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近年来,艺术品金融市场备受关注。作为一种投资品类,艺术品正在逐渐获得认可。此外,艺术品在家族传承中通常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作为资产和财富的一部分,更是连接家族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
具体而言,从家族传承的视角来看,艺术品具有何种意义?它是如何传承家族文化理念与价值取向的?家族藏家投资艺术品又呈现出哪些趋势?带着上述问题,《家族企业》杂志与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艺术品在家族传承中的多重角色
Q:您认为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艺术品具有怎样的价值?
A:艺术品本身就是价值共识的体现,只有达成共识才能确认其价值。因此,首先需要对它的价值进行认同,反之其价值可能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
总的来看,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明显。相比于使用价值,艺术品本身更多的还是体现一种身份的认同,同时也可以进行媒介交流。以NFT(非同质化代币)为例,作为一种有价值、经过加密的虚拟互联网物品,其具有的包括唯一、确权在内的相关属性对于使用者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标榜。可以说,由此带来的荣耀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数字藏家的身份认同。
以珠宝首饰为例,如果不为其注入独特的灵魂,单单凭借着美丽的外表,距离其走向收藏品、走向资产配置、走向家族传承还有很远的距离。只有有了灵魂,才能成全它的传承属性,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便是这个道理。
二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所谓传承,不一定是把东西本身交给下一代,而是在其很小的时候便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其通过不断学习逐渐参与进来。
尽管收藏的趣味、理念和价值观会有所不同,但出于责任二代对于从上一代手中传递下来的收藏品,也会承担相关财产的保管与维护。当然,不喜欢的话也很有可能对其采取变卖或者其他方式处理。基本上,从下一代对于经典艺术的态度便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价值观,或者判断其是否已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年”。
此外,在艺术品金融中,有相当大的一个板块与慈善、公益创投和影响力投资有关,包括工业艺术品金融和商业艺术品金融捐赠。艺术品的分享往往会使其自身有所升值。可以预见,中国未来会迎来一波私人博物馆蓬勃发展的高潮。
Q:家族藏家对于艺术品的投资与收藏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从收藏本身来看,就像是找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型标签,并对其进行一一的收集,因此往往带有一定的观念性。因其具有内在价值观层面的导向,艺术品往往也能够代表企业家的个人信仰,体现在审美、宗教等方面,则具有独特的取向。比如企业家可能是唯美主义的拥趸,也可能更加关注东方艺术,这都会对应着相关藏品的具体特征。
艺术品既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彰显荣耀的手段,同时也具有教育和传承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艺术品代表了上一代的价值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精神和家族理念的载体。相比之下,单纯的资金,可能仅仅会作为一种数字符号传递给下一代。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家族还属于“新贵”。虽然财富传承已经开始,但还不能等同于普遍意义上真正地开始代际传承。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家已经开始遇到困难,包括宏观经济和税收方面的压力。
而艺术品能够起到较好的财富保障作用,其真正的价值通常只有内行人才会懂得,因此也可以视为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一种类似的情况,即在家族企业朝着类似慈善基金会这样的方向转型的过程中,艺术品也是其进行收藏的重要方向。
艺术品金融化的大门正在被打开
Q: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发展需求?
A: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2003年和2023年是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以2003年为例,当时国内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果说2003年的爆发本身就积蓄了很多力量,2023年则有所不同,相关背景是全球经济进入低谷,艺术品市场本身也处于谷底,水落石出也意味着筑底反弹,当然反弹也需要建立在若干前提之上。
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高净值客户的需求是个性化的;另一方面,全球资管中心的建设在未来也需要另类资产。在全世界范围内,艺术品都属于较为前沿的另类资产。
以历史上留下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例,通俗来讲可以类比为蓝筹股,更适合机构去做相对具有稳定性的投资。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具有跨周期的特点,对于经典艺术品来说,一旦入手,大部分收藏家很少愿意再次出手。以经典艺术为例,以100年为一个周期,通常只在四种情况下会在市场上出现。一是国家不再存在;二是战争;三是受经济周期影响家族发生破产之类的变故;四是合理避税。全世界范围内都在鼓励人们捐出税款并且投入到诸如医疗、教育、文化、艺术这些社会最需要的领域。
相关研究显示,过去100年,艺术品的保值增值效果值得受到更多的重视。以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为例,艺术品中配置最多的便是中国清三代的瓷器,这也导致了目前清三代瓷器在全世界都是类似于硬通货的一种存在。
Q:在您看来,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A:我认为,中国将会出现全民艺术时代。一方面与行业周期同质化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衣食住行已经满足的前提下,后工业时代消费的重心将逐步转至精神消费,包括情感、思想和信仰等方面。事实上,国民素质中的文化因素非常重要,国家的长治久安也离不开信仰的支撑和精神的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在全民艺术时代,相关资产的竞标才有意义。艺术品的货币化意味着在国家的资产负债表里,艺术品也会成为表外资产。中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这也意味着存在大量的表外资产。
2023年,政府分别提出了数据资产入表和文物资源入表,并于8月份出台了文物资源国家会计准则。如果能够进行流通和交易,后续肯定还需要更加具体的操作指南。而如若政策上有所放开,供给侧的资产将会是百万亿元起步。
在10年前,我曾提出,收藏跟艺术金融并没有太大关系。商品贸易思维和金融虽有关系,但是相隔较远,而表外资产入表跟金融的关系相对较大。如此海量的供需矛盾是不能够靠“简单扩大再生产”这样的商品贸易思维来解决的,此时金融的介入就会特别有意义。
举例来看,在物质消费饱和、制造业利润整体偏低的时代,如果艺术金融能够赋能新消费,则有望助力消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当代年轻人更加希望向传统文化回归,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相关要素也是仪式感的一种体现,比如龙凤图腾、苏绣等。当纺织制造业与相关要素进行结合,则有望带动自身的转型升级。
给新藏家的五个建议
Q:艺术品投资门槛较高,对于家族企业的新生代藏家介入艺术品投资,您有哪些建议?
A:新藏家尤其是家族企业的二代接班人等新投资者,艺术品投资对其来说可能是一个新领域。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个人化和主观化的领域,每个人的策略和喜好都可能不同。
因此,建议新藏家在投资艺术品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研究和积累经验,以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和策略。对此,我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深入了解艺术市场是关键。建议花时间学习艺术史、市场趋势和艺术品评估等知识,参加艺术展览、拍卖会和行业活动,此外,寻找导师或专业人士指导也是不错的选择,包括艺术品鉴赏专家、金融顾问、律师和保险专家等。
第二,初期不必急于大额投资,可以从较小规模开始。在了解市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鉴赏眼光和投资策略,而后逐步增加投资规模。
第三,考虑多样化投资,涉及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多样化可以降低风险,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领域的市场表现。
第四,积极建立在艺术领域的社交网络并保持耐心和长期的眼光。需要指出,艺术品投资是长期的,不要指望短期内就能获得高额回报,对于市场的理解同样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还需充分了解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包括市场波动、作品真伪、保管和保险等风险。
最后,坚持自己的审美和兴趣。对于新藏家来说,不要盲目跟风或听从他人意见,需要坚持自己对艺术品的审美和兴趣,这将有助于建立自己的收藏风格和身份。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4年4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课程推荐
COURSE RECOMMEND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