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单位组织观看了一系列警示教育片,其中《决战国门》里曹秀康的一段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原湛江海关关长曹秀康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法警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先是表示对不起党和人民以及家人,然后又留给他同事几句话,让人听了很受震动。他说:“老老实实地听党和国家的话,不要怕做老实人,做老实人终究是不吃亏的。”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然而,从建党到现在,总有一些人不听党的话,跟党和人民耍小聪明。令人忧虑的是,最近几年,这种人似乎还多了起来。
耍小聪明能得到什么好处吗?在目光短浅的人看来,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你看李真不就是这样吗?在出身上,他移花接木,把自己填写成高干的‘养子’。在学历上,他本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却写成河北师大物理系毕业。到国税局工作后,又让一个教授代写论文,弄到了硕士学位的证书。什么级别也够不上的他,从张家口向石家庄调动时,却造了个假档案,大笔一挥填上了“正科级秘书”。他担任省国税局局长期间,继续造假,1999年用“寅吃卯粮”的手法,使全省税收虚收12.3亿元。正是李真的“聪明”,使他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平步青云,38岁便当上了河北省国税局局长,而且还成为河北省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双重后备干部。
然而,李真的“聪明”给他带来的是真正的“好处”吗?现在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如果他不是在“聪明”的路上越走越远,捞到的“好处”越来越多,也不至于最后走上不归路。当然,像李真这样疯狂耍小聪明而受到严厉惩处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没有发展到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而是在那里小打小闹,搞点浮夸,报点虚数,占点小便宜。他们的行为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业已到手的“好处”还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要想人不知,只有己莫为”,他们靠不正当手段捞取的“好处”能够保得住吗?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能够保持心安神宁吗?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刘少奇同志讲得更直接,他说:“有许多人调皮捣蛋,不老实,专门‘钻空子’;手臂很长,什么东西都搞得到,到处占面子,占便宜。这样的人,最后要被检举的,要吃亏的。”我想,那些耍小聪明的人不会不懂得这些道理,他们在捞到“好处”沾沾自喜之后,剩下的更多的恐怕是心虚、惶恐和不安。
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偷懒,不耍滑,不贪,不占,和那些投机取巧、贪多务得的人比起来,眼前可能要吃点亏。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是不会吃亏的。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那些埋头苦干的党员,那些艰苦工作,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党员,那些一心一意为了党与人类解放而坚决奋斗的党员,那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是我们的好党员。虽然在某些个人享受上,他们暂时吃一点亏,然而他们是,或者最后是,为我们大家及群众所信任,所尊敬的。也就是说,他们是最值得的。”有一位叫米博华的理论工作者,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讲的一段话也非常深刻。他说:“从20多年前写第一条简讯到起草社论,眼睛花了,头发落了,始有所悟:偷懒耍滑,骗不了别人,骗的是自己;算计取巧,得不到便宜,吃亏的是自己;自命清高,长得了脾气,长不了本事;牢骚抱怨,无损于人,伤害的是自己。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干活,比什么都重要。”
近些年来,由于某些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错误,有些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意见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表扬,反而受到了不应有的批评和打击;有些不说老实话、作假报告、夸大成绩、隐瞒缺点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和处分,反而受到不应有的表扬和提拔。这正应了那句“老实人吃亏”的老话。这就在党内不少人的心目中,造成了一种不正常的印象,以为“谁老实谁就吃亏”。于是,一些人害怕做老实人,不愿意做老实人。
“老实人吃亏”是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能够流传至今且仍能应验,说明这句话本身确实反映了某些真实情况,也确实包含着某些道理。不过这种道理是小道理,是站在一时一地的立场上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如果用长远的观点来考察,这个结论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老实人不吃亏,而吃亏在于不老实”。这才是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大道理。可惜有些人明白这个大道理太晚了,象曹秀康、李真之流,死到临头,才终有所悟。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既要懂得小道理,更要明白大道理。只有认清了大道理,一个党员才能不怕吃亏,不怕做老实人,才能踏踏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干些事情,让党的先进性在自己身上放射出光彩。
原载《云南日报》2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