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婚姻都不如平宁郡主的盛老太太的逆袭之路,值得借鉴

文摘   文化   2024-02-26 17:37   吉林  

活久见。人生大多如此。

知否中的平宁郡主和盛老太太都是背景强大的女人,但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平宁郡主高开低走,人生过半的时候境遇口碑都走了下坡路;盛老太太低开高走,人生之路越走越顺遂。

盛家的定海神针盛老太太,其实很多方面和平宁郡主相比,都略逊一筹。

先说出身。平宁郡主的父亲襄阳侯,和盛老太太的父亲勇毅侯都是武将出身,为皇家的江山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书中没有说勇毅侯和襄阳侯之间,两者的地位孰高孰低。

但襄阳侯为了护驾,折损了一条腿。这件事既说明襄阳侯忠勇无二,也说明襄阳侯是官家的近臣。

而盛老太太嫁妆中的宝贝,很多都是勇毅侯征战时的战利品,这说明勇毅侯擅长的是征伐,而非守卫。也说明勇毅侯和官家的关系不如襄阳侯近。

再说经历:平宁郡主和盛老太太都在宫里生活过。不同的是盛老太太仅仅是在宫中生活过一段时间。而平宁郡主是从小长在宫里的。

平宁郡主的父亲护驾落了残疾后,官家为了奖励襄阳侯,封了他的独女为平宁郡主,养在宫中。

一个暂住,一个长居。虽然都出身侯府,但平宁郡主的出身显然高于徐家的独女,后来的盛老太太。

深得圣宠的平宁郡主和勇毅侯的独女长大后,两人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

平宁郡主的夫婿齐国公爷,和盛老太太的夫婿探花郎相比,不论家世还是人品,都是乌鸦见凤凰。

平宁郡主的夫家齐国公府,是官家的肱股之臣。静安皇后的儿子,后来继承大位的官家,曾当众赞誉齐国公府门风敦厚。

平宁郡主和齐国公的联姻,是门当户对合乎所有人期待和价值取向的平嫁。

而盛老太太的婚姻却出人预料。勇毅侯独女嫁给了探花郎,这是徐家宝贝女儿一厢情愿的选择。

盛纮的父亲出身商贾之家,探花郎是刚刚上岸的文一代。盛家虽然有钱,但在朝廷却没有根基。

宋朝重文轻商,商人地位低。探花郎虽然才高,但这样单薄的家世,是匹配不上勇毅侯府的。

奈何闺中的盛老太太是个恋爱脑,因为探花郎的一首小诗,打开了情窦,非探花郎不嫁。

都说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这话不虚。但也并不绝对。

齐国公和平宁郡主,是世俗认可下门当户对的完美结合。而且结婚后三餐四季一双人,举案齐眉;

而带着十里红妆低嫁给探花郎的勇毅侯独女,不仅因为任性低嫁,成了汴京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

而且盛老太太和探花郎没过几天琴瑟和谐的日子,探花郎就玩起了宠妾灭妻的戏码。

盛老太太不仅没有得到自己幻想中的美满爱情,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

按这些线索发展下去,盛老太太和平宁郡主相比,必然是妥妥的人生输家无疑。

但最后,无论在汴京的口碑,还是事实,盛老太太都碾压平宁郡主,成了人生赢家。

盛老太太之所以能逆风翻盘,只因为做对了两点——气度高洁、拿得起放得下。

从盛老太太败绩多多的前半段人生经历分析,她大概率是个晚熟的人。

盛老太太强就强在虽然晚熟,但经一事长一智,成长速度飞快。

经历过婚姻之痛的盛老太太,既保存了勇毅侯府徐家大小姐的风骨,又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盛老太太的隐藏功能——智慧的闸门一开,再加上豁达通透的性格,就所向披靡了。

盛老太太是高门贵女,可宅斗功夫不行,御夫技能也不行。

跟探花郎你侬我侬的生活过了没多久,就被风情万种心机深沉的妾室打败了。

实心眼的大娘子王若弗,被妾室林噙霜压制多年,读者都为王若弗不值。

但实际上当年盛老太太的境遇,还不如盛大娘子王若弗呢。

王若弗对林噙霜的斗争虽然屡战屡败,但起码明面上王大娘子的气势还是高于林噙霜的。

而盛老太太当年,在盛家根本没有话语权。不仅不能护住盛纮的生母和盛纮,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保不住。

盛老太太人生开挂的契机,是从探花郎丈夫遭遇一场风寒,突然一命呼呜之后。

丈夫没了,孩子没了,家宅不宁,族人欺压。一瞬间,所有的压力都堆积到了勇毅侯独女面前。

人在逆境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压垮,彻底沉沦;要么硬抗,杀出一条血路。盛老太太选择了后者,奋起而战。

盛老太太首先拿出盛家当家大娘子的权威,处理了依附探花郎,在盛家兴风作乱的妾室。

然后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离开盛家,把探花郎唯一的骨血,盛纮当亲生儿子培养。

不能不说盛老太太此举,不仅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且危险性很大。

盛老太太留在盛家,却没有亲生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将来没有依仗。

而且盛纮将来能不能如盛老太太所愿,能够刻苦攻读,科举出仕?

就算盛纮能够科举出仕,他对盛老太太这个没有血缘的嫡母,又能不能投桃报李?

盛老太太丧夫后决定留在盛家的举动,在外人看来,和她执意要嫁给探花郎是一样的头脑发热。

但其实这两件事却有本质的不同。嫁探花郎是徐家大小姐恋爱脑发作的产物,留在盛家却是盛老太太深思熟虑的选择。

盛老太太在明兰出嫁前夕曾经传授机宜:女人这一生要想过得好,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自己要有主意,第二身边要有心腹,第三得有傍身钱。

盛老太太的人生宝典中,并没有丈夫和子女。可见丈夫和子女,都不是盛老太太完美人生的必备项。

这是盛老太太送给明兰的人生宝典,也是她敢于义无反顾留在盛家的原因。

探花郎死于风寒的时候,盛纮只有7岁。盛纮虽然年少,但聪慧好学。好好教养,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即便盛纮不能在科举上有所建树,盛老太太也有财力和人脉,帮助他从事其他行业。

至于盛纮是否会对盛老太太知恩图报,盛老太太也早就想清楚了,她输得起。

盛纮如果走科举之路,宋朝以孝治天下,身为官宦,为前程计,盛纮不敢不敬嫡母。

如果盛纮走不了科举,重拾祖宗基业去经商,本钱是盛老太太的,为了口碑,他同样不敢不敬嫡母。

况且盛老太太从决定留在盛家开始,就是底线思维。对盛纮没有过多地期待。

盛纮成年后孝顺固然好,不孝顺也影响不了盛老太太的生活。她早就做足了自己后半生所需金钱和人脉的储备。

经营婚姻失败,还深受其苦的盛老太太,不再把人生的希望寄托于婚姻,而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盛老太太从始至终,都没有放下尊严和风骨,即便是最艰难的日子,也是如此。

顾廷烨烧冷灶成功,弯道超车,一时权倾朝野。人人上赶着巴结。

可盛老太太却丝毫不为所动,而且怒斥要把明兰嫁给顾廷烨的盛纮和王若弗:

一个私心用甚,只顾着自己闺女,一个利欲熏心,只想着功名利禄,好一对狼柴虎豹的黑心夫妻。

跟盛老太太相比,在富贵不能淫这一点上,平宁郡主就做得很让人不齿。

平宁郡主明知道嘉成县主性格强势,绝非良配,但为了权势还是把齐衡送了。

可没想到,没等到嘉成县主给齐家带来泼天富贵,县主就死于宫廷政变。儿子齐衡成了鳏夫。

看到儿子痛苦得无以复加,平宁郡主才想起盛家。虽然口头上答应齐衡去盛家说媒,迎娶明兰,但其实着实不甘心。

几番权衡的平宁郡主,在华兰儿子的满月宴上,还是把求娶对象从盛家的庶女明兰,换成了嫡女如兰。

在平宁郡主心中,权势高于一切。儿子齐衡只是待价而沽的棋子。

虽然和王大娘子做了口头约定,但当内阁首辅申老大人瞧上了齐衡后,平宁郡主又立刻变脸,抛开了盛家。

甚至王若弗着人上门去询问如兰和齐衡的婚事时,郡主仍然借题发挥,把球踢回给盛家:“贵府四姑娘的婚事如何了?”

平宁郡主这副缺少见识,对权势垂涎三尺的嘴脸,实在有损襄阳侯的门风。

平宁郡主不仅对权势的贪婪吃相难看,对丈夫齐国公爷和儿子齐衡,也同样抓得过紧,控制太多到让人窒息的地步。

平宁郡主和齐国公看似琴瑟和谐,其实是平宁郡主高压之下,齐国公只能退避三舍的无奈。

平宁郡主口口声声爱齐衡,却在知道齐衡心属明兰的情况下,再三再四地阻挠,让齐衡遗憾终生。

平宁郡主经常说某某人家不堪说,其实最不堪说的恰恰是她自己。

出身豪门的平宁郡主,最后在汴京城落得人人背后奚落、被人诟病,并不冤枉。

盛老太太把跟自己没有血缘的盛家当事业经营,尽心尽力,但又不过分纠缠,该放手时就放手。

盛纮一娶亲,盛老太太就把盛家交给王若弗打理。如果没有林噙霜插了一杠子,盛老太太和王若弗,自然会和平相处。

即便让林噙霜摆了一道,盛老太太也凭借自己的眼界、谋算和气度,在盛家重新站稳了脚跟。

虽然出身和婚姻,盛老太太都不如平宁郡主,但在其他大是大非问题上,盛老太太都比平宁郡主高明太多。

心正气足,拿得起放的下的盛老太太,在盛家苦心经营数十年,凭本事和气节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之路。

盛老太太晚年,不仅有盛长柏和盛明兰这两个没有血缘关系,却比亲孙子孙女还贴心的晚辈。

而且在汴京的口碑也首屈一指。人人都夸赞盛老太太品性高洁,见识远大。

而平宁郡主,却因为在几次宫廷政变中的摇摆,和在齐衡婚姻问题上的墙头草行为,不仅葬送儿子的幸福,还坏了口碑。

出身无法选择,婚姻也常不尽如人意,但气度和格局可以提升,有了这两点,逆袭就有了可能。


云卷云舒说文史
带着感情读书,写有温度的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