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用资源取向视角看待自己

乐活   2025-01-16 00:03   北京  

看到一句很搞笑的话:“我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没想到青春是个壁虎,一抓就断。”

把这句话分享到同行群,有两位咨询师说:

“至少尾巴留在手里了,是个安慰。”

“如果青春是个壁虎,那么尾巴还会长出来。”

今日资源取向+1 。顺便讲讲什么是资源取向。

很多人看待自己的痛苦或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采用的是缺陷取向,即关注自己有问题、不正常、不够好甚至病态的部分。

而资源取向,是把目光从问题上转移到自己拥有的资源上,发现看似不正常的行为背后,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关于资源取向怎么应用,我拿自己举个栗子。

我本科学的是建筑,大二国庆之前,老师给我们留的作业是看完《透明性》。差不多同一时间,室友推荐了《缥缈录》,我先打开了《缥缈录》,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苟在床上七天看完六本书。

放假回来之后,同一小组的同学都能对《透明性》侃侃而谈,而我什么都说不出,老师说我懒,我既尴尬又惭愧,仿佛一只猴误入人类世界。

如果用缺陷取向看待这件事,可以说:我很懒,缺乏自制力,做事没有计划,也不够热爱自己的专业。上学时就这么混,以后工作了肯定也没啥前途。

如果用资源取向看待这件事,解读的视角会发生变化(改释):

室友说这本书好看,推荐我看,我立刻看了,说明我有采纳其他人建议的能力。

看书的时候,我代入的是姬野,看他从妈去世爹不爱的小屁孩成长为开国皇帝,我感到很爽。爽意味着我有想要变强的欲望和野心,这是生命力的体现。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之一是,你不需要变强,只要温柔、服从、等待就好。很高兴这一规训对我毫无影响。

我猜到老师可能会不满,但我还是优先满足自己最迫切的需求,看完《缥缈录》,说明我对权威不是很恐惧。

在宿舍七天没出门,我没有饿死,因为室友每天给我带饭。我有和室友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我确实不够勤奋,不过每次设计课作业至少成绩保底是良,有时能得优,说明我虽然混,但有基本的现实检验能力。

老师已经知道我是整个小组最懒的人了,未来只要我稍微努努力,老师就会觉得我进步了。我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上升空间。

用资源取向的方式解读完,我觉得自己棒棒的,推荐大家也试试。

如果不知道怎么使用资源取向,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的一件事,我帮你解读。

银河系尽头的餐馆
以后主要发心理学相关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