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改头换面,扩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文化   2025-01-03 17:59   湖南  

公元一四一二年,大明永乐十年,郑和大部分的时间和精神都花在重建大报恩寺以及督造自己的宅邸上面,他一有空暇,不是去听妙云讲解《观音经》、《金刚经》、和《法华经》,就是探视在石城门外养育坊读书的养子郑温良。
这个时候,烈士遗孤养育坊的主事已经换了人,原来的主事张辄半年前调到广西的龙州去当指挥佥事,负责支援交趾的殖民统治。新的主事是永平公主的驸马李让,李让为人随和,做事勤快,很得小孩子的喜欢。已经十三岁的郑温良不仅长高了,而且显得很懂事,也能写出工整的诗词。
有一次郑和带着郑温良到大报恩寺的工地来看妙云时,郑温良问他的养母妙云,为什么观音总是穿着白色的衣服,妙云说白衣人代表在家的居士,这是承续印度的传统,比如有名的《维摩诘经》的主人公就被称为“白衣”,自从五代、北宋以来,观音像身上都穿着披盖头部的白披风,一手持瓶,一手持柳。妙云又说,徐皇后在世时,好几次告诉她有关观音救人应验的故事。
郑和补充说,当他面临生命危险时,他几次虔诚地一心称名,观音往往就在梦中或白天现身来拯救他。这时妙云要郑和向温良讲述佛陀过去的本生故事经典。郑和知道妙云故意要成全他,因为几天前妙云已经给郑和讲过了这些故事,于是郑和不假思索地背出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一段:“或于大国为王爱子,弃舍身命投于饿虎,或作尸毘王割身救鵨,或救孕鹿舍鹿王身,或于雪山为求半偈而舍全身。”
在郑温良的心目中,他的养父郑和是位功业彪炳的武将,想不到竟然也有如此高深的学识与宗教修养,他对郑和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一四一二年年底,天寿山的长陵已经大部营建完成,永乐帝下令将徐皇后的灵柩运到北京,然后以“仁孝皇后”的礼仪,在公元一四一三年的年初安葬在长陵。护灵送葬的人,除了徐皇后的三位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以及四位女儿、四位女婿以外,还有郑和、妙云以及几百位皇亲国戚、文武大官。
徐皇后的后事办完之后,郑和与妙云在北京逗留了两个月,一同游览北京城的名胜古迹。妙云有机会回到白云观跟几年不见的老朋友、尼姑、师姐、师妹见面,心里很惬意。
郑和最开心的是见到了曾同甘共苦共患难的老友阮安,以及启蒙老师朱浚。阮安现在也升为太监,逐次地把以前的燕王府改头换面,扩建成世界最大的皇宫。朱浚现在是北京刑部尚书,平常辅佐赵王朱高燧管辖王府的事务。在北京停留期间,郑和也曾访问过魏公村,向清真寺的掌教致敬并征求精通阿拉伯语的人才。
魏公村清真寺的掌教因年纪太大无法随郑和下西洋,不过他有位现住在会稽的侄儿叫马欢,二十五岁,精通阿拉伯语,又喜欢冒险,一定肯跟郑和下西洋当翻译。除马欢之外,这位中东后裔掌教也建议郑和到西安走一趟,当地的大清真寺,一定有好人才可以挑选雇佣。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