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造像一侧
天宁镇窑底村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经过当地村民指引,普查队员来到了一处看起来有些破落的“院子”内。普查队长张学斌告诉山西晚报·文博山西记者,从外形上看,这里像一处坍塌的古庙,但是走进院内,藏在杨树背后的崖壁上却布满了佛龛,龛内造像虽有风化迹象,但造型精美,令人惊喜。
▲工作人员清点造像数量
▲工作人员对铜炉寺残存碑进行测量
据碑文记载,该寺名为“铜炉寺”,是唐代时期创建,所以根据石窟造像风格推断,摩崖造像也开凿于唐代。清代时期,该寺所在区域名为“铸铜沟”,相传是昔日“开炉鼓铸”之地而得名。“后陵谷变迁,山水暴涨,此寺遂湮没无称”,清嘉庆十五、十六年间被发现,后当地民众筹资重建该寺院。
虽说寺庙建筑早已坍塌损毁,但基址尚存,寺院布局依旧清晰可辨。
▲工作人员对造像进行测量
据普查队员和文博专家推测,这些石窟都与北魏至唐时期佛教在吕梁、乃至太原地区的传播有关。铜炉寺的发现,对研究吕梁地区、太原地区石窟寺发展以及石佛造像艺术演变、宗教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