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在悔过书中总结了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其中有一条是:交了一些不该交的朋友,“我就是被这些所谓的朋友套牢的”。
记得“2006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姜德志曾经指出过,贪官在落马后忏悔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说自己交友不慎,交友过滥,以至于使得自己一步步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沼。事实也的确如此,姜德志总结说:“贪官们在案发之后,证实得最主动的是情人,揭发得最坚决的就是哥们儿。”
无数案例都在验证着姜德志的结论,譬如,“三玩副市长”雷渊利就曾经说:“我是因为交友不慎才落得如此下场啊,以前太相信哥们儿义气了……”而表述最形象、最真切的莫过于沈阳市财政局原局长李经芳,判刑之后让他谈体会,他说:“总结来总结去总结出一句话,就是铁哥们儿把铁哥们儿送进了铁笼子。”
贪官们果真是因为交友不慎才被送进“铁笼子”里和被“套牢”的吗?我看未必。
毫无疑问,对于贪官们来说,他们在台上时所交往的所谓“铁哥们儿”,大都是奔着官员手中的权力而来的,正如姜德志所说的:“……跟你交朋友,不是因为你有什么本事,就是个傻子坐在那里他也跟他交朋友。因为你这个职位有权力,并不是对你人格的尊重和折服。”在这种情况下的“铁哥们儿”,贪官在台上的时候“送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案发之后进行利益选择的时候,他照样向自己倾斜”。倘若这些“铁哥们儿”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对“铁哥们儿”进行揭发检举,反倒不符合常理了。
事实上,贪官们在和这些“铁哥们”交朋友的时候,并非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不慎重”,恰恰相反,他们都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选择自己的朋友圈的。因为,正是这些他们认为是“铁哥们”的朋友,才能够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譬如赵詹奇曾经自述说,他的一些“铁哥们”,刚开始时自己并不认同他们,甚至还很反感他们,但后来他们却都成了自己的“好朋友”和“好弟兄”。在这种巨大的转变过程中,你能说贪官没有慎重考虑吗?当对方以各种方式送给赵詹奇的钱物加起来有近百万元的时候,他还觉得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朋友往来”,这可信吗?因此,所谓的“交友不慎”之说,不过是贪官们的一种自我开脱之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