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C晚C的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运动“好表现”

文化   2024-11-08 18:01   北京  

最近,年轻人的“早C晚A”风潮,已经变成了“早C晚C”——C是cycling的C。

 

从成都的天府绿道、北京的长安街夜骑路线到深圳湾海岸线;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骑行地图,下班后,打工人们准点冲出办公室,踏上自行车聚在一起,就能共同享受一段自由的“贴地飞行”时光。

 

提到骑行的自由畅快,总能想到那些乘着风飞驰的年轻人,吴磊就是其中之一。曾独自从泉州骑到厦门,又在北疆环行的他,在结束赛里木湖骑行之旅的时候说:“渺小的我,又征服了一片大大的湖。”整个身体和世界最大面积地去接触,甚至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是骑行带给吴磊的“连接感”。他分享的骑行片段总是充斥着向上的力量,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踏上自行车,真实而又切身地参与到生活里去。


吴磊分享的骑行片段总是充斥着向上的力量


这种畅快的类似体验,可能发生在各式各样的运动中。当下,运动已经成为了不少都市人的生活必备元素,运动的可能性也在拓宽。广阔天地,大有可动,你可以在张家口看到充满“passion”的滑雪开板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成群结队的马拉松跑步者、也能在云南雨崩看到装备齐全的徒步团。


“先动起来再说”,这种运动理念就像年轻人对于骑行的态度——你不知道接下来的路上有什么风景,但你已经出发了,这就是最重要的事。



用运动,

打开生活另一面


吴磊对骑行的热爱,或许正源于他身上浑然天成的少年气。他曾经说过“喜欢在骑行的过程中听到耳边的风声、自己心跳声,感受世界的同时也仿佛是和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骑行帮我打开了生活的另一面。”


这种关于“打开生活另一面”的体会,正是如今年轻人对于现状的迫切渴求:每个人都精准地掌握着生活的行进路线,却越来越少关注路边的风景。渴望打开生活的另一个切面,变成了一种相似的共鸣。所幸,越来越多人开始走出家门和办公室,在小区楼下、公园里、街道上、甚至更远的户外发掘各种运动,感受身心的起伏与波动。


年轻人正在走出去,发掘各种运动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4年都市人群运动里洞察调研报告》显示,73.4%的人把调节情绪、减轻压力作为运动的动机。在写字楼的楼道里,打工人在工作之余练八段锦,在5分钟运动快充里感受身体的延展;早C晚C的骑行人正在极限看完日出去上班;更远的大自然里,徒步人在山里寻找自己的“精神保护区”。


以前的运动者们,爱用运动时长、速度或动作标准度等指标,来定义运动中的表现好坏;如今,比起把运动玩得多专业,自己的感受与状态才是他们更关注的话题。有人在瑜伽课里找到了呼吸与稳定情绪的好方法;在马拉松比赛中一次次进入心流;在成功穿越腾格里沙漠之后和队友拥抱大哭……身心合一地享受其中,享受内啡肽带来的快乐,最大程度地用运动书写自己的故事,可能正是“好表现”的新定义。


“运动好表现”,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全方位的肯定


这种诠释下的“好表现”,更多的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全方位的肯定。无论是路上遇到了障碍,或者是比赛输了,都是在给自己下一次的尝试带来新机会。在闲暇之余,让身体动起来,感官全然打开,情绪保持弹性,好表现,从来不止停留于彼时彼刻。



就近出发,

就会有奇遇


哪怕没有时间来一场多日的户外运动,去附近动一动,就能把周遭的世界变成运动场。近日,吴磊和山地自行车冠军米久江在深圳华为“GT走跑奇遇记”活动中结伴穿上骑行服、戴上华为WATCH GT 5运动手表、打开骑行模式,来了一场城市骑行。


此前,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米久江刚刚从世界体育盛会征战归来;而吴磊正在紧锣密鼓地满世界飞,筹备新作品的宣传工作。他们的事业脚步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对于骑行的态度不谋而合——走出去,和更大的世界打照面。而当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在这里抛去了外在的标签,结伴而行成为“骑友”,就是骑行本身能带来的奇遇了。


吴磊和米久江成为“骑友”,结伴而行


吴磊和米久江的骑行,维持着不快不慢的速度,更多的是感受深圳的海岸线骑行道的迷人之处:前一秒还在车水马龙之间穿梭,下一秒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对于两个生活环境和节奏完全不同的人来说,这样的骑行之旅,给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但有一点,他们有共识——在城市里和自然界骑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对于吴磊来说,在城市骑行是对繁忙的演戏日常的一种补充,和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打交道,进入一种具体而松弛的生活状态;而长期处于竞赛状态的米久江,则发现骑行的时候难得不用争速度、没什么束缚感之后,反而更加能够享受其中了。


对吴磊来说,在城市骑行是对繁忙演戏日常的一种补充


米久江也是半路出家的骑行人。以前是田径队的他,“第一次骑行,就感觉和风一见如故”。从第一次外省比赛,到成功冲金2021年天津全运会,再到后来代表中国出征世界赛事山地自行车比赛,每一步路都是他想不到的。早期,由于紧张自己在赛事上的成绩和表现,他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而慢慢地,他发现了骑行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在一次次征服更多里程、一次次提升速度中的自我超越。少去了很多和外界的比较,他反而能够全神贯注于骑行本身,比如这次,慢下来感受吴磊口中的“生活扑面而来的感觉”,就让他得以停下来,调整自己的身心。


这次吴磊和米久江的骑行之旅,源自于华为WATCH GT 5的“时刻好表现——GT走跑骑遇记”活动。这场线下运动盛会,不仅仅让吴磊和米久江结缘,更是一场把许多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的“奇遇”。


“走跑骑遇记”把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


在骑行之后,场子在运动嘉年华活动里愈发热了起来,运动爱好者们在现场设置的多个运动挑战项目中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快乐。走跑骑遇记的参与者们聚集在舞台,享受了一场运动时尚秀舞台开场。随后,吴磊、米久江在台上与更多运动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分享探讨了更多骑行的故事和方法。米久江说,骑行用对方法才能让收益最大化。对于新手、有追求的玩家,都可以尝试“慢慢骑”“多骑有氧”和“拉长骑行时长”;不过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了解自己心率、血氧等安全边界的情况,这个时候,运动健康APP上的训练课程就是一个好的“赛博”教练。


在现场,每个热爱运动的人,都找到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运动伙伴。运动健康App官方课程导师张繁带吴磊和大家一起跳了一段简单的HIIT热身操之后,现场变成了一场热汗派对:大家都燃了起来,跟着节奏尽情地打开身体,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让整个人都进入了忘我、投入的境地,这个时候,只有汗水和身体的感受是最真实的。


运动嘉年华现场变成了热汗派对


这次的走跑骑活动,是一次属于运动爱好者的盛大派对。而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吴磊和米久江都有相似的解读:每一次动起来,都能更好地感受自己的状态,达成“好表现”。


就像米久江说的,骑行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是吃饭睡觉一样,运动也让他逐步的打开了自己。动起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需要刻意维持,在节奏和律动里,热爱运动的人们会自然而然进入“满电”状态;运动者们聚集在同一个场域,相互激励、收获正向的反馈之后,也能交汇成更大的能量场。



让每个动起来的人,

都有“好表现”


运动潮流和趋势一直在变,而怎么更好地运动,似乎一直都有新的方法和解读。运动手表在年轻人中的作用,早已远远不止一个“记录员”,更是一个“赛博”运动小助手,运动要没戴个手表,那就约等于没运动,心里空落落的。


在吴磊和米久江的骑行旅程里,全程都有着华为WATCH GT 5的参与。在户外骑行模式里,他们能够随时关注自己的骑行速度、轨迹、地图位置、心率、卡路里等多项数据。基于每时每刻的数据记录,他们在旅途中才得以更细致地审视自己的身心状态,快速地灵活调整自己的运动策略,达成“时刻好表现”;同时,手表的全彩地图,还搭载了最新的向日葵定位系统,随着手腕的摆动,天线方向图能够灵活调整至6点方向,能保证他们的准确定位。


骑行过程中,他们开启了华为WATCH GT 5户外骑行模式


“骑行时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也是和自己的奇遇,能看到更多细节的美好。”这不仅仅是吴磊对于骑行的体会,更是每个年轻人的运动心得。如果说,快乐是运动的终极目的,那么能够看到自己的运动情绪,就是最即时的正反馈。为此,华为WATCH GT 5系列新推出了情绪健康助手功能,能够让运动者看到自己每一次的心情波动,假期的愉悦、工作的平静,还是情绪低谷的不愉悦都能够显示出来。


米久江说,情绪健康的监测也是运动员的刚需,华为WATCH GT 5系列能够提供一些压力调节建议,比如正念冥想等等非常实用;而作为演员、长期高压工作的吴磊,也认识到及时的情绪调节非常有必要,他经常收到配有熊猫表盘emoda的华为WATCH GT 5系列的情绪提示,提醒他每日情绪的变化,关照自我。


华为WATCH GT 5时时关注着人们的情绪状态


运动手表,更是见证着人们用运动调整身心,达成生活中的一次次好表现。花粉卤蛋用华为手表卡路里账单和健身功能,帮助自己成功减肥;李绍增在华为运动健康“半马挑战计划”中接受了近三个月科学系统训之后开始跑马拉松,戴着华为手表完成了人生首马,至今已经跑过了2000公里;成宇戴着华为手表带领中国大学生沙滩足球国家队出征了世界大学生沙滩运动锦标赛,闯进了4强……


或许,这就是科技+的魅力——用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更多人们健康与快乐的升级,更好地促成着“人”的故事。



结束了这次派对,米久江、吴磊以及所有场上热爱生活的人都要回归生活中去,而运动对于年轻人生活的改变,还在一直发生。


通过运动,年轻人正在过一种更加广阔的生活。专注自己的时刻好表现,从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快乐,并且切身地关照到自身的体验和真实的生命感,也许就是年轻人给自己的一个答案。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排版丨熊清

作者青子

图片来源丨华为、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