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海外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一)

文摘   2024-07-08 18:02   上海  



在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中,不管是我们亲身游历,还是从新闻或其他文章中总会看到、听到有关于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的相关信息,根据中国文物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千万件文物流失海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世界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收藏有我国文物164万件,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有多达2.3万件中国文物,包括古代书画、玉器、瓷器、铜器、古陶等,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比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有1200多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四百多幅。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无时无刻都在显示着我国珍贵文物的大量流失,本次我们将欣赏10件遗失的我国古代绘画珍品。




1、 《洛神赋图》,顾恺之(东晋)
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大英博物馆

《洛神赋图》/绢本设色长卷/顾恺之(传)/东晋/24.2×310.9cm

《洛神赋图》/纸本白描/摹本/24.1×493.7cm


《洛神赋图》相传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文学作品《洛神赋》的故事情节所创作的故事画。目前《洛神赋图》摹本存世九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本;辽宁省博物馆藏一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本;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两本;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宋摹本一本。


关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馆藏的两本,其中一本认为是顾恺之设色卷宋代摹本,但根据画卷的题跋印鉴,通过梳理北宋至今的流传轨迹,结合文献记载,运用图像位层逻辑分析之后认为该本是顾恺之的真迹。而对于《洛神赋图》的作者,据文献著录有:东晋明帝司马绍、南朝陆探微、东晋顾恺之、张彦远等诸多著名画家,而这些后代的摹本并非所有的都以顾恺之作品为母本。另一本的争议点在于部分人认为是明人白描摹本,习自李公麟,而部分人通过画风、题跋、印鉴识别和图像层位逻辑分析认为是北宋李公麟以陆探微作品为母本的摹本。总而言之,这幅画首尾完备,卷后有名人题跋和收藏印,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女史箴图》,顾恺之(东晋)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唐代摹本

《女史箴图》(局部)摹本/绢本设色/顾恺之/东晋/51.3×531cm


《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的绢本绘画作品,但原作已佚,目前现有两个摹本,一是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南宋摹本但艺术性较差;另一本是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原作,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此作品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仅存9段。

历史传承

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可以看到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其中清乾隆帝印章最多并在卷后画一枝兰花,后来《女史箴图》一直被收藏于紫禁城建福宫花园,慈禧太后时期被移往颐和园。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焚烧颐和园之际,这幅画被驻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的克劳伦斯·K·约翰逊上尉趁乱盗走,约翰逊在1902年回到伦敦后并没有意识到《女史箴图》这幅画的价值,只是想让大英博物馆馆员给画轴上的玉扣估价,但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管理员Sidney Colvin (1845-1927)和他的助手Laurence Binyon(1869–1943)意识到了这幅画的价值,遂以25英镑从约翰逊手中购得。


1912年,大英博物馆雇佣日本画家杉崎秀明和漆原木虫制作了100份木板复制品。由于英国相关知识欠缺,大英博物馆在对作品重裱时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进行装裱,将其拦腰截为三段被分割成两长段和一小段保存,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被裁剪,形成了历史断层且画面出现了掉渣现象。目前这件作品平时尽量避免光照来防止褪色。


3、 《历代帝王图》,阎立本(初唐)

现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摹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绢本设色/阎立本/初唐/51.3×531cm/摹本


该画卷描绘了十三位中国帝王: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作者揭示了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在开国君主和亡国之君两类人物间的绘画表达是明显不同的。比如前汉昭帝刘弗陵,文静福态,从容沉稳,一副胸怀开阔、富有远见卓识的神态;后汉开国皇帝刘秀身材高大、两眼有神,流露出自信、豁达的气质;隋文帝杨坚,身材细高,头微倾,长脸庞,眼神有不固定感,双唇紧闭,整体显得颇有心计。总体上,有所作为的帝王在画家笔下是威严睿智和雍容大度的神态,而像陈伯宗、陈叔宝、杨广等昏庸暴虐的亡国之君就显得虚弱无力。阎立本学习顾恺之,同时融进恢弘博大的气度,运用刚劲厚实的线条,他善于通过人物的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帝王的不同个性和气质,用画面表达出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

 

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全图加侍人共计四十六人。目前所存的阎立本传世画迹都是有疑问的,因此对于波士顿摹本《历代帝王图》卷的作者问题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甚至断定为初唐时期郎余令所作。

 

历史传承

《历代帝王图》一直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珍藏。曾先后被庐陵王鸷、南宋周必正、元朝内务府、明朝文渊阁等文人雅士和皇宫大内收藏。清末时传到文人林寿图手中,但此人是民国大汉奸、汪伪政府最高法院院长梁弘志的外公。1931年,梁弘志将这幅珍贵画卷以6万大洋卖给了美国人邓曼·罗斯,造成了国宝级文物的流失,梁弘志也成为中华民族文物史上的罪人,1946年他被国民政府以汉奸卖国罪执行枪决,但这件作品就一直默默的在那异国他乡。


4、《朝元仙仗图》,武宗元(北宋)

失窃而下落不明

《朝元仙仗图》(局部)/纸本水墨/武宗元/北宋/34.1×223.4cm


《朝元仙仗图》是北宋宗教画家武宗元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也是白描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作描绘了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东华帝君、南极大帝、扶桑大帝),去往朝谒“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的队仗行列。作者以流利的长线条描绘,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表情生动,描绘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的身份与形态特征,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是白描人物画的代表作。

 

历史传承

从两宋到元代再到明清有记载的是经历过5位藏家的收藏,直到民国时期流入市肆,为“颍川飞凫人”所得,后由广东收藏家罗原觉收藏,之后罗原觉将此画卖给李尚铭,李尚铭将画卷抵押他人,七七事件前流往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被美国人候时泰购买,然后由美籍华人藏家王季迁用6幅明清古代书画从一位外国人那里换来,原本王季迁准备将这幅作品捐赠国家,后因为家族遗产争夺缘故,作品在被带回国内后暂存于上海的某银行保险柜,三年后打开保险箱发现作品已被调包,至今已下落不明,也成为了一桩悬案。


5、《杨贵妃上马图》,钱选(元代)
现藏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

《杨贵妃上马图》(局部)/纸本设色/钱选/元代/29.5×117cm


《杨贵妃上马图》是元代画家钱选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作品,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准备出游的情景,玄宗骑马在前,回头望向在两侍女协助下正往马鞍上爬的杨贵妃,娇态尽显。图中共画十四人,人物形态饱满,姿态各不相同,刻画生动,他们都穿着唐装。由此可以看出这幅作品要唤起元代南宋遗民对大唐盛世的记忆,并向元初的读书人肯定了中国崇高的文化价值。《杨贵妃上马图》构图疏而不散,敷色浓而不艳,线条转折有力,成为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最为深刻的反思之作,使这幅作品达到了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高度统一。

 

历史传承

《杨贵妃上马图》收录于《石渠宝笼续编·御书房》,画卷上有“御书房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印,居中位置是“宣统御览之宝”,说明此画一直由皇室收藏。清朝灭亡后,当时溥仪对故官藏画整理时此画还在官中,后来随着太监盗卖、溥仪对弟弟溥杰“赏赐”以及其他流失途径流出宫外,被湖州张珩收购,后经其叔张叔驯带到美国出售,从此这幅传世珍宝便流出国门,后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往期回顾
RETROSPECTIVE

艺术与慈善的交汇:探索艺术基金会的角色与影响(上)


艺财课堂|“艺术银行”的名与实(上)


艺财课堂|“艺术银行”的名与实(下)


关于我们
ABOUT AIAF
请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AF各门课程

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
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部门批准,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学院致力于整合国内外业内顶级资源,为政府、金融行业、文化艺术产业及相关各界培养兼具艺术品金融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