉得他不够节制,说:“你也太嚣张了吧?咨询师暴露自己的政治立场应该很谨慎,万一我是特朗普粉丝怎么办?咱俩是不是得吵起来?”
他说:“没关系,分析的态度不是避免矛盾,而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一起去理解。”
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一起去理解。
这句话很重要。
后来,我的来访者们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但是一想到每周的同一时间,都有一个人等着我,和我一起去理解发生了什么,心里就有底了。
这也是比昂说的β元素转化成α元素的过程。
去年,我终于有信心说,我渡过新手咨询师阶段了,因为有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我的咨询师和督导,对此都有贡献。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啥不能聊的呢?
群里的新手咨询师们问过我一些问题:
“如果我这么说,来访者攻击我咋办?”
“如果我拒绝了来访者,来访者会怎么想?”
“我很害怕不能满足来访者的期待。”
这和我新手阶段问的问题一样一样的,各种咋办。万能的答案是:有啥不能聊的呢?不管来访者说啥,都可以顺势聊聊。
来访者攻击咨询师,就可以聊聊他想要通过攻击表达什么,愤怒背后的渴望是什么?
满足不了来访者的期待怎么办?不怎么办呀,我们本来就不可能满足来访者的所有期待。很多来访者幻想过,咨询师只为我一个人服务,就好比我是妈妈唯一的孩子。我们总不能和其他来访者都结束咨询吧?但是围绕幻想,可以聊很多。
人生不如之事十之八九,但幸好,还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