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五项原则,让创新可视化

文摘   2024-08-27 13:31  

文章整理自FTA建筑设计、TOP创新区研究院,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图片版权:©FTA建筑设计 


FTA建筑设计与TOP创新区研究院联合整理的创新空间五项原则,为创新区的空间品质提供了专业标准。通过高密度混合、高频交流、高感性场景、高层级业态和高敏捷体验五个维度,系统化评估并优化创新区的空间设计,推动创新区的可视化与品质提升。这一标准帮助业界更直观地理解和提升创新区的设计质量。





创新区标准

为空间品质提供设计依据



创新区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业内对于创新区还没有一套专业的、清晰的体系标准。为了能与大家更直观地讨论创新区,《营造城市创新区》根据FTA与TOP研究院多年探索创新区的实践经验,结合本书内容整理出一套评判创新区的空间设计标准。




FTA创新空间五项原则

是体系标准的核心




《营造城市创新区》以FTA对创新区的五项原则为基础,即我们在前述章节中阐述的创新区的设计准则:高密度的混合、高频度的交流、高感性的场景、高层级的业态以及高敏捷的体验,对创新区进行五个维度的拆解分析并设计评分系统。

通过对五项原则设置相同分数,赋予每个权重20% 的比例,以总分100 分的形式对创新区进行打分,以五边形创新空间图形显示空间的评价结果,既可以看出被评价创新区在每个单项上的评分差异,也可以总分比对不同创新区的得分差异,从而对不同创新区的空间品质有较为直观的高低比较。




创新空间风玫瑰为

空间的更新升级提供依据



创新空间风玫瑰可以直观地看出创新区在每一维度上的优劣状况,距离中心点越远,说明在这一维度上创新区的分值越高、状态越好,反之亦然。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空间风玫瑰的面积来为创新区进行综合打分,风玫瑰面积越大,证明创新区的综合分值越高,创新空间体系越完善。


这套标准便于将不同创新区归纳到同一套体系下讨论、比较与打分。通过这套标准,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不同使用者眼中创新区的空间品质,面向不同使用者的诉求,对创新区的更新升级有直接依据。


《营造城市创新区》选取了一些案例对评判标准进行试用与说明,希望通过案例试用能够更加清楚地解释这套评分准则。


1. 深圳天安光明云谷


深圳天安光明云谷位于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服务片区,占地2.2平方公里,西起光侨路,东临罗仔路,北接公常路,南至圳园路。

项目所在区域为光明科学城东北片区相对独立地段,是科学城首期启动区所在地,已布局了6大科学装置,中山大学与中科院理工大学。富明安片区整体定位为服务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的第一空间、解决启动区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片区职责是扶植科教成果走入市场化,帮助企业冲破死亡谷,实现从0到1的跨越,服务全生命周期得创业职能。


FTA深圳光明云谷富明安片区项目


在区域分工上,富明安片区扮演依托全球稀缺型实验装置,吸引众多巨头型企业的研发中心落地的巨头型企业研发中枢、借助研发机构催生生命科学领域行业冠军的超级孵化器、借助巨头型企业高管、一流高校教授以及科研机构领军人物、科学家,成为顶尖人才的创业朝圣地、为区域周边与人才提供生活服务的创新欢乐场。在产业功能上聚焦创新创业,融合研发办公、商务总部、区域服务职能,全链条服务知识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光明区现状业态多位于光明区西南部,基地周边仅有医院、学校、酒店/人才公寓、会展中心,因此,规划将光明云谷定位为最靠近高校的一个创新聚集之环、最具有活力的三大产业锚点平台、最具有魅力的四大特色主题街区。



高密度的混合维度:本次规划中,光明云谷片区包括结合智慧中枢,展示区域前沿技术成果的科技创新体验区、结合全球离岸创新中心,打造区域的文化服务中心区,同时与中山大学产生呼应,形成学术文化交流中心的学术文化交流区、以休闲娱乐商业街区为主导,打造创新人群休闲社交的绝佳场所,实现非正式的交流的创享生活休闲区、结合未来科技种子中心、利用地铁及公交站交通枢纽,打造全区的商务会展中心的商务会展服务区四大功能片区。四大功能片区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构成区域产城功能融合闭环。

高频度的交流维度:项目于中部环道设置片区公共技术平台,激发园区创新活力,打破独栋塔楼之间的孤岛壁垒,建筑实际使用空间由屋顶向中央平台聚合,无处不在的创新思维犹如高山流水一般向中央聚集,汇聚形成“创新源泉”的设计意向。优化建筑立面造型,裙房退台空间,打造多空间,多尺度的创新交流空间,让创新无处不在,让创新显而易见。

高感性的场景维度:在云谷形象设计上,办公塔楼依次布置于光侨路、公常路道路一侧,形成高低错落的形象展示面。南侧塔楼呼应“山谷”的设计概念,高度依次递减,形成地块主要形象展示面。其中商业沿道路街角进行退让,形成聚集人气的入口广场。延中央商业轴线增长横向交通联系,形成连接中山大学校区与项目内部中央公园的空中廊道,同时加强校区与项目内部的联系。


FTA深圳光明云谷富明安片区项目


高层级的业态维度:在云谷的业态植入上,选择了包括众创空间、苗圃中心、孵化器、图书阅览室、研发办公、共享实验、数据中枢、智慧管理中心、VR科技体验馆、共享科技实验室等的产业业态,同时也植入了健康步道、室内活动室、森林氧吧、室外派对、活力商街、影视剧院的生活业态,构建产业+生活生态圈,满足使用者需求。

FTA深圳光明云谷富明安片区项目


高敏捷的体验维度:项目围绕地铁站点进行TOD开发,围绕地铁人流,通过下沉空间、地下庭院、地面空间以及屋顶空间,多维度的设计层次,融合社会停车场、商业中心以及广场职能,最大化释放地块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天安云谷项目走在设计前沿,以服务高校与大科学装置的高端人才为主导,规划较为全面的为科学成果的转化转移服务进行空间营造,因此在五项原则中,各个维度的设计当中考虑较为周全,创新区空间品质高。


2. 北京小米昌平总部创新区


基地位于昌平未来科学城西区科技服务产业园核心区内,占地0.4平方公里,西起朱辛庄西路,回昌东路,北接回龙观工业区南路,南至朱辛庄北路。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条件;同时距离东侧北京中轴线上的科学城绿心仅有500米距离。


FTA北京昌平小米总部项目


高密度的混合维度:基地位于中心绿地南北两侧,空间结构规划依托交织圈,以中心公园为绿色核心激活场地,以小米科创云廊为骨架,塑造多元复合的场地空间,实现总部园区与城市中心的交织,同时也为潜在的总部空间不足做后续储备。小米交织圈链接小米未来工厂、米家智能社区、科技生态部落、科技创新街区、小米未来公园五大功能板块,将办公研发融入生活场景,倡导更加健康、生态、智能的生活态度与办公环境。


FTA北京昌平小米总部项目


高频度的交流维度:规划将四大功能板块与公园边界进行交织处理,板块之间进行绿地渗透,融功能板块于绿地之中,以此营造低容积率低密度的空间感知,打造五级绿色体系塑造生态链接体,同时打造生态友好的交流空间。MI 未来之光园集合总部办公与创新平台,绿色空间及建筑相互渗透。将公园打造衔接园区、站点及城市的开放空间,为办公人群提供一个健康绿色、鼓励交流且充满活力的环境。





高感性的场景维度:建立100m地标性高层建筑,通过建筑扭转,疏导地面交通系统。并保证上部空间的视野朝向。植入退台式景观空间与丰富的功能,让空间充满活力,点亮空中城市景观。通过生态的科技性表皮,达到建筑的可持续能源效应。


FTA北京昌平小米总部项目


高层级的业态维度:既植入了小米创想立方体、小米未来产业园、超级智能工厂等产业业态,又植入了智能中央公园、小米未来公园等生活业态,形成产业与生活业态交织的生态圈。

高敏捷的体验维度:项目重构以TOD模式为主导片区核心,打造TOD站前商务板块,打造基于交织圈的智能交通链接,机动车经过基地时,从地下穿过,不改变机动车的车道数,在不降低区域的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将地面空间还给无人驾驶车、自行车、人等绿色交通。机动车入地的方式还可以带来两大好处,一是机动车可以从地面直接入地下车库,二是地面公园连接成一体,不被机动车道打断。同时园区构建人行与自行车流线和无人车流线,打造智慧交通。

FTA北京昌平小米总部项目

FTA北京小米昌平总部项目


综上,项目是小米为拓展业务与集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总部创新区,较为完整的空地开发,且位于区域核心,从五个维度的空间评价上鉴于面积较小,区域板块服务不健全,在业态、交通、及交流的体系上面稍有失分,但整体空间品质仍然较高。


3. 上海市北高新

基地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市级开发区,是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最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直线距离仅8公里。园区东临泗塘河、西至彭越浦河、北至走马塘和场中路,南至汶水路,规划占地面积3.15平方公里。以基地南侧中央高架环岛为圆心,2.5公里为半径,辐射圈内城市功能齐全。其中基地内部以产业用地功能为主,并配有相应的居住功能;基地北侧以居住功能为主,基地南侧城市功能较为丰富,包括产业办公、城市公园、商业广场、大型超市、游乐设施、大学、医院等。



FTA上海市北高新人工智能项目


基地现状以工业用地、仓储。对外用地为主,周边为工业用地和待建商办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很低。区域内有部分品质相对一般的产业功能区,对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较大。基地范围内干道道路网系统网络完整,南北高架和中环高架穿越基地,对外交通便捷。现状地铁一号线在基地内设有彭浦新村和汶水路两个站点。规划对基地整体功能定位为上海第五大科创载体,城市中心区的创新增长极。


高密度的混合维度:市北高新园区通过“以城促产”的方式将市北高新区融入到城市中去,考虑城市的发展和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的需求,打造城市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吸引企业入驻,实现“城市、人、产业”的融合。打造58万㎡的新增住宅和9万㎡的人才公寓,为园区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在产业片区融入商业居住等生活性共轭能,完善片区功能,实现产城融合。


FTA上海市北高新数据魔方项目


高频度的交流维度:本次规划,打造了一个对人们开放的、与城市互动的创新交流空间THE LOOP,串联整个区域,承载了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价值、活力、文化和交流。它串联了激发城市活力与文化增量的城市活力引擎、继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创新品牌的城市创新引擎、价值塑造,打造活力城市形象的城市商务引擎、打通城市动脉,标示城市价值延伸的城市发展动脉,串联城市重要的开放交流空间,打造一个可以在其中行走、驻足、互动的交流之环。


FTA上海市北高新园区项目


高感性的场景维度:项目以工业遗留为起点,结合铁路公园,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魅力街区。在基地内部布置对交通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群落,打造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形成区域新形象,塑造商务氛围。


高层级的业态维度:项目打造多级的商业配套体系,对在这里生活的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对在这里工作的人,打造5分钟休闲圈;对在这里寻找创新的人,打造驻足交流的商业街区。利用街道空间与商业结合,融入人文景观,打造适宜交流交往的休闲商业空间。


FTA上海市北高新大数据中心项目


高便捷的体验维度:基地内部规划两个重要公共交通节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结合现状轨道交通一号线汶水路站和综合交通枢纽,满足区域级的到达需求;轨道交通一号线及规划十七号线彭浦新村站和北郊区域交通枢纽满足市区和区域的到达需求。

综上所述,市北高新是距离上海中心城区最近的科创中心,但鉴于该片区占据有大量的老旧工业厂房,以碎片化的更新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在五项原则中重点区域的混合与感性场景评分较高,业态、公园体系受限于现状难以得到较好评分




分享招募

《营造城市创新区》书籍内容分享!


如果您想了解

1. 国际前沿创新区最新发展思路是什么?

2. 如何搭建创新区的自激发创新生态?

3. 校区/社区/城区联动发展模式是什么?

4. 现代化产城融合的新思路是什么?

5. 新质生产力对于创新空间的改变?

    ......






扫码入群,与创新区前沿专家一同探讨


《营造城市创新区》是TOP创新区研究院与FTA建筑设计集团践行创新理念的专业沉淀,是在1000+TOP全球创新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国际创新区发展经验,并结合FTA建筑设计集团的实践项目积累而形成的研究成果。该书籍主要用于关注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行业人员进行交流分享,现在我们希望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员群,与作者、行业专家一同探讨创新区的营造方法,并且会在2024年07月15日进行为期10天的《营造城市创新区》书籍内容分享,如果您:关注城市空间的创新发展,对创新区有极大的学习兴趣,也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来帮助提升您的工作,请加入我们,您会有机会与我们TOP众多一线专家,一起探讨城市创新发展的思路。




招聘合作

项目咨询:13761458595王先生

人才招聘:13917823372顾女士


联系电话

021-65909056


官方网址

www.ftaarch.com


总部地址

上海市大连路588号宝地广场B座7F

苏州工业园区华池街88号晋合广场1座30F






FTA Group
FTA(孚提埃)集团2003年进入中国,专注于城市创新区及科创社区的设计与规划实践,积累1000+科创社区类项目设计经验。集团以FTA设计、FTA产服、TOP创新区研究院为三大板块,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运营的全方位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