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7000年前,原始人住什么房子?

文摘   2025-01-03 16:27   重庆  

▲古代豪宅——乔家大院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遮风避雨。

但是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要来越高。

与古代相比,

现代人的住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7000年前,

原始人住着什么样的房子?

南北方有什么不同呢?


▲居住在自然山洞的原始人




01

南方人



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简陋、技术水平有限,人们的住宅往往以简朴、实用为主。这些住宅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建造,如木材、竹子、泥土等,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干栏式建筑是南方长江流域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房屋形式。最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干栏式建筑遗迹。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外观为两层。以木桩或竹桩为底架,高出地面,再在底架上搭建房屋。根据推测,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种设计使得房屋与潮湿的地面和潜在的危险隔离开来,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干燥的居住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遗址,体量较大,并且其中的许多木构件上都带有榫卯。这一实例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遗址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复原




02

北方人



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北方黄河流域的住居模式明显和南方长江流域不太一样。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


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黄河流域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房屋形式,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8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时期。以土和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掘土为凹地,然后在上面立柱搭棚,房屋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面。这种房屋形式简单,但节省材料,并且抗风保暖,更适应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

▲半地穴式建筑复原


半地穴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位于陕西的半坡遗址。该遗址中的半地穴式房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式,房屋内部设有火塘或灶坑,用于烹饪和取暖。此外,在内蒙古、甘肃等地的史前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半地穴村落复原


在中国的的不同地区,原始人的居住方式应该也是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些居住方式满足了原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庆老街
是以保护、关注历史文化建筑,以及古镇,古村落为己任,并致力于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相关资讯的核心平台 关注重庆母城的命运、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条老街小巷 关注政府对重庆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古建筑的态度 我们: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