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疱不相同,抗体检测为突发水疱找真凶!

健康   2025-01-26 17:05   安徽  

这段时间,张奶奶(化名)可算遭了罪,全身多出长了大水疱,甚至还有破损糜烂,辗转多家医院求诊,但半个多月也没有作出明确诊断,最终来到太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过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初步判断张奶奶得的是免疫性水疱病,并及时安排住院治疗。为了给张奶奶进行个体化治疗,医生决定对她进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水疱病抗体检测,最终临床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在给予治疗后,张奶奶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身上的水疱明显消退。张奶奶的家属感激道:“真神奇,检查这么久不知道啥病,这一次检测就查出来了。”

什么是大疱性皮肤病?


张奶奶所患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的大疱性皮肤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好发于躯干、四肢屈侧、腋窝和腹股沟,典型表现是在外观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和大疱,尼氏征阴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黏膜受累少见。

大疱性皮肤病是以水疱、大疱为基本皮肤损害表现的一系列皮肤疾病。分为自身免疫性、遗传性和其他类型三大类 。根据皮肤组织病理结果中“疱”的位置,又可分为“表皮下水疱病”和“表皮内水疱病”两大类。因不同大疱性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严重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法及预后亦不尽相同。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老年人群中比较严重的皮肤疾病,需要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早期治疗成功率更高,甚至仅需要外用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就需要系统使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这会显著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当老年人出现对各种治疗都比较抵抗的顽固性“湿疹”,尤其是皮肤表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水疱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做包括血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水疱病抗体检测等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随访,这样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还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助于皮损和病情的恢复。

水疱病抗体检测的原理


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IgG基底膜(BMZ)抗体,损伤部位的基底膜可检测到线性IgG或C3沉积。BP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靶抗原是BP230和BP180。由于所在部位的原因,BP180被认为是自身抗体的直接靶点,而抗BP230自身抗体则被认为是其继发性产物。因此,通过组合检测抗桥粒芯糖蛋白1(Dsg1)抗体IgG、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IgG、抗BP180抗体IgG和抗BP230抗体IgG,就可以诊断出是否患有大疱性皮肤病以及所属种类。

水疱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作为免疫性大疱病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辅助临床精准分类疾病亚型:血清抗Dsg抗体对天疱疮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抗Dsg3抗体单独阳性提示为寻常型天疱疮且只累及粘膜。抗Dsg3抗体与抗Dsg1抗体同时阳性提示为寻常型天疱疮且累及粘膜和皮肤。抗Dsg1抗体单独阳性提示为落叶型天疱疮。而抗BP180和抗BP230抗体则非常适用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血清学诊断。

2.作为免疫性大疱病的病情和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血清抗Dsg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可以监测天疱疮的治疗效果;抗BP180抗体水平与类天疱疮的疾病活动性相关,而抗BP230抗体水平与疾病的持续时间相关,都适用于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性评估。

如果您有相关需求,可以到太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水疱病专病门诊就诊,门诊每周五常规开展水疱病抗体检测。

门诊位置:四号门诊楼二楼皮肤科诊区

咨询热线:0558-8611209


文:皮肤科 毛宁

一审:康梦宇

二审:刘   泉

三审:蔡   宇

编辑:宣传科


健康太和
医疗信息发布,健康知识普及,太和县人民医院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