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可波罗和盘羊
盘羊(Ovis ammon),是偶蹄目、牛科、盘羊属的哺乳动物。盘羊主要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及中亚山地,依其分布区域不同划分为9个地理亚种,我国分布有7个亚种;其中帕米尔亚种(Ovis ammon polii),也称马可·波罗盘羊。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较大篇幅地记述了帕米尔高原上的“大角野羊”,书中描写到,有种野生的羊,身体很大,羊角有六个手掌那么长。
在新疆天山山麓也分布有盘羊——天山亚种(Ovis Ammon karelini),它的角型和帕米尔亚种相似,但体型更小,面部和腹部的毛色也更深。近期调查发现,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11个分局各分局中有2个分局记录了盘羊天山亚种的分布,分别是木垒分局和哈密分局。天山盘羊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头顶上的螺旋形大角,以及胸前洁白如丝的绒毛。
图1. 盘羊-天山亚种(哈密分局红外相机所记录的天山盘羊)
(天东局雪豹保护项目供稿)
2
盘羊的角
同许多牛科和鹿科动物相似,雄性盘羊头顶都长有醒目的大角,除了防御天敌,也是他们争夺交配权的利器。雄性盘羊的角通常可以起到配重的作用,让身体的力量更好地集中在头部,争夺交配权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冲撞式”争斗模式。撞击对手前,雄性盘羊会依靠后腿站立,随后身体向前顷,调整好角度加速撞向对手,有时还会旋转颈部以增加撞击力。撞击后,双方会略微拉开一点距离,继续下一轮撞击,直到一方退却为止。
图2-3. 盘羊“冲撞式”角斗
(天东局雪豹保护项目供稿)
为何盘羊能够经受这样反复的撞击,却不会得脑震荡呢?原来,牛和羊的角内部中空称为洞角,而头骨的枕部有两处凸起的骨骼称为角心骨,空心的角套在角心骨上生长与头骨连为一体,而雄性盘羊对撞时,受力点在羊角基部,撞击时冲击力沿表面传导至角心骨,而角心骨内部由许多细小的骨小梁构成海绵状形成许多空腔,越靠近撞击面空腔越大,起到了吸收冲击力的作用,同时盘羊头骨和大脑之间也有空腔缓解冲击力,避免因撞击损伤头部。
或许是因为雄羊勇猛的对撞让古人受到震撼,中世纪的欧洲,用来冲撞城门的冲车和破城锤前端通常会做成盘羊头部的形象,希望将这份力量带入战斗中,助己方攻克对方的城门。
图4. 攻城器械的顶端通常会做成盘羊头部
(图源自网络)
3
盘羊喜好的生境
同北山羊(拉丁名Capra sibirica)相比,盘羊体型和体重都超过北山羊,它们也没有像北山羊一样可以开合抓握岩石的蹄子,因此盘羊通常喜欢在视野开阔的缓坡活动觅食,时刻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旦有捕食者出现,他们便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御敌,或依靠速度摆脱对手。
图5. 善于攀登峭壁的北山羊
(天东局雪豹保护项目供稿)
图6. 喜好缓坡的盘羊
(天东局雪豹保护项目供稿)
4
盘羊的瞳孔
同大多数食草动物一样,盘羊的瞳孔也是一条横线,可以增大视野覆盖的角度,在他们低头吃草时,瞳孔与地面平行,双眼可以观察到前方、两侧以及侧后方的情况,这能帮助他们即使发觉危险迅速逃离(链接:“不自然的演化——岩羊的矩形瞳孔”)
5
展望
关于盘羊,仍有许多谜题有待我们一一解开:比如“盘羊为什么有那么多亚种分化,他们的演化关系是怎样的?”,“盘羊在天山山麓种群数量和分布如何?”这些问题或许仍需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手段去找到答案。
加入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
猛戳下图看详细内容,或直接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Eco-Bridge Continental, EBC)是我国本土生态环保机构,目前主要集中于雪豹、豹、猞猁等中大型猫科动物和亚洲象等陆地旗舰物种保护问题;同时还关注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保护、自然教育和生态康养等领域发展。项目地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海南岛以及西南边陲地区。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与研究地域的扩大,欢迎更多有共同志趣的伙伴加入我们!
长按扫码关注EBC,让我们携手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