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历史|山东的徐州曾经一府管八县还做过淮海省会(附:姓氏文化电视访谈-权姓)

文摘   2024-12-07 07:27   江苏  
不南不北-话徐州

一、“老八县”

徐州人都知道“老八县”。清朝时期徐州府管辖“七县一州”,由于“邳州”和县平级,故称为“老八县”。

当地人以西以北为上,以东以南为下。徐州府西北的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所谓“上四县丰沛萧砀”;而徐州府东南的铜山县、邳州、睢宁县、宿迁县,所谓“下四县铜邳睢宿”。丰沛萧砀自古为一家,铜邳睢宿自古为一家,老八县区域文化人文交流极为密切。

1955年为治理淮河,江淮地区调整行政区划,原属安徽的盱眙、泗洪划给江苏以便江苏管控洪泽湖,而作为交换原属江苏的萧县、砀山县划给安徽的宿州。1970年宿迁划给了淮阴地区(1983年改称淮阴市),1996年宿迁也升级成了地级市,所以现如今徐州曾经的“老八县”已分属两省三市。

对于萧县、砀山县和宿迁县的离去,徐州人真是非常得不舍。在徐州人心目中,这三个地方依然是徐州打断胳膊连着筋的亲兄弟,世世代代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割舍不断。

 

延伸阅读:萧县巨石见证徐萧旧事

徐州西南70里萧县庄里乡陶墟村牌坊


萧县石刻艺术,始于汉代的画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石刻取材于本县山中的青石,青石蕴藏丰富,质地细密,坚硬耐风化,宜于雕镂艺术品。 西汉画像石,石面粗糙,多为平面阴线刻;东汉,随着画像内容的日趋繁复,平面剔地浅浮雕、高浮雕及弧面浅浮雕等技法应运而生;线条由生涩变得流畅,物象刻绘重在写意。


自南朝宋至清末的长期岁月中,萧县石刻艺匠继承、发扬了汉代画像传统,并注重革新和丰富技法。先是唐宋墓前圆雕的出现,使石刻由单一平面刻发展为立体性雕镂,本县李石林村西李姓墓前的石猴、石羊、石马、石人,造型朴拙,线条简洁。明代萧县高浮雕,特别是透雕的新技法,把萧县石刻艺术推向了更高的水平;明代的庄里乡陶墟村牌坊,有20块透雕双面雕,其中包括4块镂空花板,剔透玲珑,技艺精湛;明代万历5年,萧县重建黉学大殿,殿前台阶中部刻有超高浮雕盘龙,造型奇特优美,线条张驰有度,刀法灵活多样。虽然全县石刻精品大多毁于天灾人祸,但石刻艺术却在民间流传下来。 近几年来,萧县石刻艺人或迁徙他乡,或年老体衰,因此,保护石刻艺术成了当务之急。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萧县历史文化深厚。萧县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素有文献之邦美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吴作樟、吴柳庵、张太平、侯子安、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
——来源: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二、徐州属于山东?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徐州及其附近的县区,被划归山东省管辖。



这些地区包括徐州地级市、新海连县级市、赣榆县、东海县、邳县、铜北县、华山县、沛县、丰县,总计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7个县。其中,徐州地级市直接隶属于山东省管理,其他的7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划入了山东省的台枣专区滨海专区管理。主要在现如今的徐州市范围。


这件事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说起。当时,我国北方地区基本已经解放,进行了新的区域划分,方便进行管理,但当时,江苏地区只有苏北的徐州等几个县市得到了解放,所以,从行政管理、军事等角度考虑,徐州等地就被划归了山东省管辖。


之后,全国解放,我们也进入到了发展建设时期,徐州等地因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江苏管辖,对江苏省的认可程度更高,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和发展,从1952到1953年,徐州及其周围的8个县区,又被陆续重新划入了江苏省。


三、淮海省会,不仅仅是个“梗”


《禹贡》中“九州”地理概况图

网络热梗淮海省

淮海省的历史

淮海省的前身皆以徐州为中心,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后于6月成立的徐州治安维持会。

2、1939年2月19日-1939年5月19日的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

3、1939年5月19日-1942年2月19日的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4、1942年2月19日-1944年2月19日的苏淮特别区。

苏淮特区管辖今江苏、安徽二省一市二十一县:徐州市、铜山县、萧县、砀山县、丰县、沛县、邳县、睢宁县、宿迁县、宿县、泗县、灵璧县、亳县、灌云县、东海县、沭阳县、赣榆县、泗阳县、淮安县、淮阴县、涟水县、阜宁县!



以徐州为中心的苏淮地区是华北、华东、华中的交接地带。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等都跟江苏南部相差很大。汪伪政府接管苏北后早有在苏北设省的想法,只是时机不够成熟,暂时改设苏淮特区这种机构,以便将来设省。

1944年1月13日的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议”第131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淮海省的决议。明确定省名为“淮海省”,省政府驻地在徐州市。所辖区域仍为苏淮特区辖地的一市二十一县。随之1月15日任命原苏淮特区行政长官郝鹏举为淮海省省长。2月1日汪伪政府行政院第194次会议中提名:任命方焕如为淮海省政务厅厅长,孙祖基为淮海省财政厅厅长,李铁民为建设厅厅长,曾广炎为教育厅厅长,刘伯阳为警务处处长,张奇为保安处处长,高汉为宣传处处长,关承斌为经济局局长,蒋本沂为卫生处处长,陆怡然为社会福利局局长,朱顾、郑耕辛、唐懋仪、叶筠彦、傅良臣、孟绳武为参事。淮海省成立后,所谓“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淮海省分会”随即成立,主任委员为郝鹏举兼任。

成立“淮海省”并非是最近才提出的,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就写下了《徐州应建行省议》,正式向清廷建议成立徐州省。张謇提议的徐州省包括了江苏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安徽的亳州、阜阳、宿州(灵璧、淮北,山东的临沂、枣庄、日照,河南的商丘。1940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在提出的分省案中主张设立“徐淮省”,面积为66872平方公里,辖35个市县。所以徐州省或徐淮省其实就是“淮海省”。


关于创建淮海省的可行性,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考量因素,以下是一些相关分析:

支持创建的观点


经济发展需求:淮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各自所属省份中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部分城市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如徐州曾是枢纽重镇,但在现有区划下发展受限。成立淮海省可以将这些地理位置相近、文化习俗相通的城市整合在一起,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协同发展,提高淮海地区的整体竞争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也有利于形成互补的产业格局,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地理位置优势:这些城市处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的交界处,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没有崇山峻岭的阻隔,具有很好的地理连续性,便于区域内的交通建设和经济联系。


文化习俗相近:该地区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非常相似,平常生活交流颇多,文化认同感较强,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发展理念和文化氛围,促进社会融合与稳定。

总体而言,创建淮海省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可行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以及国家整体的发展规划。


伪淮海省行政区划图

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近代以来,津浦、陇海铁路在这里交汇,使这个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1904年,清末状元张謇认为徐州“控淮海之襟喉,兼战守之形变”,建议在这里建行省。1940年,地理学家胡焕庸也主张设立“徐淮省”。1944年,汪伪政府以徐州为中心,成立只存在一年多时间的伪淮海省。


淮海战役,使古徐州“淮海”威震四海。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即将胜利结束的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建议进行淮海战役”。从建议中“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与“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的地点来看,粟裕说的“淮海战役”中的“淮海”,指的还不是指现今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淮海”,指的是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中的“淮海”,即明淮安府“淮海”或清淮安府与清海州直隶州“淮海”地区。“淮海战役”是粟裕首次提出来的,但“淮海”则并非如此。

1986年,以徐州为中心,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14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成立;2017年,徐州被确定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徐州“大淮海”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不仅融合了“小淮海”地区,还融合了现今淮安与盐城两个市的古淮水以南的、原属于扬州“古淮海”地区。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大淮海”、“小淮海”,直至“古淮海”;新时代的潮流,激荡着古淮水、海州湾,直至东南沿海……


淮海经济区地图


——来源:没有淮海地区,却有淮海战役!淮海究竟指哪里? | 方志江苏


2024年11月,淮海经济区10座城市(徐州、宿迁、连云港、临沂、枣庄、济宁、菏泽、商丘、宿州、淮北)联合举办淮海经济区第一届运动会,一时网络出现各种热梗……


 

徐州【姓氏文化】系列之
百家姓电视访谈-权姓

徐州的特色姓氏有杲、喻、、裴、厉、郝、衡、仝、独、芈、嫣等。这些姓氏在其他地方并不常见,但在徐州却有着较大的分布和影响力。——江苏各市有哪些特色的姓氏?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有着近三千年家史的中华权氏源自商武丁是较为公认且合理的说法(参见:从殷商武丁子姓到权氏),史书有载受姓当阳(参见:源远流长| 权国、权县与权姓)、望出天水(参见:天水市与权氏渊源),是中古时期的陇右大族(参见:中古天水权氏家族的变迁)。中华权氏先祖自秦灭楚迁陇西、居天水(略阳),休养生息数百年后,权氏家族始兴于前秦重臣安丘公权翼,此后累世簪缨光耀史册。时至中唐,天水权氏一门更是达到极盛,人才不可胜数,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名门望族之一。

权姓虽然是一个(人口如今不足百万的)“芝麻”小姓(参见:权姓人口| 中国人姓氏大数据浅析),但是自汉晋以降权氏名臣,文武隽才辈出(参见:小众“大”姓:四库全书中的权氏贵族):自汉代权忠以左辅都尉开始涉入政坛,而后又有十四代的默默无闻,直到东晋权翼至唐末的四百余年间,权氏历代名人迭出,文臣武将,声振朝野。才子名仕比比皆是,为权氏后人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其中的一些名人(参见:正史记载的权氏名人录(清以前))至今仍有一些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作为研究的对象。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权氏涌现出一大批载入史册的文臣武将,在国史和家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文明、文化、文艺传承复兴的各个历史关键节点,比如中华权氏共祖、南北朝顶级谋士权翼,中国史上最牛门阀关陇军事集团堪称中华第二帝国缔造者宇文泰的左膀右臂权景宣,中唐文坛盟主一代匠宗权德舆(唐德宗时九掌制诰、三知贡举),宋朝抗金重臣“文武权公”权邦彦(宋高宗的“朋友圈”霸府僚属),明初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权谨(随明成祖征北“两给饷于沙漠、三督军于青社”,明仁宗时随太子监国南京,辅佐宣宗皇帝继承大统六个月后急流勇退)等均在大中华千年文脉传承中发挥了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权氏世家文化研究》一书


三修谱主修 作鼎公撰写的权氏《姓氏考》


【徐州权氏概况】


彭城权氏辈享恩宠,遵循先辈之教诲,尽忠尽孝,重文研武,以致权氏彭城郡望历经明清四五百年不倒。权谨后人虽不及权谨官至一品“超拜文华殿大学士、奉政大夫右参议、兼太子太傅赠太师孝谥子爵”,却也人才辈出:权谨之子权伦,字民彝,永乐年中山东乡试举人,但为孝顺父母,终养不仕,因“孝行” 也“得蒙旌表”,授散官八品阶,载入郡志;权伦之子权宗,字继祖,中进士, 蠡县训导,历任大城宁津教谕。权宗之后,自明至清,彭城权氏族人除一人袭封生员、教谕外,仅五品以上官员便有五十余人,八品以上官员二十余人,监生、贡生、生员更是不胜枚举,美名显达彭城。 


例如仅长房一支就有权临字睿资,顺治年间“选州同知,诰封武翼大夫”;权恕字同人,乾隆年间“戊午,中科举武举,诰封武翼大夫”;权毓清字方岳,乾隆庚子年“中武举,诰封昭武大夫”;权大业字时修,乾隆“癸酉科武举,诰封武德骑尉”;著名画家权大成字景尼,善丹青,其“指画墨龙尤精绝。”乾隆纯皇帝下江南时,“在行宫见公画,极称赏,收存而去,至今人宝重之”。乾隆遍阅古今名画,其欣赏水平当是一流,权大成之墨龙画作,能得如此评价,画技与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天启四年(1624 年),徐州大水,全城被淹,权谨牌坊倾颓于大水之中。清顺治初年,命地方官吏奉旨重建,将牌坊迁至统一北街(2004年因城市规划需要现已迁建户部山),且褒奖有加。清乾隆皇帝南巡江南,又御赐楹联:“孝以作忠,品重先朝荣宰辅;功而兼德,名垂后世耀门楣”。彭城权氏郡望又巍巍高起。 


载入《明史》《明通鉴》《大明志》的“孝义”典范人物,《彭城志》《徐州府志》等地方志更是对其不吝笔墨大书特书的权氏历史文化名人,明朝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权谨的生平功业、墓志铭以及明代内阁首辅五朝元老高谷所撰墓表参见号内相关文章或视频。权谨受两朝三帝嘉奖,名垂后世,光耀门楣,徐州当地妇孺皆知的大孝权谨的故事更是儒教文化中“家国同构”“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范本。


著名汉文化研究专家、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赵明奇教授对权谨以及权谨对丰富汉文化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汉文化奉行以孝立国,汉民族奉行祖先崇拜,权氏祖太爷谨大先生是汉文化最忠实的捍卫者、最诚实的践行者,权谨精神是汉文化研究永不枯竭的源泉。权氏祖太爷谨老先生德才兼备,标榜社会;忠孝两全,精神万岁。权谨参与编修并为之作序徐州现存第一部郡志《(明正统)彭城志》,正可谓:祖德遗芳,传承吉祥;彭城权氏,青史荣光”!


徐州及周边地区居住有近四万余众权谨后人,其中长房相对集中于贾汪区的张权楼村和萧县;二房相对集中于铜山区坡里村和开发区权台村(如今已迁至蟠桃花园(东)八期);三房相对集中于铜山区的磊庄村;四房相对集中于云龙区的上河头村


截至2022年9月23日,徐州大市(含五区五县)权姓计有18933人,其中男性10255人、女性8678人。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权姓族人近四万,绝大部分都属于权谨后人同一支脉,


主要居住点有:1、主城区原多住权谨牌坊附近,后汇集人口众多;2、利国磊庄(三房)约2000人;3、云龙区上河头(四房)约1500人;4、紫庄张权楼(东长房)、大彭权寨(西长房)各约1000人;5、利国坡里(二房)、大黄山权台(二房),萧县石林万庄(长房)各约700余人;6、邳州王楼(东长房)约600人、大吴桃园(西长房)约500人,萧县圣泉权楼(长房)、萧县孙圩权庄(长房)、江庄铙钹(二房)、宿州顺河权半楼各约400余人;7、濉溪孙疃权家庄、沛县五段权场、耿集瓦房、虞城张集各约300余人;8、紫庄寺山子、段庄、茅村岗头瓦房、利国邵家万庄、邳州红旗宿羊山各约200人;9、100余人的有利国岳庄、大庙大李庄、江庄独山、萧县白土老山口、大吴荒里、大黄山前王、青山泉、苏山头、大许等。


长房概况

(今人口中“西长房、东长房”的由来)


谨公长房传到十世临、份两公,由于居住两地人口众多,五修谱时,分出西长房临公(西宅,西权家楼)、东长房份公(东宅,东张权楼)。


西长房临公育十一世峻公(住西权楼)、恕公(住权家楼)、巖公(住杨家楼)三公。峻公育十二世景宸、奏宸、体宸、金宸、银宸五公,十三世叔伯兄弟11人;恕公育十二世拱宸、觐宸、勷宸、觀宸四公,十三世叔伯10人;巖公育十二世衛宸、向宸、逢宸、迪宸、惠宸五公,十三世叔伯兄弟11人。


东长房份公育十一世:安荆公(住张权楼)、安梁公(住南权楼)二公。安荆公育十二世:世清(张权楼)、毓清(南楼)、永清(常家楼)三公,十三世叔伯兄弟15人;安梁公育十二世大业(乾隆癸酉科武举人,原任江西南昌卫督粮官,后帮守府,迁萧县王家楼,后人定居萧县圣泉乡红柳树村)、大受(邳州王楼)、大武(铜山荒里)、大成(铜山泰山营)四公,十三世叔伯7兄弟。


谨公长房后世子孙,历经500余载沧桑风雨,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繁衍生息。如今枝繁叶茂,人才济济,己传24辈(贞字辈)人口达数千人,分布在徐州市,淮北市,萧县,邳州市,铜山县,毫州,西安等地区。


主要居住地有:萧县圣泉乡东权楼村、权庄村、红柳树村,权老家村、孙圩子权庄村(400人)、石林乡万庄村(630人)、杨李庄、甘楼马井镇西权楼村皇藏峪、老山口、徐暨等村庄;铜山区毛庄马湖村、单集镇单集村、汉王镇韩楼村(银坑)、吴楼村(伍家楼)、三堡镇石桥村,大彭镇权寨村、杨楼村;泉山区十里铺村、大徐庄村;贾汪区大吴镇、桃园村、荒里村、耿集、张权楼村、黄里村;邳州王楼村、赵墩镇菜庄村、开发区、东湖区、城关、光明区、宿羊山乡石桥村、四户乡、八义集等村均有权姓长房人居住。(权谨后人,长房,萧县权继民整理)


权谨后人“四房”的由来


彭城权氏忠孝堂权谨后人自五世时分作三房。清·乾隆初年新入河滩一支,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四修谱时合谱,当地族人又称四房。徐州权氏河滩一支族人主要聚居地为云龙区上河头村,七修谱时统计约有1500余人。——参见:家史研究|徐州权氏河滩一支合谱纪事及族规祖训(附:彭城忠孝堂与白坡天水堂字辈对应)


家族故事|权孝公坊的前世今生

● 权姓人口| 中国人姓氏大数据浅析(附:台湾省百家姓排名及分布)
【正本清源】中华权氏简史(第一辑)
● 从殷商武丁子姓到权氏
● 重磅@权姓人唐宋至今流传千年的秘密
● 【今日头条】发动世家大族以血脉带动文脉传承发展世家文化
家族故事|徐州现存与中华权氏历史名人有关的文化遗存
● 关于建设权谨忠孝文化博物馆/产业园的建议
● 权姓排进前300系列:丰县(附:《徐州府城图》中的权谨墓)
● 明•权谨•《权氏世系》
● 家史研究|彭城权氏族谱史(一)

本平台立足徐州,远望天水,放眼全国,坚持中国立场,致力于做团结并服务全球权氏的权氏自媒体,主要用于权氏相关文化研究,旨在讲好家族故事,传承优良家风,开展谱牒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您的关注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感谢读到最后,↘点个“赞”并点亮“在看”以建立深度阅读关系,便于您第一时间获悉权氏史料、资讯、故事以及相关研究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权氏世家文化研究会
主要用于开展权氏文化研究,讲好家族故事,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本号立足徐州远望天水放眼全国,坚持中国立场致力于做团结并服务全球权氏的权氏自媒体;同时还是权谨文化研究会、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权氏委员会、彭城权氏忠孝堂权谨后人的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