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红复制不了黄春的成功跟出身无关,二老太太的谋划她没看懂

文摘   文化   2024-03-11 16:19   吉林  

不能忽视的天时地利:黄春得到二老太太承认,出身是次要

杨九红复制不了黄春的成功跟出身无关,二老太太的谋划她没看懂

大宅门中的杨九红,为了进入白家,得到大宅门的承认,走的是白景琦原配黄春的老路。

杨九红生下女儿小红后,就抱着孩子不请自到地进了京。当然她的理由是受到堂姐白玉芬的力邀。

其实稍微分析一下,就知道杨九红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就算白玉芬有这样的提议,最后拍板的还是杨九红自己。

杨九红之所以在没有得到白景琦同意,甚至敢于不告而至,是因为她认为有成功的把握。

嘴上说不求名分的杨九红,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就是以姨奶奶的身份进入白家,得到她自认为该有的名分。


作为女人,杨九红有这样的想法和期待并不过分,谁不希望有个名正言顺的名头呢?

杨九红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敢这么做,是因为前面有成功的例子:

白景琦的原配黄春,走的就是先斩后奏的路子。杨九红只是想复制而已。

黄春和白景琦私定终身,二老太太认下黄春的同时,也把白景琦和黄春赶出了家门。

后来黄春被白玉芬带回白家,二老太太原本要赶走黄春。但黄春生下白敬业后,二老太太就心软答应黄春留下了。

这样成功的例子在前,以杨九红的聪明伶俐,自然想来个完美复制。

但杨九红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如意算盘竟然全盘落空。二老太太不仅不让她进门,还抢走了她的女儿。

杨九红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二老太太的承认,没有进入白家的门楣。

很多读者认为,杨九红不被二老太太接纳,是因为出身青楼。实际上,这只是原因之一,而且并不主要。

娶妻娶德,娶妾娶貌,这是当时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就像杨九红说的,大宅门娶青楼女子做妾的多了去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氛围,所以杨九红才敢自作主张,顺水推舟跟着白玉芬回京。

前有黄春的成功案例,后有襁褓中可人的女儿,这双重保险,是杨九红自作主张把叩开大宅门行动付诸实施的底气。

杨九红以为,母凭女贵,二老太太会看在女儿的份上,给她名分。让她成为白景琦的姨奶奶,实现她跻身豪门的夙愿。

以杨九红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她的盘算很正确,胜算确实很高。

杨九红之所以失败,不是谋划的不好。而是眼界和格局决定的。她从始至终都没看懂黄春成功的真正原因。

二老太太在知道黄春和白景琦私定终身后,很是震怒。但第二天态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认下了黄春这个儿媳妇。

二老太太不追究黄春不合时宜的行为,认下黄春的理由是:黄春是好人家的女儿。

依二老太太的逻辑,好人家的女儿就可以做儿媳,那么杨九红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呀。只是遇到了不负责的哥嫂。

杨九红比黄春的命运还要悲惨。黄春少年漂泊,杨九红却被卖到了青楼。比惨,肯定是杨九红胜出。

二老太太认黄春不认杨九红,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也不符合二老太太一贯宽容大度、慈悲为怀的人设啊。

大宅门中没有介绍二老太太的出身,大概率娘家门槛不会低。否则二老太太也不会有这样的见识和格局。

二老太太看不上出身青楼的杨九红,好理解。这是二老太太的价值观导致的。

但以二老太太的价值观,黄春的行为也颇有瑕疵。也不符合进白家的标准。

当然,黄春是詹王爷的外孙女,出身不错。但黄春这个所谓的出身,是拿不到台面的。

黄春是詹王爷的大格格和表弟贵武的私生子。这个出身,能算高贵吗?能宣于人口公之于众吗?不能。

既然是不能示人的秘密,那么黄春所谓的高贵出身也就没有优势。二老太太爽快认下黄春就是另有原因。

为了詹家的权势,或者和詹家重修旧好?也不是。当时的詹王爷已经因为主战获罪,全家都受到株连,发配去了新疆。

此时的黄春,只是一个没有根基,没有依仗的浮萍。和杨九红相比,除了一个不能告知于人的出身,没进过脏地,没有特别优势。

这样的黄春,最后都能成为白家名正言顺的少奶奶。能不给自认美貌无双的杨九红莫大的希望和自信吗?

但杨九红不明白,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或者失败,都离不开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此一时彼一时。尽管经历有些相似之处,但环境变了,这是杨九红不能复制黄春成功的真正原因。

黄春和白景琦私定终身事件披露出来的时候,是京城被侵略者侵扰,白家人躲避战乱后,刚刚回京的时候。

当时的朝廷昏庸无能,一味讨好侵略者。谁得罪了外国人,就可能获罪。

而白家三爷白颖宇为了重新分家,除了揭露白景琦和黄春在地窖里同居半年的事情,更爆出惊天巨雷——白景琦杀了一个德国人。

杀人,而且是杀了德国人。即便二老太太见多识广饱经风雨,也禁不住急火攻心,吐出一口鲜血仰头栽倒。

白景琦杀人这事,如果处理不好,泄露出去,那么白家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作为当家人的二奶奶,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化解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避重就轻。

杀人和私定终身,孰轻孰重?明眼不明眼的人都看得出来。但二老太太却把白景琦杀人这事轻轻带过。

在白景琦告诉二老太太,那个德国人杀了他的老师季先生,难道不该杀之后。二老太太再没有提过这件事。

经过一夜的思考,二老太太把处置重点放在了白景琦和黄春私定终身这件事上。

首先二老太太认下了黄春这个儿媳。说作孽的是白景琦,对黄春要始乱之终纳之。

其次二老太太把白景琦和黄春赶出了家门,而且是无期徒刑——不混出人样不准回来。

对二老太太的处置决定,全家人都没有想到。最意外的当然是三爷白颖宇。

白颖宇原本以为抓到了白景琦的把柄,就能拿捏住二老太太,达到重新分家争夺财产的目的。

没想到二老太太竟然大义灭亲,以雷霆之势严厉处罚了白景琦。

二老太太的杀伐决断,不仅让白颖宇的计划落了空,也让所有白家人对二老太太充满敬佩,对白景琦施以同情,对白颖宇侧目以对。

不能不说,二老太太确实是一位深谋远虑,化解危机能力极强的奇女子。

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震惊中冷静下来,以最小的代价,把一场危及家族的危机化解了。

把白景琦赶出京城,让白颖宇手中的筹码失效。白颖宇无的放矢,不仅可以让白颖宇重新分家的要挟落空,而且可以自然淡化白景琦杀人的事。

白景琦杀德国人的事情盖住了,就不会再威胁整个白家,就能保住全家的荣华富贵。这是二老太太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


要达成这个目的,二老太太就必须利用黄春这个棋子,吸引众人的注意力,转移矛盾。

无论二老太太是否真的愿意,此时此刻,黄春都是最好、最顺手的棋子。

所以二老太太所说的黄春是好人家孩子之类的解释,不过障眼法而已。她真正的目的是保住整个白家。

前景不明之时,让白景琦离开京城,明为惩罚,实则避祸。这是二老太太作为当家人的清醒,也是作为母亲的私心。

白景琦是二老太太唯一的儿子,也是白家未来掌舵人的主要人选,他的妻子人品如何,事关重要。

尽管事出紧急,二老太太依然会对黄春的性格和人品进行详细考察。提供参考资料的,就是胡总管。

胡总管虽然和黄春接触不多,但以他这种混迹大宅门多年的老人,惯会察言观色,一双眼睛早就练就的明察秋毫。

接触人一两个回合下来,就能揣摩个八九不留十。黄春在胡总管那里,显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多年共事,二老太太信任胡总管的判断:黄春是个品性无虞的女孩。

白景琦离开京城,以他混不吝的性格,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事情。

有黄春在身边,不仅能照顾白景琦的衣食住行,而且也能让白景琦有所牵绊,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这是二老太太作为母亲的思虑,所以虽然黄春不是二老太太最理想的儿媳妇,但二老太太也只能接纳。

当然后来的黄春,凭借自己的性格和人品,得到了二老太太和白家所有人的认可。又一次证明了二老太太的一贯正确。

而自认为聪明的杨九红,只看到了自己和黄春经历的某些相似,却没有想到二老太太认下黄春时所面临的困境。

以杨九红的心智和眼界,自然难以窥见二老太太处理事情时,具有战略眼光的全局观念。杨九红以细枝末节的相似,以为可以复制黄春的成功。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云卷云舒说文史
带着感情读书,写有温度的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