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阀兴衰史:军国主义的幕后黑手,与它们留下的罪恶足迹
文化
历史
2025-01-05 10:19
湖南
近年,全球各地都出现了贫富加速不均、举国资源加速集中在少数大型跨国集团手中的现象。在东亚诸国中,情况甚至更加严重──路上的小店、老店不敌连锁业者;金融集团对各国政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拥有绵密政商网络的地产、实业集团,动辄能够决定政府、国会的施政,甚至立法方向都能掌控。而这些庞大企业的背后,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家族所常年把持掌握,历史更可往前追溯至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其台面上、台面下权力之大,利益网络盘根错节之广,往往更甚于由人民选出、受任期限制的政治领袖。从日本、韩国到我们熟悉的欧美,这些财阀是如何逐渐掌握富可敌国的权力?他们又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天希望能够逐一介绍,并开启更多讨论:从小和服店起家的三井家族
第一站,我们来到近代东亚“财阀”的发源地──日本。走进大江户温泉物语,来自世界各国的旅客在这里换上和服,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数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和服租赁的柜台,上面有个斗大的招牌──“越后屋”。在享受泡汤之前,我们不妨就先从这块招牌开始,简单了解一下从幕府晚期、到明治维新,以及二战的“日本近代史”:其实若稍微武断一点来说,这所谓的“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日本各大财阀的兴衰史。公元1673年是日本的江户时代,三井家族正是以“越后屋”这一间吴服店起家。这里解释一下吴服,吴服又称吴织,在日语里指中国面料,日本和服特征就是受中国汉魏六朝服饰所影响。三井越后屋京本店纪念庭园三井家族把原本“贵族限定”的吴服引进民间,加上标榜“不会涨价”、“标价出售”等营销手法,形成万人空巷的大热卖风潮。在此同时,在日本政府的特许下,他们还做着一门独家的套利生意“两替屋”,所谓“两替屋”就是金银的换汇业务,有了这样的业务,三井家族自此有了庞大的资金流作为后盾。于是三井家族从一间小小的吴服店,在1904年,发展成了现代百货业的滥觞“株式会社三越吴服店”。随着历史不断推移,现今包括日本的伊势丹百货在内,三越伊势丹控股在日本和全世界包括马来西亚、中国、意大利、美国等国拥有20多个独资或合资的百货控股,持股无数百货公司、量贩店、集团转投资事业⋯⋯,而其背后,都还有“三井”这个家族的影子。公元1876年,三井家族创立三井物产后,三井家族一方面出口了三池炭田的煤炭、日本米,一方面也从国外进口了军用布,在明治政府的保护下,单单一个家族企业,一年的贸易额就占了日本全国的20%。历经二战后的解散到重组,如今,“三井物产”的旗下产业反而开枝散叶,通过各式交叉持股与控股,遍及能源、贵金属、机械、化工、金融业、物流、采矿、媒体与食品业。带着原罪的三菱集团
矗立在长崎海边,三菱集团创办人岩崎弥太郎的铜像,遥望着广阔的大海,正如同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缩影──历经幕府锁国,开启“明治维新”,当时掌握日本的领导者们,仿佛漫画《七龙珠》里的角色一样刚走出了“精神时光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自己的“武功”。例如,影响日本明治时代甚巨的重要思想家之一福泽谕吉和许多维新后取得权力的“新贵”们,纷纷将眼光放到日本以外的亚洲。《脱亚论》堪为代表,它提倡邻国大清、韩国是日本的“恶友”──用最简化的方法来搞恶友非友的那一套,所以日本不只要跟清、韩“绝交”,还应该要赶快霸凌他们,促使恶友变成“文明国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加上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所谓的“殖产兴业政策”,就是以国家规模的杠杆,累积资本的政策,三菱集团自此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但三菱集团崛起的主因,其实更在此之前。它的手法,更是许多无良企业最渴望的商业模式:官商勾结。过程是这样的──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幕府时代的各个“藩主”,有着在自己领地内发行的“藩札”,“藩札”就是一种信用货币,类似支票,“藩札”的全盛时期,日本全国甚至有2百多种货币。到了明治维新之初,“恰好”岩崎弥太郎有个“好朋友”后藤象二郎在“新政府”上班当“公务员”,后藤象二郎的级别可是不低,类似日本经济部的首长……从后藤象二郎这里知道政府准备统一全国货币的内线消息后,岩崎弥太郎就来了一把“梭哈”!岩崎弥太郎大举买下了当时市场上许多价值几乎“跟垃圾没两样”的藩札。1874年前后,日本新政府果然开始发行新币,并且按“公定价”回收藩札……世界上,实在很难再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了,三菱集团就是带着这样的原罪崛起的。三菱集团得利于明治维新后大幅洗牌的政商关系,遂从原本只有几艘商船的小公司,快速发展成日本、甚至全亚洲海运业独霸一方的势力。也为后来的军工、重工集团“三菱重工”,奠定雄厚基础──相信不少熟悉二战历史的读者,对日军在该时期的主力舰载战斗机“零式”都不陌生。三菱重工即为“零式战斗机”的设计者,更是主要生产者之一。二战后,三菱财阀也同样面临遭同盟国最高司令官“勒令解散”的命运,但此后也一如三井财阀,再次以“三菱集团”之名集结,旗下除重工业、造船与制铝外,也包括三菱汽、三菱东京UFJ 银行、证券、麒麟啤酒、日用品等几乎无所不包,三菱集团的触角甚至还延伸到原子燃料与太空软件。财阀结合军阀,成就彼此扩张的野心
由于1871年大清台湾原住民误闯的琉球王国船队,在日本与清廷外交谈判失败后,引发了著名的“牡丹社事件”。先简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琉球王国虽然一直有着主权争议,但当时在清廷的眼里,它还是大清国的“小弟”;而当时的台湾岛,是清朝实际控制的领土。于是在当年的“中日谈判”中,清朝以上述理由,拒绝向受难的数十名琉球王国船员与4名日本船员提供抚恤,这给了日本“出兵问罪”的基础。日本急着跳出来,帮“清朝的小弟”出头,无非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实力”。主张“征韩”、“对外侵略”的西乡从道在1874 年,率6000名日军,出发前往台湾,向清廷出兵问罪。这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首次对外侵略战争。日军很快以武力优势击退清军的抵抗,仅战死20人,热死、病死600余人。清廷这时发现“苗头不对”,于是连忙派出沈葆桢、李鸿章出马,一方面派兵加强台湾海防,二方面也与日本交涉,签订了《北京专约》──“抚恤”日本受灾户,勉强保住了颜面,实则以和解金的形式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日军也撤出了台湾。日本这一次的出兵,和日本“财阀”的兴起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举例来说,当时的英美列强可是不支持日本“出兵问罪”的,他们不愿借船给日本运送物资,三菱集团便“自告奋勇”,在这次的侵略行动中,首次扮演了运筹调度军需用品与人员的重要角色。这也成为日本“财阀”结合“军阀”,成就彼此扩张野心的开端。有了这次“成功经验”,之后在日本多次的对外战争,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菱与三井等财阀,纷纷与右派军国主义势力结合,配合“国家总动员法”,开始支援战争中的所有物流运输系统与军备、军需生产,大赚战争财。日本两大财阀的崛起和发展过程,代表的,除了财富累积的贪婪、民族主义的疯狂、军国主义的扩张,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日本,在太平洋舞台上的开幕与谢幕。二战之后,日本与其国内“财阀们”的转型再起,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只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虽然暂时结束了那一整个时代的闹剧,也留下无限的野心与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