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语言“冷暴力”

学术   2024-12-20 12:07   山东  

近年来,人之语不绝于耳。山东某区主管文化的领导对记者扬言:我是管文化的,你敢曝光,我就叫它关闭。东北某县县长在召开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上,告诫该县有的居民不要以卵击石。面对村民哭诉,有人竟告诉她,一楼二楼别去,要去就去(跳)五楼。

冷漠的态度、讥讽的语言、变相的恐吓……“雷人语录,虽然没有对群众造成肉体上的直接伤害,却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的感情,辜负了群众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干部的雷人语录是伤害群众心灵和感情的冷暴力,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语言的冷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故意不理睬、讽刺或恫吓的方式,对他人进行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和侵犯。有人形容说,冷言冷语,是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的弱化,是对群众感情的践踏。如果任其发展,不但对公务人员的形象和威信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破坏干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

有人认为,对群众一没打、二没骂,既不犯法、又不违纪,说两句过头话,没啥大不了的。也有人认为,个别人的雷人语录,是一时口误,没必要较真。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冷言冷语没有触犯法纪,就忽视它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

言为心声。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雷人语录是表象,深层问题是党性意识淡薄,官僚作风严重。有的党员干部不重视群众,看不起群众,甚至视群众为草民。有的党员干部会上称官衔,会下称老板,把自己当成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官老爷。以官老爷的心态面对草民,不傲慢、不冷漠才怪。

毛泽东同志曾批评党内一些干部对群众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的倾向。他指出,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是自由主义的表现,是一种腐蚀剂,是严重的恶劣倾向。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对于伤害群众感情的语言冷暴力,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而要严肃对待,认真整改。


张洪修收藏研究资料分享
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