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说 | 在自然中认识自己

文摘   科学   2024-03-08 18:51   北京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借此机会,分享陆桥的两位员工——Yixuan和梦璟,她们在自然中认识自己的故事。



1


Yixuan

陆桥生态中心雪豹项目主任


·从城里人到山里人的三年


Yixuan很幸运,入行还不到一年,就和雪豹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雪豹“凌蛰”安静地躺在Yixuan面前的手术台上,2021年3月头部有明显外伤的它,误入了青海门源当地一户居民的院子里,经过相关部门的协力救助后,顺利将其放归野外,并为其佩戴了卫星追踪项圈。


当时Yixuan作为陆桥生态中心的新成员,参与了“凌蛰”的卫星项圈佩戴工作,负责在健康检查中记录“凌蛰”的各项体征记录,借这个机会,她近距离观察一下之前只在红外相机中看过的雪豹。


即便“凌蛰”有着雪豹标志性的形态特征,浑身遍布黑色斑纹的灰白色皮毛,长着基本和身体等长的尾巴,Yixuan依旧感觉“凌蛰”和红外相机中的雪豹不一样。

(雪豹“凌蛰”和Yixuan  右一)


原本清晰可辩的斑纹此刻模糊不清,颀长的尾巴也耷拉在一边,随着呼吸有节奏上下起伏的腹部看起来有些干瘪。比起大名鼎鼎的“雪山之王”,此时的“凌蛰”更像是一只睡不醒的大猫。


在还没有进入野保行业之前,Yixuan就很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野保活动与分享,她记得一位分享者在尝试描述自己在野外亲眼看到雪豹的感受时,突然陷入了一段沉默,虽然具体情节已经记忆模糊,但那几秒的沉默足够让她印象深刻——这背后是一段怎样的经历?但不曾亲身经历,往往很难去想象。


一个想法在她脑海里出现,她打算去野外,去亲眼看一次雪豹,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年后,她怀着“在野外看见雪豹”的愿望,成为了陆桥生态中心的一员。如愿加入陆桥雪豹团队后,她在红外相机里看到了各种各样姿态的雪豹,随着对雪豹这种行踪莫测动物了解的深入,她渐渐默认了距离自己愿望实现,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凌蛰”的出现给了她实现愿望的机会,虽然是在手术台不是在野外,只能算实现了一半,但这次经历坚定了她继续在野生动物保护行业走下去的决心。

(开始成为“山里人”)


Yixuan爬了不少山,祁连山、天山、珠峰和很多无名的山,在飘雪的山顶、狂风呼啸的山脊和崎岖的流石滩里寻找雪豹的踪迹。 

(发现雪豹的足迹)


(发现一具马鹿的残骸,在这里放一台相机或许能拍到雪豹)


在找雪豹的日子里,Yixuan对“雪豹保护”工作的了解逐渐加深,她的心态也较刚入行时产生了变化。虽然每次进山她还是会满怀期待,但即使与雪豹错过也没关系,毕竟保护雪豹不代表一定要亲眼看见它。雪豹们能够继续健康、安全地奔跑在山间,对她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事。

(看不到也没关系,雪豹们好好的就好)


距离与“凌蛰”的相遇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她也成长为陆桥的雪豹项目主任,在不少雪豹栖息地留下自己的足迹,从当初故事的听众变成了故事的主角。

(安装红外相机早已是日常)


(她安装的红外相机也为她和雪豹拍下一张隔空合照)


她至今还能清晰回忆起放归“凌蛰”时的场景,这依旧是她入行三年来最深刻的回忆——“凌蛰”站起身,感受脚掌下熟悉的泥土触感,渐渐恢复应有的灵气,迈开四肢缓缓地走向那片铺满阳光的金黄色山坡。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它脚步间的局促小心,逐渐变为只属于顶级掠食者的气定神闲,一眨眼的功夫,“凌蛰“就隐匿到草黄色的远景中。等再发现时,它已经出现在接近山顶的山脊上,对着山脚下的众人短暂回首,便迈开轻快的脚步回到那片属于它的荒野之中。


阳光让“凌蛰“的身影变得模糊起来,但Yixuan能清晰地看到那站在山脊上的动物,肯定不是一只睡不醒的大猫,而是一只活生生的雪豹

(“凌蛰”的回望)





2


梦璟

陆桥生态中心研究监测部主任



·埃博拉、无人区和热带雨林


梦璟不喜欢给自己设限。


大学快毕业时,她直接买了一张机票,只身来到陌生的南非,去到自己心仪的学校找到教授当面自荐。她的行动力、以及敢想敢做的热情,为自己争取到了南非留学计划的入场券,不久之后就申请到了offer。


南非留学期间,她经常要穿着全套的防护服,在山洞中追踪蝙蝠并收集它们的粪便。因为她的研究课题是“全球蝙蝠人畜共患病与气候学研究”,顾名思义,研究的是蝙蝠身上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这其中就包含让人闻风丧胆的“病毒之王”埃博拉。

(穿着全套防护服的梦璟 右一)


(梦璟给蝙蝠安装追踪器  左一)



大部分人在了解她的研究课题后,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就不害怕吗?”,而她一般只会淡定地表示:


“我都跑这么大老远到南非留学了,结果做的还是一般课题那多没意思啊?”


2022年,陆桥需要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藏羚种群调查。无信号且无人烟的广袤无人区,加之高海拔带来的种种风险,让这次调查任务的难度颇高。


此次调查的领队是当时已经担任陆桥监测研究部主任的梦璟。在可可西里,文明的边界暂时只能延伸到海拔4500米附近的不冻泉和五道梁,在此稍作休整,让身体适应海拔变化后,梦璟带着8名队员,顺着藏羚的迁徙路线挺进飘着雪的无人区。

(当时的可可西里正下着雪)


一想到壮观的藏羚羊群,难得一见的风景,甚至海拔5300米的太阳湖都在前方等着她时,别人眼中的生命禁区只会让她感到一阵阵的兴奋。但随着经历频繁陷车、大雪封山、严重高反等一系列考验,梦璟越发重视起自己作为领队的责任,她不仅要带队完成调查任务,更要把大家安全地从无人区里带出来。

(偶遇的一小群藏羚)


(梦璟正在执行无人机调查)


这次从可可西里回来后,她照旧给我们分享惊险的经历,大家很好奇她在调查队遇险时她就不会害怕吗?她依旧会淡定地表示:


“作为领队碰到事就是不能怕,要害怕也得等问题解决之后哈哈~”


埃博拉和无人区都没法难倒的梦璟,却被海南热带雨林里的山蚂蝗难倒了。


2023年冬天,她带队离开天寒地冻的北京,前往海南热带雨林调查食肉动物的生存现状。在我们看来,和南非、可可西里的经历相比,能在冬天前往温暖的热带雨林简直能算是一种享受,但完成调查归来的梦璟自己一点都不这么想。


在她口中,即使是海南的阳光也难以穿透雨林中高耸茂密植被的阻隔,当她从明媚的阳光中逐渐走进略显昏暗,充满了湿热空气的雨林中时,难免觉得有些喘不上气,更可怕的是那些无孔不入、时刻觊觎血液的山蚂蝗,每当她尝试坐在石头上休息,就会受到周边密密麻麻山蚂蝗的“起立膜拜”。再加上不时就能偶遇到的毒蛇,着实让她这次的海南之行“印象深刻”。

(茂密的热带雨林)


(穿鞋并不妨碍山蚂蝗吸你的血)


当她被问起还参不参加下次在热带雨林的调查时,她略带神秘地表示:


“那必须去,我已经摸到了防范山蚂蝗的窍门,等下次再去时,它们休想再从我身上吸到哪怕一口血~”


虽然不知道下一次将要面对怎样的挑战,但是梦璟期待它的到来。




···END···



撰稿/编辑:高辰

受访者:梦璟、Yixuan

审核:樊简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陆桥微博&B站还有更多内容更新!

微博:@陆桥生态中心EBC

B站:陆桥生态中心EBC




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Eco-Bridge Continental, EBC)是我国本土生态环保领域的公益性机构,目前主要聚焦雪豹、豹、猞猁等中大型猫科动物和亚洲象等陆地旗舰物种保护问题,以及野猪等易引发人兽冲突的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技术;同时还关注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保护、科普传播和生态康养等领域的发展。项目地分布于我国西北、西南,以及华北、东南等地区。随着陆桥在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的工作延伸,期待更多有共同志趣的伙伴加入我们!


长按扫码关注EBC,让我们携手同行!


点击蓝字|加入我们

陆桥生态中心EBC
北京市海淀区陆桥生态中心(Eco-Bridge Continental, EBC)是我国本土生态环保机构,目前主要集中于雪豹、豹、亚洲象等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研究与保护。项目地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以及西南边陲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