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泰国的心灵救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师》

文摘   2024-06-09 12:34   泰国  

我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师》的时候,感觉就像照镜子,我看到蛤蟆先生的挣扎和痛苦,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时间在他面前蔓延,如同没有路标也没有尽头的沙漠,每天的生活只剩空虚,人生的意义无处可寻”。小小的时候,我的生活没有自己的样子。别人喜欢我怎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 ;别人不高兴,我就顺从他的意思 ;别人不同意,我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活得不像自己的人,总感觉不快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大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 (Robert de Board) 写的,这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的书,也被誉为英国心理学的国民书。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故事中的蛤蟆是这样的。

蛤蟆先生,他是个出身豪门的富二代,举止张扬不羁,衣着更是炫目耀眼,可是他并不快乐。直到有一天,蛤蟆先生抑郁了,曾经的翩翩公子,沦为臭蛤蟆。在朋友鼹鼠、河鼠和老獾的帮助下,蛤蟆先生走进了苍鹭的心理咨询室。经过十次心理谈话,他终于重获新生。

我们走进书中的“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当蛤蟆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它说:“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 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成功过,但我记得很清楚,我想让他们对我满意,为我骄傲。”他又停下思索了一会儿,接着说:“也许这就是我变得爱炫耀的原因。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 ” 后来虽然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但这种讨好别人的性格,却犹如烙印般深深刻在了蛤蟆的心里。


回顾我自己,也是一直在讨好我的父母,现在如此,很多话我本意不是这样的,但我还是那样说了。上次回家妈妈和外婆两个人的聊天中,妈妈也一直在迎合外婆,不痛不痒地粉饰另一个人的好或不好。我坐在沙发上,听着,抱着小侄女看动画片。


在自己的社会世界里,我是不合群那一个,小时候总是要带礼物去交换朋友,做讨好的那个,上大学后我害怕一个人独来独往被视为另类。直到这几年我才开始长大,开始关心成年后的自己,不想说话就不说话,不愿意参加的局不再参加,不愿意交往的朋友冷处理,和父母相处更多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绝,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不喜欢的话假装没听见,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所有人,而是善待自己。”

 

 “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父母状态”下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不管是哪种,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旧的思想主宰着你,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

“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能拥有怎样的父母, 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


想起自己,小时候很害怕我的妈妈,她发怒的时候让人胆战心惊,会旁若无人地指责我。那是感觉父母多么不理解我们,做什么都是NO,整天说着别人家小孩如何好,自己被说的一无是处。在青春期,我和妈妈的关系恶劣到极点,两个人都是刺猬,一碰就是伤害。初中时我的好朋友云淡风轻地告诉我,星期天下午她和她妈妈、姐姐打了一架,当时我震惊了,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是我开始有很多想法,尽管现实和书本相差很大,我常常用书本的标准去评判我的妈妈,理所应当地觉得她不合格。当我妈骂我时候,我一度以为她把她的痛苦、不幸强加在我身上而不自省,我不敢反抗,也不愿意束手就擒,我表现愤怒的方法是怄气。


我的怄气就是沉默,做着与她命令相符的事情,大多数时候自己是错的,但不愿意去承认甚至会一错再错错下去。

苍鹭说,“惬气的人是总绷着脸、阴沉沉的样子,而且安静得很反常”。适应型儿童’的所有行为里,惬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也是同样道理。说白了,惬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的反应。


现在长成大人,三十多岁的人我心智趋向成熟。但偶尔我会控制不住自己歇斯底里地说Nice(这一面我只敢对最亲的人展示),当时的心情一定时要用最恶毒、最致命的话语让对方闭嘴,甚至“消失殆尽”,一定要“争口气”。当我意识到自己失控了,我开始沉默,极力压制愤怒的情绪,越平静的话语下面越波涛汹涌的狠。事后我会觉着自己可怕,无尽的自责愧疚,为什么我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妈妈年轻的样子。


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他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


书中“挑剔型父母状态”,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了,有时候他们会摆出’养育型父母'的姿态, 说些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为你好’之类的话,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不过,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


书中老獾不请自来,还想让蛤蟆放弃校董的职位。此时老獾像个法官要求蛤蟆必须这么做那么做,之前蛤蟆在自我怀疑中妥协再顺从。“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

“我猜,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你照他们说的去做,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蛤蟆缓缓地说。“我的意思是,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苍鹭说。


蛤蟆并非没有“父母自我状态”,而是他的“父母自我状态”运作方式不同,獾批评别人,而蛤蟆惩罚自己,经过一番反思后,蛤蟆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在一次聚会中,蛤蟆告诉好友们,自己试图反抗了老獾的“独裁”。


不快乐的人都有一样的毛病,他们为别人而活,他们压抑自己的脾气,他们更会自己批评自己。“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挑剔型父母”的概念用在自我身上,别人在挑剔、否认我们,我们自己也会陷入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中。

这一点直击我的心灵深处——“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东西,终于被看到了。”当妈妈用别人家的小孩和我不断做对比时,我沉默中认可了。当我的小学老师觉得我笨,露出嘲笑的表情时,我无助地承认了。当朋友开玩笑说我自私自利时,我陷入了长时间的反思中……现在很多小孩有心理疾病,我敢肯定的是与父母一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太爱父母的小孩总容易受伤。


你还要为你的不快乐责怪他人多久!

别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我们,我们要怎么办?----原谅他们。苍鹭心理医生让蛤蟆原谅他的父母,蛤蟆的暴怒都快决堤了,他想问苍鹭为什么要原谅父母,是他们让他的人生那么痛苦啊。为什么他就不能以怨报怨,让父母也尝尝他小时候的滋味?


读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了。为什么伤害的是我们,原谅的也是我们。我一直想告诉我的妈妈,因为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多么难过、绝望甚至痛恨她,每次想起独自流泪的夜晚心会微微痛。我嫁人那一天,她抚摸我的脸,拉着我的手,她眼里噙满泪水,她一直是爱我的妈妈啊。后来看她教育小侄儿,小孩太调皮,我叫喊不停,妈妈直接拿棍子抽屁股,我在旁边看着觉得打得好,打得对。看着小侄儿被抽了几下屁股,抱着头坐着哭,转瞬间,那个被打的小孩不就是小时候的我吗?


很多人的不快乐可能来自原生家庭,苍鹭医生说:“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学着去沟通,去谅解,去原谅曾伤害过我们的人。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由此而产生的后果。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文中有四个坐标

①“我不好;你好” ——这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他好。几乎在任何方面。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概括地说,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


②“我好;你不好” ——这是人们经常在工作场合玩的游戏。首先,有个人犯了错,可以想象,这种情况很常见。然后上司发现了,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小题大做,对下属大声咆哮。所以你看,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当的理由来发火。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都是无能而不可信的,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他们会说:“要不然,那帮人会觉得犯了错还能侥幸逃脱”!


 ③“我不好;你不好”——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自卑又自大,既自我贬低也攻击他人,情绪反复无常。


④“你好,我也好”处在这个坐标的人相信自己是好的,也更容易相信别人也是好的,通过行为和态度,持续展现自己的美好。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对你的人生负责任

在叙述中,蛤蟆有机会全面回顾他的人生。他开始意识到,某些人、某些事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怎样影响着他。他看到自己倾向于怎样行事,也看到个事件是怎样引发另一个事件。以往,当他回忆过去时,那些发生过的事件都只是孤立的闪回,无法拼凑在一起。想要理解你的现在,就必须回顾你的过去。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仍然坚持前行。

不得不说,蛤蟆、鼹鼠、獾三位的字里行间尽显他们这四年来的生活苦乐,情绪管理、理性行事、自我洞察这些词条在他们那也成为“能够实践的理论”。最后聚餐上他们分别诉说各自的心得,却也仿佛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接纳自我,用心处世,拥抱家人。


文中提到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 “概括而言,他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人们太容易让重要的事件就这么过去,忘记关注或为它们庆祝,也许是因为我们通常都只在事后才明白它们有多重要。”在经历过种种事情后,他们都从中了解了自己。改变早已发生,他们明白无论风险如何,都必须继续前行。他们都成长了,学会放下小孩子心性。

心智成熟是一条漫长的路,自我觉醒后的迷茫,成长中的困惑,心智一点点澄清,放下了别人的事,学会对自己的事负全责,坦然接受命运,自己创建美好生活。


人生在世,诸多不易,别总为难自己,让阳光照进来吧,晒晒我们偶尔糟糕的心情,然后带着一颗人间烟火心,将生活嚼的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会懂: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我们自己才能完成,人生路,无人可渡你,唯有自渡。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并为我点赞👍,点亮在看⭐️,以资鼓励🤭,谢谢!

我在泰国那些年
在泰国关注、肯定、投资、活出自己,在泰国记录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泰国分享公司泰国税法、泰国财务管理知识,期待遇见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