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补脾阳。艾灸的温热作用有助于温补脾阳,改善脾的运化功能,从而 缓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促进气血循环。艾灸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穴、脾俞穴等,有助于 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调节内分泌。脾虚常伴有内分泌失调,艾灸可以平衡脏腑功能,调节内 分泌系统,改善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表现。
一、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 4 寸处,艾灸此穴能健脾和胃、通腑 降气,对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二、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具有祛痰除湿的作用,对脾胃虚 弱症状有治疗效果。
三、关元穴。位于脐下 3 寸处,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暖宫驱寒、调理 脾胃等功能。
四、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 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调理气血的功效。
五、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的肌肉鼓起最高处,可以健脾祛痰,不仅 能治疗脾胃虚弱,还可以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请注意,艾灸虽然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外治法,安全性较高,但需在专业人士 指导下进行,以避免烫伤和其他不良反应。太和县人民医院非药物治疗中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来中心体验非药 物治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通过艾灸,让您调脾虚,让 您“脾 ”气满满!
文:非药物治疗中心
一审:耿 琳
二审:医务科
三审:蔡 宇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