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非遗——葛沽崔记焖子制作技艺
文摘
2024-12-04 14:52
天津
2024年,“葛沽崔记焖子制作技艺”列入津南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关于二月二,各地有不同的习俗,而天津的传统就是吃煎焖子、烙饼、炒焖子和凉拌焖子。天津人喜欢把焖子这道菜跟“龙”联系在一起,在葛沽镇当地人们更是雅称其为“龙脑”,煎焖子也叫作煎龙脑,寓意除祸害降祥瑞,春耕繁盛,人丁兴旺,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小高庄村,崔树源就在自己家制作焖子,且名声大噪,销量惊人。崔树源制作焖子的技艺是家里长辈代代相传下来的,他是第五代传人,已经做了将近50年。崔记焖子的特点是做好的焖子呈胶白色、果冻状,弹性很大,随便摔也不会破。由于葛沽为移民城镇,各种风味杂糅并蓄,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海下传统风味,于是焖子的做法也呈现多样化,煎、炒、烹、炸、配青菜、配海鲜,可依据自身口味随意搭配,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成为海下美食的又一代表技艺。葛沽崔记焖子,在不添加防腐剂和各种人工添加剂的前提下,百分百采用当年新红薯粉经过挑、选、洗、晾、磨、筛、洁、熬、蒸九大工序,制作出的焖子颜色胶白,用锅煎至焦黄,内里由白变透明,外脆里软,口感非同一般。
业务编审:王晓静 何鑫洁 庞陆陆
初审:彭绍阳
终审:陈同军
![]()
![]()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