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选拔过的权生是谁暨《送权秀才序》赏析

文摘   2024-11-01 07:31   江苏  

梁永照 || 《送权秀才序》与成语


◆『原文』

伯乐之厩多良马,卞和之匮多美玉,卓尔瑰怪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门□!相国陇西公既平汴州,天子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门下之士权生实从之来。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而无穷焉。愈常观于皇都,每年贡士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于是咸赋诗以赠之。




◆『译文』(来源:一隅詩書)

伯乐的马厩里有很多良马,卞和的箱子里有很多美玉,与众不同、资质美好的士子,应该在德才兼备的人家里来往。相国陇西公平定汴州之后,皇上任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吴县男门下士子权生跟着他一起来到京城。权生的相貌,本来就像平常人罢了。他的文章引类喻物,抒发性情,不拘一格,宫商音调相和谐,如金石相击,短章篇目稀少,长篇从容迂缓。像这样的文章,读上数日,也觉得韵味无穷。 


我经常在京城观察读书人,每年推荐的士子有一千多人。有时我和他们来往,有时我阅读他们的文章,像权生这样的人,一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两个啊。这样的人推荐给明察的官员,按照吴县男对他的了解重用他,他最终必定有所成就。于是我写诗作赋都赠送给他。


《送权秀才序》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时韩愈任汴州节度使推官。序文篇幅不长,实为韩愈举荐人才,奖掖后进的一篇力作。


贞元十二年(796)七月,韩愈随董晋进入开封,名义上是担任节度使推官,但只是权任,也就是代理,还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诏书。正式任命的诏书直到贞元十四年(798)春才下达,授“试秘书省秘书郎、观察推官”。


韩愈刚到汴州时,诏命未下,自然也没有公务可做。但韩愈自长安科举十年之中,与文友们切磋琢磨,创作了大量的“古文”,并举起了“修其辞以明其道”的古文大旗,在社会上取得了极大的影响。从此之后,他以传道为己任,以著文为能事,在社会上有意识地推行自己的主张。


在董晋的支持下,韩愈主持第二年的汴州贡士的选拔考试,为朝廷选送优秀的秀才,参加下一年的科考。按照习俗,韩愈主持下选拔上来的秀才,一般都成为韩门弟子。再加上这一段时期,一大批文人纷纷从各地来到汴州拜韩愈为师,在汴州开始形成以韩愈为核心的古文写作队伍,这些人在韩愈辅导下习诗作文,以复古为标准,以创新的目的,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权秀才就是韩愈在汴州选拔出的一位贡生。贞元十三年(797),权秀才准备进京科考,韩愈就写了这篇序文相赠。


序文中,韩愈用伯乐厮中之马、卞和匮内之玉来比喻权秀才为难得的人才。在谈到权秀才的文章时,韩愈写道“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意思是:权生的相貌,本来就像平常人罢了。他的文章引类喻物,抒发性情,不拘一格。


为了说明权生的文章与不同,韩愈创造一个成语“引物连类”: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韩愈认为权秀才是他见过的贡生中少有的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将来必定会大有作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 !


韩愈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功不在禹下”“文王”“百世之师”,就在于他重视人才,敢为人师,善为人师,奖掖后进。他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在指导他的弟子们写文作诗,更重要的是还在于引导他们弘扬和传承儒家道统。


韩愈一生都在试图用儒家道统规整全国上下的思想,达到统一全国,振兴唐朝的目的。这是他自幼就立下的“欲自振一代”的远大理想。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韩愈一生的探索和努力,使他在中国文化和学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承前启后、转旧为新的作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无可替代,不可磨灭。


那么,这个权生权秀才到底是谁呢?



韩愈《送权秀才序》为权南仲作

金陵子


《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四《送权秀才序》,权秀才之名历来注家未能注出。今按权秀才应是权德舆从兄权南仲。


昌黎序云:“相国陇西公既平汴州,天子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门下之士权生实从之来。(中略)愈常观于皇都,每年贡士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


陇西公为董晋,其平汴州在贞元十二年(796);御史大夫吴县男为陆长源,《旧唐书·德宗纪》贞元十二年八月,“丙子,以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宣武行军司马”。由此可知,权秀才是在贞元十二年八月陆长源离汝州刺史任时随其赴汴州的,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


四部丛刊本《权载之文集»卷三七《送从兄南仲登科后归汝州旧居序》云:“今兄能溯其末流,泳于深源,志之所之,不迁于物。以为洙泗弟子,起予者商,而又嘉回之屡空,鄙赐之屡中,故带经食力,耕于汝山之下,(中略)去岁临汝守首贤能之,书贡于仪曹。瞻言正鹄,审固则获。前此亦尝失之矣,退实无愠,贏而不嚣,盖能反诸己而已。”


虽然权南仲登科之年史无载记,但将二序合观,显然可定权南仲就是韩愈所送的权秀才,他于贞元十二年冬以陆长源荐赴举,来年春榜上有名,荣归故里,于是有权德舆的都门送别。权序末云“南宫郎有雅知兄者,且与德舆为僚,徵诗贶别,以附其志”,南宫郎是尚书省郎官,权德舆贞元十三年任驾部员外郎,正相符合。


序称南仲“前此亦尝失之矣”,则有文集卷二《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一诗可证:“吾兄挺奇姿,向晦道自充。耕凿汝山下,退然安困蒙。……邦有贤诸侯,主盟词律雄。荐贤比文举,理郡迈文翁。……时来无自疑,刷翮摩苍穹”,这便是权南仲的前一次赴举。


诗称“华簪映武弁,一年被微躬”,应是贞元八年诗人登朝年内由太常博士迁左补阙后作(详拙作《权德舆年谱稿>,南京大学古籍所《古典文献研究》第二辑),时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详郁贤皓《唐刺史考》),“荐贤比文举”当然是指陆长源对南仲的举荐,遗憾的是他没有成功。


根据权德舆的这两篇作品来看,权秀才即南仲应是无疑的了。



【走读鹰城】鹰城明月照韩愈 


……梅尧臣《汝州梦》诗中没有月光,但汝州月光在唐代照在了两个人身上,一个是权德舆,一个是韩愈,两者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前后相继的两代文坛盟主,为中唐诗歌的繁荣和古文运动的展开彼此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权德舆生于肃宗乾元二年(759),卒于宪宗元和十三年 (818)八月。韩愈生于代宗大历三年 (768) ,卒于穆宗长庆四年 (824 )十二月。


《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四《送权秀才序》为权南仲作,韩愈序云:“相国陇西公既平汴州,天子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门下之士权生实从之来。…愈常观于皇都,每年贡士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这里的陇西公为董晋,其平汴州在贞元十二年(796);御史大夫吴县男为陆长源。查《旧唐书·德宗纪》得知:“贞元十二年八月丙子,以汝州刺史陆长源为宣武行军司马”。由此可知,权秀才是在贞元十二年八月陆长源离汝州刺史任时随其赴汴州的。


四部丛刊本《权载之文集》卷三七《送从兄南仲登科后归汝州旧居序》云:“古者采诗以辩志,升歌以发德,系於时风,播为乐章,有不类者,君子羞之。令兄能溯其末流,泳於深源,志之所之,不迁於物。以为洙泗弟子,起予者商,而又嘉回之屡空,鄙赐之屡中,故带经食力,耕於汝山之下,环堵蓬茨,若荫华榱,逸韵丽藻,锵然在听。…然後自洛之汝,燕居中林,磅礴古昔,务诸远大。莺出幽谷,鹏击南溟,将与群从叔季,复修异日之贺,岂止於今耶?南宫郎有雅知兄者,且与德舆为僚,徵诗贶别,以附其志。谨序。”



——来源: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

知网,《学术研究》

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官微


【正本清源】中华权氏简史(第一辑)


● 明•权谨•《权氏世系》

● 【今日头条】发动世家大族以血脉带动文脉传承发展世家文化

 从殷商武丁子姓到权氏

● 【正本清源】中华权氏简史(第一辑)

● 重磅@权姓人唐宋至今流传千年的秘密


● 韩愈《唐故相权文公墓碑》,三觉秀才权茂良 译:权氏名人| 权德舆墓碑记(唐故相权公墓碑)译文

● 权氏研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中唐权德輿的历史评价(附:《全唐诗》系列卷325)

本平台立足徐州,远望天水,放眼全国,坚持中国立场,致力于做团结并服务全球权氏的权氏自媒体,主要用于权氏相关文化研究,旨在讲好家族故事,传承优良家风,开展谱牒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您的关注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感谢读到最后,↘点个“赞”并点亮“在看”以建立深度阅读关系,便于您第一时间获悉权氏史料、资讯、故事以及相关研究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权氏世家文化研究会
主要用于开展权氏文化研究,讲好家族故事,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传统文化。本号立足徐州远望天水放眼全国,坚持中国立场致力于做团结并服务全球权氏的权氏自媒体;同时还是权谨文化研究会、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权氏委员会、彭城权氏忠孝堂权谨后人的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