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运作的海外艺术基金会
澳大利亚地区
MYER家族基金会
1899年,Sidney Myer随着犹太人移民新世界的浪潮和哥哥到达澳大利亚墨尔本。从在郊区走门串户的推销员发展到1911年创建了自己的百货商场,在随后的20年中,通过扩大业务与不断创新,造就了现今澳大利亚最成功的百货公司之一——Myer百货公司。Myer先生乐善好施,且迷恋交响乐。在1932年,经济仍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Myer公司一万股股票赠与墨尔本大学(总值约2万英镑),请他们设立专项基金与墨尔本交响乐团协作,每年举办大型室外免费音乐会。至今一年一度地Myer室外音乐会仍是墨尔本的一大盛事,他的资助为墨尔本的音乐文化生活带来了无穷活力。
Myer先生的两位儿子在50年代回到国内并加入家族企业,当时正值澳大利亚经济在经历二战后的10多年开始迅速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环境的变化,1959年,Baillieu Myer和Kenneth Myer决定在父亲设立的Sidney Myer慈善基金之外,用自己的钱再成立一个更具有现代化观念的Myer基金会,为的是实践他们对慈善事业的新阐释和抱负:即慈善不应该是被动地去补救缺憾和漏洞,而应主动先行,在社会公共领域实施策略性预见性的资助,进而改进社会结构和公共策略。他们每年把父亲分与他们的资产收入的十分之一投入基金会作为滚动资金,在初期还收到来自私人及投资公司的捐赠。
在70年代初,他们敏感地观察到,政府的大量投入务实性地给予了自然科学的领域,而教育、艺术却缺乏有力的支持。基金会的资助于是更多给予了具有人文色彩的领域。他们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和大学研究等项目,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重建项目(州立美术馆)与墨尔本大型室外音乐厅。随着亚洲移民的增加和亚洲的崛起,他们也意识到亚洲对于澳大利亚在未来战略中的重要性,于是积极资助墨尔本大学成立东方学系,对亚洲文学、语言和人文等学科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和知识传播。
“亚洲纽带(AsiaLink)”是Myer基金会下,项目的深远意义与运作手段都极为成功的一个案例。1990年,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未来委员会(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Commission for the Future)与Myer基金会的联合倡议下,AsiaLink成立,并由墨尔本大学主持。AisaLink与亚洲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包括艺术展览、选送澳大利亚艺术家到亚洲各国短期交流创作等;另外基金会不但支持澳大利亚与各国学院间的学术活动,更定期就亚太区域问题举办亚洲领导论坛,促进领袖间的对话与了解,并为澳大利亚政府的许多领导人举办培训项目。
由AsiaLink资助的艺术展览,不仅获益于资金上的支持,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基金会的关系网络,使展览可以在亚洲多个国家巡展。据统计,1991年至2001年期间,AsiaLink共送出41个当代艺术展到19个亚洲国家巡展,巡展场次达151次;与此同时,AsiaLink共安排了在澳大利亚和亚洲的共计181个含艺术家及艺术管理从业人员在内的学习交流项目。
AsiaLink的运作资金结构,在早期由Myer基金会和墨尔本大学共同出资,但随着时间AsiaLink品牌的建立,在几年内,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企业和私人的赞助都纷纷加入并跟进。通过成功的募资,Myer基金会每年对AsiaLink的资金投入要求已经不是很大,且AsiaLink在2005年左右,每年的可运作资金已达600万至700万澳币。
国内艺术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台湾的现代基金会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岛内经济“起飞”,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闲余资金,使得基金会数量持续增长,进入发展期;1987年“解严”之后,基金会进入多元化的繁荣发展阶段,艺术创作领域也日益丰富。八九十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财富也得意快速累积,艺术市场开始风行,涌现大量的画廊和艺术机构;同时,八十年代也是台湾加强文化建设、塑造文化环境的重点时期,期间兴建了相当数量的博物馆、美术馆,为艺术基金会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财团法人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
台新艺术奖 图源:官网
基金会的创新项目有举办艺术奖、午间音乐会、台新艺术讲、校外艺文教育项目、员工艺文课程等。其中,2002年开办的“台新艺术奖”,为基金会业务主轴,涵括了视觉、表演及跨领域艺术活动之关照,其主动提名及跨领域评选机制,均为国内首创。为兼顾此一奖项的广度、深度与国际能见度,提名过程中专责提名观察人的设置、观点的互动讨论与跨域对话、ARTalks专网建立公众讨论的渠道,继而邀请国际具影响力之艺文人士参与决选;打造这个国产艺术桂冠的过程中,基金会除了不断向大众推介具有创新视野的优秀艺术创作,也希望藉由绵密的批评论述和相关的推广教育活动,回应艺术本身并非以奖项为标准或终极成果。台新艺术奖是台湾多元文化的重要折射,让优秀作品再度与社会共鸣互振,而基金会在艺术家与大众之间,担任着沟通与跨越的桥梁、以及企业回馈社会的使者。
(2)大陆地区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简称“吴作人基金会”)于1989年8月由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吴作人先生及费孝通、王光英、李政道、韩素英等海内外知名人士发起并创建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类基金会。吴作人(1908-1997)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油画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水墨画新风格的创建者。
吴作人基金会遵照吴作人先生和发起人的意愿,致力于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和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促进全球化时代中国艺术和世界艺术的研究与交流。基金会的工作重点是致力于组织、奖励和资助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现代美术和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创作和推广,赞助艺术界的展览、研究和交流活动,奖励和资助美术教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和艺术史的研究与出版。通过基金会和托管于基金会的各专项基金为国内外同仁创造共同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机会。
吴作人基金会是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起步的。吴作人先生将自己的10万元存款捐献出来,作为基金会的原始基金。在2004年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之前的若干年中,吴作人基金会遇到了与其他民间基金会同样的困难:基金会运做的法律环境很差、基金会资金艰难,及理事会成员和领导班子年龄偏大等。而后,借《条例》公布及若干推动基金会发展的政策出台,吴作人基金会组建了新一届理事会,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执行团队的组建。在新形势下,基金会不断扩展与艺术界的全面合作,开拓基金会的业务范围。
在运作方式上,以自主运作项目为主,同时兼有资助。目前基金会主营方式两种:一是由基金会自己策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如“吴作人艺术奖”、“萧淑芳艺术奖”;二是基金会将自己策划的项目委托其他机构实施完成,如由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实施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之吴作人档案、徐悲鸿档案。对于由他人策划并实施的项目,基金会根据项目情况确定资金支持、学术支持、冠名支持等不同的资助方式。
艺术与慈善的交汇:探索艺术基金会的角色与影响(上)
艺财课堂|“艺术银行”的名与实(上)
艺财课堂|“艺术银行”的名与实(下)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