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文章:《山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增智赋能》,点赞山东人才工作。全文如下:
山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为新质生产力增智赋能
近年来,山东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截至2024年上半年,山东国家级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达到8623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2.44%。
从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到亚洲最大的滚装运输船,山东强大的产业链条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体系,为研制大国重器提供了坚强保障。
近年来,山东加大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服务等领域政策创新力度,特别是制定《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工作机制(试行)》《关于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完善“四链”融合推进机制,实现了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通过校企共引共用方式集聚“跨链”人才,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优化提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联动征集人才引进、培养供给、技术攻关等需求4.3万个,明确融合主攻方向,整合人才、教育、创新链条工作进行统筹解决。
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中,青岛科技大学榜上有名。该校以技术开发、咨询和技术服务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4项单项合同金额过亿,位列全国高校首位。青岛科技大学正是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典范,该校依托化工、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深入行业企业摸排真实技术需求,与企业协同开展科研、培养人才,加快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应用。
山东及时梳理、编印青岛科技大学这类“四链”融合典型案例,指引全社会提升融合质效。探索建立“四链”融合监测体系,科学设置融合基础、人才引领、融合平台、融合要素供给和融合成效5类监测指标,有针对性加强和推进融合工作。3个领域类国家创新中心、11条标志性产业链、41个工业门类、2.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5万家科技型企业……一组数据有力反映了山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成果。
“依托山东优质的海洋资源与科研平台,我们构建了国际领先的水产品营养保持与高质加工技术体系,打造‘健康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授薛长湖介绍。在海洋领域,山东拥有各类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全职住鲁海洋院士22人,约占全国的1/3。
近年来,山东聚焦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了一批多方协同的新型人才发展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在集聚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作用,牵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建设高等教育共同体。布局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由高校领衔,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开展学科互助共建、产教协同育人、科教资源共享、人才共引共用、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遴选培育3批、45家人才引领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打造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前沿领域,遴选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利用3年时间集中支持,力争在一流创新人才集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能力提升、项目孵化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形成良好示范。
各类人才发展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在齐鲁大地涌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当国家和产业实践需要时,我们的成果就管用。”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新能源控制国家级工程中心主任张承慧表示。张承慧深耕新能源控制领域30余年,团队为解决新能源可靠并网控制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让“垃圾电”变为优质“新能源”。当前,山东正在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张承慧和团队在政府支持下,联合企业完成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山东响应产业创新需求、解决产业实际发展难题,实施三大行动,打造人才、教育、技术等各类资源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人才引领发展效能。
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技术协同攻关行动。坚持让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和“答题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的占比达到91.53%,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角”,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升级实施“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3.0行动,围绕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专业团队到企业“一对一”梳理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志性领军人才引进、企业紧缺人才培养“三张清单”,协助企业精准引进急缺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以来,征集凝练259家企业的282项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总金额0.85亿元,项目预计总投入17.68亿元。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行动。打造集需求发布、转化交易、中介服务、科技金融、中试熟化、项目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山东科技大市场”,签约省内外100余家高校院所,招引150余家基金、评估、咨询等机构入驻。充实提升省高层次技术经理人库,举办“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引进专业力量服务山东成果转化工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