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指眼睛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的现象。现代医学认为,近视是眼处于自然状态时,平行光通过眼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近视在我国极为常见,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即一半以上儿童及青少年近视。
引起近视原因很多,可能与遗传、发育、环境、疾病和用眼习惯等有关,其中用眼不当为首位原因。
如果儿童出现看物体时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经常揉眼,经常歪着头看物体看东西,经常斜视等现象,就要警惕是不是近视了。
中医对近视的记载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史记》中就有“望如是羊”的视远模糊的记载。在古代医集中早有对近视的认识,称其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目失所养致使玄府受损而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视近清晰,视远模糊是本病的症候表现。
本病属于中医“能近怯远”的范畴。中医认为近视的病因是肝肾不足,通过推拿相应的经络和特定的穴位,采用揉、按、点、拿、捏、滚等手法,辅以艾灸、耳穴压豆、食疗等中医外治方法,来疏通经络,调动全身气血流通,改善头、颈、项、眼部的气血供应,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可缓解眼部肌肉的痉挛状态,消除视疲劳,提高并恢复视力。
少儿推拿通过放松眼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以及调节五脏六腑整体功能,使气血濡养眼周,改善少儿近视。
少儿推拿疗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近视青少年儿童:对于假性近视、弱视的患者,多数可以起到很好的恢复,且效果相对稳定,只要多加注意就可以长期保持;对于长期或中度近视的患者,可以防加深;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其典型的重要意义就是控制加深。该方案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效,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经过目内眦的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
过目外眦的经脉: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支脉、手少阳三焦经支脉。
与目系相连的经脉:足厥阴肝经本经、手少阴心经支脉、足太阳膀胱经。
归纳上述,眼周经脉密布,眼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近视时,可从经络入手,疏通眼部经络气血,使目得气血濡养而能视。
1.少儿推拿“四明穴”:通过按揉四明穴四大穴位,可疏通头、颈、项、前胸、后背、眼部经络,充分调动全身气血流通,改善头项尤其是眼部的气血供应,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周肌肉的痉挛状态及眼周神经水肿,消除视疲劳,提高及恢复视力。
2.按揉眼周穴位各1分钟(用手指轻揉并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
攒 竹——面部,眉毛内侧眉头凹陷处
睛 明——位于鼻根,目内眦交界处
承 泣——瞳孔的直下方,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瞳子髎——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丝竹空——眉梢凹陷中
四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凹陷处
鱼腰穴——瞳孔直上,眉毛中
3.补脾经、补肾经、清肝经。
4.头面四大手法。
5.揉二人上马与揉肾顶。
全方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补血益气立法,以局部操作为特色,用于各种近视。
少儿推拿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相应经络穴位来促进经脉气血的运行,有效增强眼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缓解眼部疲劳。少儿推拿“四明穴”为主,配合耳穴、揿针、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明显增强近视治疗效果。
少儿推拿不仅在治疗近视方面颇有成效,在治疗其他小儿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相比较其他传统治疗,中草药治疗虽能调理身体,但患儿不能配合;针灸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存在恐惧心理;而少儿推拿则既安全又易于接受,能够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协同发挥更好效果。
少儿推拿治疗时间与疗程:每次推拿治疗约20分钟左右,每周治疗3到4次,6次一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重度近视或真性近视可适当延长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轮刮眼眶,刮上、下眼眶各36次;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四白等穴;
2.闭目转眼球,青少年顺时针、逆时针各36次,儿童各24次;
3.儿童闭眼,双手拇指轻轻从目内眦推向目外眦,经过眼球时,轻轻按压,如此反复2~3次;
4.熨目(温经手法):双手掌快速摩擦感到发热发烫,将双手掌心内劳宫轻覆于双眼上,待热感不明显时,再重复上述操作,如此反复5次。
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
2.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视力恢复;
3.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文:非药物治疗中心 余广飞
一审:康梦宇
二审:刘 泉
三审:蔡 宇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