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不想再对帝王热情

文摘   2025-01-25 09:48   天津  

成为沉默与思考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默与思考」→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沉默与思考


本号为Humanitas重建号,恳请各位多多点赞分享,助我东山再起。



早在多年前,他就对“人物“情有独钟,不过,他关心的不是自己成为人物,也不是历史上帝王将相等大人物,而是那些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践踏的“小人物”。不做宏大叙事的囚徒,“不想再对帝王热情”,这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反叛”,他是罗新。
作为一名将“小人物”视为终生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新一直因种种原因处于公共视野边缘。不过,多年来,他一直尝试回归主流——除了面向公众写作,他常常公开发言、演讲、接受采访、频发播客......
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行为甚至有“过度包装自己之嫌”。然而,罗新在乎的,从来不是主流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主流赋予的“关注和舞台”。
他希望透过自己的言行、写作、甚至影响力,让更多人关心那些没有资源、也没有话语权的“小人物们“:
——他曾写过无数被边缘的小人物。他曾走过北京“蚁族”的聚集地小月河,关心那里棚户村的柴米油盐、提到在那儿跳河自杀的女孩。
——他也曾经徒步在长城一带,他最关心历史上在那儿生活着的流民。他们是谁?是汉人、蒙古人、逃犯、强盗、乞丐、难民、农民、牧人……他们游离在明、蒙两个政治结构之外,“理应有过一段不太长久的自由和快乐的时光”。
在他的作品中,被遗忘的蝼蚁获得了应有的名字。不少被边缘的名字,浮出了历史的地表。当然,除了从历史中“打捞出真实的小人物”,他更一步步引导读者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中,他反复重申,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批判,那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除了人物和思想,他的语言也足够有张力。他能驾轻就熟地将史学和文学性的语言结合,而且每句话,还经得住史学家的评议。这正是他《漫长的余生》这样一本阅读门槛并不低的书籍,却出现在知识分子的年度推荐榜单上,更被媒体和大众评价为「2022年豆瓣年度图书」的原因所在。
总之,罗新老师的作品既写历史,又写思想,还写人性。通过无数“小人物”,他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帮助我们透过那些鲜活的王上们眼中的“尘埃”,思考历史的发展逻辑,升级对现实的认知,洞悉那些“非宏大叙事”中的真理和自由。
为此,诚荐罗新老师的作品。罗新老师的作品多年间不断经历再版、修正,我们收集到迄今公认最好的几本作品组成“罗新精选作品集”,更有幸请到罗新老师本人做客签名。签名本数量极为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本文完,本公众号有读者群,禁言,加群请添加群管微信👇



先知书店 往期精彩推荐:

他是20世纪最知名的政治学家,却因这本书被赶出了哈佛大学

《财富的本质》:每一大笔财富背后都有共同的秘密

1943:中国现代史真正的十字路口

张明扬《入关》签名版:愿历史上的边缘人都能被重新发现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真正的征服,从不是武力

《征服与文化》:国家的富裕不是因为征服而是因为文化资本

人类的一切政治困境,都逃不出这四个难题

郭建龙:塞满武器是个好的做法吗

鲍鹏山全签名版作品集: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义和团”不仅是改变晚清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儒家VS法家:中国大一统的根源

朝代兴亡,比军事和权谋更重要的是什么?

纪念休谟:一位仍活在现代的思想家

李筠: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多元性在中世纪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白先勇:终有一天,回忆人生这件事得一个人孤零零地开始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以一生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周国平:独处,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度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错配之殇:追求精确,但勿“计划”伟大

独家好书——关于1944-1950这段历史,如果只读一部书,读这本就够了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权力之笼:强迫出来的自由基石

强烈推荐: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精编版)

越是价值撕裂、财富清零的时候,越需要重读索维尔

有没有受过古希腊文明的启蒙,是一个现代国家落后与强大的分野

不理解政治的逻辑,只会沦为乌合之众

聪明赢得一时,智慧天长地久——致敬“被隐没的先知”熊彼特

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应归功于英国

历史的细节,让人感到可怕

野夫:君王“钓术”,如何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值得深思

抗战外援:一段被“隐藏”的真实抗战史

浮海宁甘著“禁书”:《五四运动史》与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

米塞斯:没有自由观念,就没有文明社会

一个民族的秘史:茅盾文学奖的五位“神人神作”

历史何以成为中国人的宗教?

宪法——美国的第二信仰

金观涛:在真假不分的世界里,人正在无法抗拒地沦为聪明的“动物”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被牺牲的“局部” :中国的“鱼米之乡”何以沦为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王笛:唯有读书高——科举制度:传统中国社会的官员选拔

希特勒的“奋斗”:20世纪的人类大灾难是如何造成的?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活在现代社会,必须拥有一把思维的利剑

刘勃:“奸诈”是曹操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知乎网友对秦晖思想与观点的最全整理版

有点敏G,但我们未作删改

人生大部分的苦难,都源于不懂逻辑

再多的知识,也说服不了认知封闭的人

这本书曾被视为“精神污染”,手抄本隐秘流传

狂热时,照一照俄罗斯这面镜子

王小波 | 荒谬世界里的“说理者”

何怀宏:如何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撒切尔夫人逝世10周年:她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

梁文道:我做读书节目十多年来,最想给观众介绍的一部书

商会风云:商业文明的内核是底线与尊严

一套严重被书名耽误的高、冷、奇、书:隐藏着世态百相、奇人奇事

杨奎松:因为对羊态度不好,我曾经被朱吼过

一个人不讲道理的7种表现

阅读的五个层次

我们是如何被宣传塑造的?

何怀宏:文明与文化的五大区别

郭建龙|盛世毁于战争

王小波: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历史的歧途,到底从哪里开始

杨天石:我们历史研究的最大毛病就是“从原则出发”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已是顶峰”

张宏杰:传统中国的“权力投资学”

知识分子创造的“鸦片”:雷蒙·阿隆对历史决定论的反思

哈耶克:在自由与奴役之间,没有第三条路

独家书讯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部直面问题的著作,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王朝赫赫,不过表象;文化默默,乃历史本体

“亚当斯定律”:为什么最聪明的人总是做出最愚蠢的决策?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野之别

塔奇曼:历史能指导未来吗?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推动着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阿伦特:因沉默而有罪

上帝爱谁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恨沈志华

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自我撕裂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张维迎:批评别人道德水平差的人,相当一部分道德水平最差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刀尔登: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沉默与思考
读书,思考,写作,不偏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