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DP)钢是由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组成的微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强度和塑性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DP钢的性能受多种微观结构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相的体积分数、分布和晶粒尺寸。晶粒尺寸细化被认为是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严重塑性变形(SPD)工艺在大规模生产中存在局限性。因此,来自日本Kyoto University的Myeong-heom Park等人探索了热处理技术细化晶粒尺寸的方法,并评估了晶粒细化对D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图1展示了通过不同热处理得到的铁素体-珠光体试样的EBSD高角晶界图。结果表明重复热处理有效地细化了晶粒尺寸,粗晶和细晶试样的晶粒尺寸分别为47.5微米和4.5微米。为了获得不同晶粒尺寸的DP组织,在铁素体+奥氏体两相区(740℃)对粗晶和细晶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进行临界退火,然后进行水淬,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了沿铁素体晶界形成的马氏体网络,这体现了两相的分布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了晶粒尺寸对DP结构中马氏体的形成和分布有显著影响,细晶粒结构可能具有更均匀的微观结构。图3为晶粒尺寸为58.3微米和4.1微米DP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细晶粒DP结构(晶粒尺寸4.1微米)相比于粗晶粒DP结构(晶粒尺寸58.3微米)展现出更高的强度(900 MPa对比418 MPa)和更大的延伸率(20.2%对比15.5%)。为了研究拉伸试验中各DP试样的局部应变分布,采用DIC技术,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在拉伸应变为5%和10%时,两种试样变形均匀。在拉伸应变为15%时,两种试样的局部应变分布差异显著。粗晶DP组织比细晶DP组织具有更早的应变局部化。与粗晶试样相比,细晶试样中的应变局部化受到更大的抑制,这表明DP钢中的晶粒细化增强了应变硬化。
图1 EBSD高角度晶界图:(a) 950℃热处理6小时后进行炉冷,(b) 重复热处理4次后进行炉冷。
图2 EBSD图像质量(IQ)图。: (a) 从粗晶铁素体-珠光体(图1 (a))通过在740°C下临界退火120分钟随后水淬; (b) 从细晶铁素体-珠光体(图1 (b))在740°C下退火30分钟随后水淬。
图3双相结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a) 58.3微米晶粒尺寸的和(b)4.1微米晶粒尺寸。
图4晶粒尺寸为58.3微米的试样在拉伸(a)5%、(b)10%和(c)15%时的局部应变分布,以及晶粒尺寸为4.1微米的试样在拉伸(d)5%、(e)10%、(f)15%和(g)20%时的局部应变分布。
本实验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不同铁素体晶粒尺寸的铁素体-珠光体结构,进而通过两相区(铁素体+ 奥氏体)的临界热处理,获得了不同晶粒尺寸的DP结构。研究了这些不同晶粒尺寸的DP结构在室温下的力学行为,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分析了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局部应变分布。研究发现,通过重复热处理可以有效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从而获得细晶粒的DP结构。细晶粒DP结构相比于粗晶粒DP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大的延伸率。这篇文献为理解晶粒尺寸对D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为通过晶粒细化改善材料性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Grain Siz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ual Phase Steels Composed of Ferrite and Martensite”为题发表在MRS Advances上(Volume 1, 28 March 2016, Article Number 811–816),论文第一作者为Myeong-heom Park。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 10.1557/adv.201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