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进贾府,应对得体的背后,全是父亲林如海的影子

文摘   文化   2024-03-04 15:44   吉林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后,贾母怜惜黛玉孤苦,派人派船到苏州接林黛玉来京城。

林黛玉到荣国府的时候,不过七八岁。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离家之苦,思亲之情。这样年纪的小女孩本应该是不谙世事,随性而为。

但是林黛玉到贾府之后,却是事事老练。尤其是乍见贾家一屋子的人,毫不惊慌。镇定自若,应答得宜。举止做派完全不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

虽然林黛玉聪明绝顶,心思缜密。但毕竟年纪尚小,经历有限,做事不可能如此老练。林黛玉的周全归功于她的父亲林如海。是林如海为女儿殚精竭虑地筹谋,才有了林黛玉令人刮目相看的首秀。

祖籍扬州的林家,四世列侯。和贾家的门第相比,不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是不相上下。否则贾母也不会把唯一的女儿嫁给林如海。

林如海是探花出身,深得皇上信任。当着巡盐御史的实职。比两个大舅哥贾赦、贾政都要强。夫人贾敏病逝后,贾母要接林黛玉进京抚养,林如海对这件事有非常深层而全面的考量。

林如海年龄大身体不好,工作又忙;家中人丁单薄,夫人病逝。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对于林如海来说,如果说有什么放不下的,那就是独女黛玉了。

虽然林家在扬州是大族,但林如海在外做官,和老家来往不多。林如海不放心将林黛玉送到扬州,托付给黛玉的外祖母是最稳妥的。

林如海同意林黛玉进京,是多方思虑的结果。当然也会为黛玉进京做充分的准备。

林黛玉进京后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这背后,少不了父亲背后的教导。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表现,完全是经受了多次排练后的成熟展现。

黛玉刚刚见到贾母,共同缅怀亲人贾敏时抱头痛哭,稍缓后立刻对贾母恭恭敬敬,盈盈下拜,完全是大家闺秀的做派。

黛玉和姐妹们相见时,应对如流亲密得体;邢夫人带她去见贾赦未果后,要留黛玉吃饭,黛玉的回应更是超出了她年纪的成熟:

她对邢夫人说舅妈赏饭原本不应该推辞,但还要去拜见贾政,如果吃了饭去拜见,会显得不够恭敬。

林黛玉的婉辞,让邢夫人既意外又赞赏。这些应答之词,显而易见是事先准备好的。林如海不仅为林黛玉想到了肯定会遇到的问题,和黛玉的应对之语,而且还准备了多种预案。

见到贾母的礼仪和对两个舅母的应答之词是固定答案。还有一种是准备了多种方案,需要林黛玉随机应变。

例如贾母问黛玉看过什么书?黛玉开始回答学了四书,后来宝玉再问她看了什么书,黛玉改口回答认得几个字。

黛玉的回答前后大相径庭,这是因为林黛玉回答贾母问话的时候,说自己学了四书。顺便问姐妹们都读了什么书,贾母说他们读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的瞎子罢了。

这种发散性的问题,林如海一定给林黛玉准备了几种答案,贾母热衷女孩读书,林黛玉该如何回答;贾母不热心于读书,林黛玉又该如何回答。

有了父亲的悉心教导,再加上林黛玉的聪慧,在贾府遇到一般性的问题,黛玉也能自己应对。因为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心比比干多一窍,非常聪慧的女孩子

林黛玉去拜见贾政,贾政斋戒未能见到。王夫人对林黛玉说以后不要理自己的儿子宝玉。黛玉回答自己自然是和姐妹们一起,不会和兄弟一起。

黛玉这个回答就很合乎她的年龄特色。和对邢夫人说不能吃了饭再去拜见贾政的韬晦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个问题应该是林如海没有准备的,所以黛玉的回答也就很直白,没有什么韬略。但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能够这样回答,也能够看出黛玉的聪明灵透。

爱女心切,自以为准备万全的林如海,还是有两件事没有预料到,而恰恰是这两件事,给女儿林黛玉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甚至是惊吓。

一件是王熙凤之无状,另一件就是贾宝玉的癫狂。

林黛玉初见王熙凤时,王熙凤的是另类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黛玉很惊讶,但这个突发事件不算严重,属于小插曲,小惊险。

长大后黛玉回想这一幕,一定会觉得很有趣。但是宝玉给黛玉造成的,就是名副其实的惊吓了。林如海绝对不会想到宝玉见到黛玉,知道黛玉没有玉后,会立刻发狂,要砸自己的玉。

黛玉被宝玉突然爆发的癫狂,吓得不轻,一整天都从容应对的林探花的女儿黛玉,在宝玉癫狂砸玉时的惊惶惧怕,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应有的表现。

林黛玉初到贾府完全超出她年龄的成熟得体,依赖于父亲林如海的多方思谋,准备。父爱如山,可惜百密一疏,还是有所遗漏。那就是凤姐之无状,宝玉之癫狂。


云卷云舒说文史
带着感情读书,写有温度的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