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如梦,惆怅成殇
——冯延巳《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读后
文/ 王文超
有一个身影,孤独地伫立在时光的岸边,被一种名为“闲情”的丝线缠绕,挣不脱,理还乱。那便是生于乱世、心怀锦绣却又被惆怅填满的冯延巳。
他生活在五代十国那动荡不安的时期,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般迅速,战火与硝烟在大地上蔓延。然而,在这乱世的漩涡中,他的内心世界却有着另一番景象,宛如一片静谧却又波涛暗涌的湖泊。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一个春天,对于他而言,都是一场情感的盛宴,亦是一场心灵的折磨。他曾试图将那无端的闲情抛却,那闲情似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却又如此真实地啃噬着他的心。或许,在某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棂,他曾暗暗发誓,要让自己的心如同那被晨光照亮的房间般明亮,不再被阴霾笼罩。他努力地投入到琐碎的生活中,试图用忙碌来掩埋那如影随形的惆怅。然而,春天的脚步一旦临近,那蛰伏在心底的情感便如破土而出的春笋,不可遏制。
当春风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的花草树木,世界变得五彩斑斓。桃花绽出粉嫩的笑颜,梨花似雪般飘落,杨柳依依,摇曳着嫩绿的身姿。这本该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可在他眼中,却成了触发惆怅的导火索。他看着那盛开的花朵,想起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在这乱世之中,美好如春花般易逝,今日的绚烂或许明日就会被战火摧毁。他漫步在花丛间,花香萦绕,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阴霾。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个逝去的梦,或是一段无法挽回的回忆,让他陷入深深的沉思。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为了排解这无尽的惆怅,他常常在花前独酌,一杯又一杯的美酒灌入口中,仿佛只有在那微醺的状态下,才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亦或是惆怅的叹息。他在花丛中醉卧,花瓣飘落在他的衣衫上,宛如他破碎的梦。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容颜逐渐消瘦,却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肉体的消瘦又怎能比得上心灵的煎熬?那镜中的面容,是他内心痛苦的写照,也是他与这惆怅抗争的痕迹。
河畔青芜堤上柳,那是他常去的地方。河水悠悠流淌,带着岁月的沧桑。河畔的青草郁郁葱葱,像是大地铺上的绿色绒毯,它们在风中摇曳,无忧无虑。堤上的柳树垂下万千丝绦,在微风中轻舞。他站在河畔,望着那青芜与垂柳,思绪飘飞。这青芜与柳,年复一年地生长、繁茂,它们没有烦恼,没有那如他一般的闲情。他心生羡慕,同时又为自己的多情而自嘲。他向它们发问,为何新愁如春水般年年涌来?是这乱世的动荡,还是内心深处对美好的过度眷恋?他得不到答案,只有那河水依旧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古不变的故事。“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每当夜幕降临,他总是独自登上那座小楼。小楼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孤寂,四周寂静无声,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他站在楼头,风灌满了他的衣袖,那寒意侵袭着他的身体,但他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越过平林,望向那一轮新月。新月如钩,挂在天边,洒下清冷的光辉。在这寂静的夜晚,他是世界的独行者。人们都已归家,享受着家的温暖与安宁,而他却在这里,与自己的惆怅为伴。那平林在月色下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神秘而又深邃,他仿佛置身于这片海洋之中,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归宿。在这乱世之中,他的内心渴望着一份宁静,一份超脱于尘世的情感寄托。然而,那闲情却像是命运对他的捉弄,让他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他或许曾有过梦想,在这动荡的时代中建立一番功勋,或是寻找一位知己,能懂他心中的千千结。但梦想如泡沫般易碎,知己难寻,他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词之中。他的诗词,是他灵魂的呐喊,是他与这世界对话的方式。在那些优美的词句背后,是一颗饱经沧桑、充满惆怅的心。他用文字编织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闲情与惆怅。他的孤独、他的她宛如一朵独自绽放又渐渐凋零的花,守在岁月的窗前,等待着那个如行云般漂泊不定的人。他对美好的向往,都化作了笔下的墨香,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岁月悠悠,他的身影在历史的画卷中渐行渐远,但他的《蝶恋花》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那是一个时代的悲歌,也是一个灵魂的自白。后世的人们,在诵读这首词时,仿佛能看到那个独立小楼、满身惆怅的他,在风中,与自己的过往做着永恒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