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义,什么是爹味?
我的理解是:有些人没有问过你的需要,你也没有邀请TA发表观点,TA就主动给你提建议,试图教你东西,或者考考你,或者用贬低性的语言评价你。
最夸张的例子是,有人试图教谷爱凌滑雪。
爹味说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至少有三种情况。
动机之一:寻求优越感。
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寻求优越感的动机,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寻求优越感,本质上是因为自卑。一个人越是极力在某方面展现优越感,越是说明TA在这方面有很深的自卑。
想要寻求优越感,没有错,重点是选择哪种方式。
有些人选择了健康的方式,追求更高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以此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而有些人选择了不健康的方式,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很多人主动给别人提建议,之所以让人抗拒,是因为建议中暗含了贬低,透过文字、表情、语气、动作等传递出来,伤害了别人的自恋,所以别人会逆反,指出:“你这么说话爹味很重。”
我曾在某博主的评论区看到过一条留言:“我建议你还是多讲讲自己的专业,不要随便对国际关系发表看法。”
这个建议中就暗含了贬低,意思是:“对于国际关系,你不懂,我懂,你的观点没有价值。”
动机之二:转嫁痛苦。
有些爹(动词)别人的人,曾经也没少被人爹过,深刻体会过被贬低的痛苦。他们地位升高之后,用同样的方式贬低别人,就像多年媳妇熬成婆,自己年轻时体会过的痛苦,也让现在的年轻人体会一下,这样就不用一个人痛苦了,好受很多。
动机之三:想要助人,但边界不够清晰。
我遇到个人,建议我读曾仕强,提高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她不光给我,也给其他人提了建议。我观察她和大家的互动,发现她不是想要贬低别人。
她分享了过去的经历,说自己曾经也不懂,踩了很多坑,后来读了曾仕强,才恍然大悟。我感受到了她的关切和担忧:我看到你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不想你们踩坑。
有些人主动提建议,动机是想帮助别人。这里边有个以己度人的过程:我认为这个东西是好的,对我有帮助,所以我相信它也是你需要的。但其实未必,别人也许不需要。
既想安利,又担心贸然提建议冒犯别人,有个办法是:分享自己从一个东西中获得的成长,对方如果感兴趣,自然会问,不问就是不感兴趣,可以开始下一话题。
那么,要怎么和爹味的人相处呢?
有个很爽的怼回去的方法,就一句话:“我问你的建议了吗?”
不过,这句话的使用是有条件的。
抱有第三种动机的人,其实没有恶意,如果他们的建议不是我需要的,一般我不回应,或者好好和他们说:“谢谢你的建议,不过我暂时不需要。”
抱有前两种动机的人,要分情况讨论:他们的爹味说教,本质上是在通过贬低你获得优越感,可能会让你的自恋受到损害,他们愿意补偿你吗?
或者换个问法:爹味说教的人,是在薅你的情绪价值,他们愿意为此付费吗?
为情绪价值付费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给钱、请你吃饭、逢年过节送你礼物,或者提供你需要的知识、方法、信息,或者给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不是喜欢爹味说教就不能相处,要看对方是否有自觉,以及愿意付出什么平衡你的损失。有些领导爱没事说教你,跟你夸耀他当年的光辉往事,如果他们同时愿意提拔你,给你机会,那也是好领导。
人有任何一项爱好,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愿意为此付费,都不要紧。比如我们群的一位群友经常教大家怎么做自媒体,向我们输出观点。他自嘲说,自己就是喜欢装B。其他群友说:“如果你装B的程度是3,给我的帮助就是10,请尽情装。”于是他满足了自恋,我们收获了知识,大家双赢。这位群友,就是用知识为他的装B爱好付了费,并且超额付费,我们都很喜欢他。
总之,对于爹味说教,不用一棒子打死。我遇到爹味说教的人,会先判断动机,再看对方愿不愿意付费。那些试图通过贬低我获得优越感,还什么都不给我的人,我会不再来往。
爹味说教你且愿意为此付费的人,是在和你进行交易。要不要同意交易,看你的需求。
爹味说教你却不承认,在你反抗之后还坚持说是为你好的人,是在对你进行抢劫,抢劫情绪价值。
本质上,人讨厌的不是爹味,是抢劫。有些人仗着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力,看准了你不敢反抗,于是肆意抢劫你的情绪价值。有些人社会化程度不太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无意之中抢劫了你。
文明社会,鼓励交易,反对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