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豹猫这事儿,让我们也碰上了……

文摘   2024-10-17 19:30   北京  

其实,应该说被“捡”到豹猫,如果可以,其实是不想“捡”到的,原因往后看……


网络能看到大量捡豹猫的新闻
每当看到类似的新闻,心里常常默念“不要捡,不要捡,不要捡!”。虽然大家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已经显著提高,而“捡”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对弱势动物的怜悯之心,但这样的行为可能是“好心帮倒忙”。

捡到的两只豹猫幼崽 ©陆桥生态中心EBC
01“缘”起南滚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们正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大中型猫科动物野外调查,在保护区内布设了红外相机,并走样线,记录猫科动物的实体和活动痕迹。同时对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野生动物的调查方法,包括学习红外相机布设选点、角度调整、参数设置等相机布设要领等。

现场教授相机参数设置 © 陆桥生态中心EBC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真是好地方!这里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不光有国内唯一的β大象种群(传送门,点击查看)还拥云豹和豹这样的顶级掠食动物。再算上中小型猫科动物种的豹猫和云猫,保护区至少拥有四种猫科动物Bohnett et al. 2015



上图带着两只幼崽的雌豹 下图四处游荡做标记的雄豹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云豹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拍摄到带幼崽的雌豹和单独行动的雄豹,可以证明在南滚河保护区内有豹的繁殖种群。
在进行项目调查的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人捡到了豹猫幼崽

02错失良机的无奈“误会”
向保护区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得知,这是一起因误会引起的“捡猫”事件。
前一天下午5点左右,保护区芒回村村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边草丛中有两只幼崽,知道这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因为没看到它附近的“父母”,担心幼崽遇到危险,就带走交由森林公安暂时收容。第二天,森林公安将它们送到了保护区管理局。此时,距离发现幼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夜,尝试将豹猫幼崽送回到发现地,等待母豹猫领走无果的情况下,只能设法对幼崽进行人工救助。

被“捡”到的豹猫幼崽 能看到蓝色虹膜 © 陆桥生态中心EBC
豹猫幼崽的蓝色虹膜尚未褪去,预估它们大概6-7周龄,处于刚由亲代带出窝、尚未断奶的状态。
虹膜颜色是辅助判断豹猫幼崽年龄的依据之一。通常,豹猫的虹膜颜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幼崽时期通常呈现蓝色或蓝灰色,这是因为幼崽的虹膜中缺乏足够的黑色素沉积。随着豹猫的成长和发育,黑色素逐渐增多,虹膜颜色也会逐渐转变为成年豹猫常见的黄色或琥珀色
亲代指的是野生动物的亲生父母或直接抚养它们的成年个体。在野生动物的成长过程中,亲代通常承担着提供食物、传授生存技能、保护安全等重要责任

03紧急救助 精心抚育
将豹猫接到保护区的当天,我们就在当地临时购买了婴幼儿羊奶粉和鸡肉,计划以羊奶粉为主食,以鸡肉为辅食,喂养豹猫幼崽。

幼崽对喂奶还有些抗拒 © 陆桥生态中心EBC
Day1-2 初步观测,两只豹猫幼崽为雄性。有应激反应,身体抖动,处于饥饿状态。因为之前未接触过人,对饲喂有抵触行为。我们尝试对每只小豹猫饲喂大概3毫升羊奶粉。每3小时饲喂一次,饲喂期间,尝试喂1-2次鸡肉,每次2克左右。饲喂后用湿巾擦拭肛门,模拟亲代的舔舐行为,帮助幼崽刺激排便。
Day3-4 根据豹猫的状态判断,鸡肉对于现在周龄的幼崽,不太容易消化。暂时取消饲喂鸡肉,以纯羊奶粉饲喂,根据状态每次3-5毫升,间隔3小时。今天有放屁的迹象,肠道蠕动正常。第二天早上,纸箱湿了一大块,表明豹猫幼崽能够自主排尿,好消息!

下面这滩尿 不知道它倆谁尿的 © 陆桥生态中心EBC
Day5-6 网上购买的幼猫专用奶粉到了,逐步从羊奶粉替换为幼猫奶粉。晚上 10 点之后停喂,让幼崽的肠胃得到充分休息。幼崽精神状态明显比前两天好,开始哈人了!继续前几天的饲喂方式,并在中午左右增加一次鸡肉饲喂,大约 2 克。

食欲旺盛的小豹猫 © 陆桥生态中心EBC
Day7-8 幼崽已经能够顺利吃下鸡肉,进食状态良好,活力旺盛,可以自主喝水。经过8天的观察,豹猫幼崽的状况基本稳定。寄生虫和猫瘟检测需要等豹猫体重进一步增长,大一些月龄后再进行。

开始自主进食 © 陆桥生态中心EBC
目前豹猫幼崽的情况比较稳定,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它们生存和成长有充分的保障。同时,根据我们在南滚河获得的红外相机数据来看,豹猫的拍摄率较高,说明它们在保护区内的种群密度较高。由此可见,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豹猫生存,这为豹猫幼崽长大后的野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是,被人工饲养的幼年野生动物成功实现野化放归的案例并不多。我们能够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但无法取代亲代对幼崽的“教育”和传授“生存本领”。这两只幼崽长大后,是否能够顺利回归自然,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期盼了。

04如何分辨豹猫与猫
正确处理野外遇到豹猫的第一步就是,要能跟家猫区分开!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家猫数量也不少。

从左到右 南方豹猫 北方豹猫 家猫。
从“面容”上看,豹猫显得更“凶狠”。
直观感觉上,豹猫体形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更加修长匀称(北方豹猫会更粗壮一些,特别是秋冬的北方豹猫,那就是豹猫界的胖次)。从颜色上看,中国南方的豹猫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斑点。

鼻子两侧的白色纵纹 以及不少猫科动物耳朵后都有的白斑
这两处特种非常明显 是家猫所不具备的
©陆桥生态中心EBC
除了依据体型和颜色外,豹猫与猫最大的区别还是要依据身体不同部位上的花纹。豹猫体侧遍布有斑点,家猫虽然也有具有斑点的品种,但腿部更多的是环形条纹。豹猫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两侧一直延伸到两眼间,这是家猫不具备的。

05遇到豹猫幼崽怎么办
看到幼崽的第一反应是,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对幼崽的状态和周边环境进行观察:
  • 判断它是否处于危险中(如被捕食、被困);
  • 看它的状态,是否有受伤的迹象;
  • 看周围是否有亲代以及其它猛兽。
若幼崽未处于危险状态,也没有受伤迹象,那么可以大致判断,亲代只是暂时离开觅食,或者是你未发现。此时,幼崽通常是安全的,不需要人为干预,安静地离开即可。
若幼崽并未处于危险状态,但有受伤迹象且伤势严重,周围也长时间未观察到亲代。最好的方式是寻求森林公安、地方林草局或者专业的野生动物保护救护机构的建议和帮助。
若幼崽明显处于危险之中,且周围未见亲代,无论是否受伤,都可以考虑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尝试解除其危险状态。但要尽可能避免与幼崽的接触,以防留下气味,影响亲代的继续抚育。
©Utain Pummarin
简而言之,若非严重受伤,不要直接参与。若无专业机构指导,也不要贸然介入这个准则不只适用于遇到豹猫幼崽,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可以按此进行。
听上去有些残忍,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专业机构都会给你类似建议。比如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他们给出的建议更少也更简单,“除了可以将没长毛没睁眼的雏鸟放回巢内,其他情况都拨打电话寻求专业帮助”。原因很简单,未受过专业训练,可能会使你和野生动物都受到伤害,很可能“好心办坏事”了。

06野生动物与人类如何相处?
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你们,想必大多数都听过狮子克里斯蒂安的故事,“两个年轻人救助了一只狮子,放归野外后的4年再次相遇,狮子依然能够认出他们”。
这样的人与动物相处的故事,确实激励了更多人关注野生动物,甚至有一些人受到鼓舞,投身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
但野生动物不是宠物,若与人类建立“深厚的感情”,很可能意味着它们在野外失去了生存能力。
狮子克里斯蒂安是一只在英国被寄养和贩卖的幼狮,前 5 代都生活在动物园,早已失去了野性。在饲养过程中,随着狮子力量和体型的不断增加,两位青年不得不思考如何安置它。在他人的帮助下,最终他们将狮子送回肯尼亚的一个保护区。
虽然这个动人故事展示了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但也侧面反映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干预可能并非是最佳选择。那么,采取“相互尊重、保持距离、互不打扰”的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原则,并将更多的力量和关注投入到野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上,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雪豹:撒娇卖萌 求个关注

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Eco-Bridge Continental, EBC)是我国本土生态环保领域的公益性机构,致力于雪豹、豹、猞猁等中大型猫科动物和亚洲象等陆地旗舰物种的保护,以及野猪等易引发人兽冲突的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技术;同时还关注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保护、科普传播和生态康养等领域的发展。项目地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以及华北、东南等地区。

陆桥生态中心EBC
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Eco-Bridge Continental, EBC)是我国本土生态环保机构,目前主要集中于雪豹、豹、亚洲象等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研究与保护。项目地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以及西南边陲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