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莒南县,同鲁东南其他县城一样,岁月的沉淀与时代的脉搏在这里和谐共存,勾勒出一幅恬静而鲜活的生活画卷,浸润着沂蒙人民的温良与质朴。如果非要找出这里的与众不同,从这里走出的1600余名博士,无疑是这座平凡小城的最不凡之处......
“二百来户人,十个博士,十九个硕士,有的在国家级科研中心搞研究,有的在大学当教授,家家户户都有高层次人才!”盘点起村里的“人才资源库”,莒南县李家洼子村书记李贤勇神采飞扬,目中带光。
作为全县博士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村,在李贤勇看来,莒南县博士辈出的秘诀,与这里传承悠久的学风密不可分。自1984年村里走出第一位大学生起,李家洼子村便接二连三涌现出考上好大学、实现好就业的“能人”,在这里,知识改变命运不仅是一句“体面话”,更是一句“大实话”。
在本地人眼中,像李家洼子这样的“博士村”并不稀奇,放眼全县,共有35个培育出众多博士的村居社区被授予了荣耀的“博士村”称号,它们的区位条件和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对于人才和教育的重视却不谋而合。
“同龄孩子重视成绩、家家户户重视教育、县乡政府重视人才,从记事起,这些‘重视’就为我们塑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我们提供不断进取的动力。”莒南籍博士李先鹏这样说道。也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人才氛围与其蕴藏的发展潜力,莒南的人才工作者们因势乘便、顺风而行,在这片深厚的人才土壤上一步步搭建起千名博士共同构筑的发展之基。
“以前只是时不时听说谁家又考出个博士,但头一次知道原来我们县里已经有这么多博士了。”看着社区工作人员送上家门的博士之家牌匾,家住十字路街道富民社区的厉彦东一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六月,他的女儿厉松芮取得了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
2024年,莒南县面向所辖16个镇街、273个行政村开展博士人才普查,1603名博士相继展露风采。与此同时,“博士之家”挂牌仪式也悄然启动,一块块金色的牌匾被郑重地挂在了博士们的家门之上。
“起初是我们工作人员走访摸排、上门挂牌,随着‘博士之家’挂牌行动在全县走深走实,主动联系我们申请挂牌的在外博士也越来越多。”莒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张莉莉说道,“‘博士之家’挂牌行动将原本隐于深巷的博士人才串联在一起,成为莒南籍博士们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载体,实现了从‘组织寻找博士’到‘博士靠拢组织’的转变。”
挂牌仅仅是“前奏”,丰厚的人才津贴、实惠的购房补贴、拎包免费住的人才公寓、设施齐全的创业孵化器......县乡两级人才工作者纷纷化身“政策讲解员”,将政府精心出台的众多惠才政策一并送达。从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节假日定期走访在外博士,到屡屡满员的“博士之家”微信交流群,从莒南人才会客厅“开门营业”,到莒南籍域外博士团的成立......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激发了广大博士人才反哺桑梓的热情,也让胸怀服务家乡意愿的博士们找到了大家庭。
数据显示,莒南的博士人才涉及学科全面、地域分布广泛,覆盖了全国33个省份和海外20个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年龄结构上,莒南的博士群体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的博士占76%,绝大多数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面对济济人才,如何搭好产业平台,实现才尽其用,莒南可谓下足了功夫。
“李教授的加盟,实现了公司超纯电子级 CMP 研磨液产品的技术突破,帮助我们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集成电路抛光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山东安特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口中的李教授,正是莒南县引进的“候鸟专家”—济南大学李春生教授,今年六月份,由他促成的济南大学-莒南硅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实现了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的蝶变。
无独有偶,通过创新实施“候鸟专家助企”服务行动,已有超过350余名莒南籍博士与当地四大重点产业领域实现精准匹配,其中来自国内外84家高校院所的100余名“候鸟专家”被编入产业人才库,促成11所高校和县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68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56项,16名专家教授任职莒南本土企业“科技副总”。
此外,该县还举办了“走进高校”“专家教授莒南行”等系列引才活动,为校地才企深度合作搭建了密切交流平台,让在外博士返乡创新创业畅行无阻,吸引了众多“大咖”的加盟。今年10月,在莒南籍在外博士、无锡学院校长张永宏的支持下,“双向奔赴·才创未来”无锡学院—莒南县、临港区校地才企融合发展大会成功举办,现场签订人才合作项目7个、招商项目9个。同日,莒南(无锡)协同创新中心揭牌落地。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莒南籍博士人才资源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保障,以乡情牵引为桥梁、以服务激励为导向、以干事平台为依托,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与在外博士成果供给,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把博士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地方发展优势。”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东升说道。
来源: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