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这本书,两三百年都休想出版”

文摘   2025-01-17 15:23   天津  

成为沉默与思考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默与思考」→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沉默与思考


本号为Humanitas重建号,恳请各位多多点赞分享,助我东山再起。



在1960年代的苏联,有一本其内容一定会被斯大林“深恶痛绝”的书,注定无法出版。它就是《生活与命运》


这本书被欧美书界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经典”,“当代的《战争与和平》”。然而当年苏联主管意识形态的一把手苏斯洛夫,却按照斯大林的“遗愿”反复宣布:“这本书,两三百年都休想出版!”



这本《生活与命运》在遭遇雪藏二十年、作者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去世十几年后,被拍摄为缩微胶卷偷运至瑞士于1980年代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有评论赞誉道,写一个国家的大全景,没有人能写过托尔斯泰,但本书作者格罗斯曼例外。


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到官僚体系的具体运作,一直到前线红军在漫天炮火当中的日夜生活,还有和平地带草原上的牧民和农夫……这个帝国的每一条神经线乃至它最末梢的毛细血管,全都被格罗斯曼一根根挑选出来耐心检视。


▲战地记者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


与托尔斯泰不同,格罗斯曼写的是离我们更近的二战期间的“战争与和平”。更重要的是,后者笔下所呈现的是荒谬的力量,而托尔斯泰式的“正能量”在其中没有存在的机会。


同样是著名的持不同政见作家,今天的很多人却认为,格罗斯曼比写《古拉格群岛》的索尔仁尼琴,写得更加出色。


索尔仁尼琴等人,他们的感召力是来自他们都是体制外的人;而格罗斯曼的感召力,至少部分来自他对苏联社会各个层面(体制内外)都了如指掌。


作为一个曾经的体制内作家,他主动报名成为斯大林格勒前线的记者,以“无情报道真情实况”著称,刊登他战地新闻的报纸,总会被人一读再读,直到报纸被翻阅得破破烂烂。


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揭露犹太人大屠杀、纳粹死亡集中营的人。


所以他的《生活与命运》即便不是非虚构作品,却也令读者感觉其真实得惊心。而正是这种惊心令斯大林及其后人们难以接受。



《生活与命运》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史学宏篇。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没有比这本书更全面描写的了。这部书中的许多叙述,我们看后都会心有戚戚。比如下面这些小段落。


◎“哪里声称全善,哪里就会流血。不但是人,就连上帝也无法消除现实的恶。只有未被国家意识形态征用的语言才能讲到善的种子。”


◎“相对安全平静的后方,有时候竟比斯大林格勒战线上的最前锋还危险。因为他们要担心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生怕犯错;他们要留意权力的走向,以免一不小心走上‘邪路’。


◎“在这个时期暴露出来的人类天性最惊人的一个特点就是顺从。有时候,前往行刑的地方要排很长的队,等待被杀的人就自动排队。千百万人住在巨大的集中营里,这些集中营不仅是他们自己建造的,而且自己看守着。“


◎“两个交战国家是相似的,至少在令自己人恐惧这一点上,原来正邪如此分明的战事,骨子里居然是两个相似体制之间的斗争。”



《耳语者》《娜塔莎之舞》的作者奥兰多·费吉斯这样评价本书:


“《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本书中文版出自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大家力冈之手。力冈先生(1926-1997)一生译过700万字的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其译本行文从容得体,读来欲罢不能。梁文道先生为新版作序。


作为一部经典作品,《生活与命运》豆瓣评分高达9.3。先知书店特别推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本文完,本公众号有读者群,禁言,加群请添加群管微信👇



先知书店 往期精彩推荐:

他是20世纪最知名的政治学家,却因这本书被赶出了哈佛大学

《财富的本质》:每一大笔财富背后都有共同的秘密

1943:中国现代史真正的十字路口

张明扬《入关》签名版:愿历史上的边缘人都能被重新发现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真正的征服,从不是武力

《征服与文化》:国家的富裕不是因为征服而是因为文化资本

人类的一切政治困境,都逃不出这四个难题

郭建龙:塞满武器是个好的做法吗

鲍鹏山全签名版作品集: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义和团”不仅是改变晚清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儒家VS法家:中国大一统的根源

朝代兴亡,比军事和权谋更重要的是什么?

纪念休谟:一位仍活在现代的思想家

李筠: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多元性在中世纪

从费孝通的30句话里读懂中国

白先勇:终有一天,回忆人生这件事得一个人孤零零地开始

被遗忘的民国传奇女性,以一生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周国平:独处,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度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

错配之殇:追求精确,但勿“计划”伟大

独家好书——关于1944-1950这段历史,如果只读一部书,读这本就够了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权力之笼:强迫出来的自由基石

强烈推荐: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精编版)

越是价值撕裂、财富清零的时候,越需要重读索维尔

有没有受过古希腊文明的启蒙,是一个现代国家落后与强大的分野

不理解政治的逻辑,只会沦为乌合之众

聪明赢得一时,智慧天长地久——致敬“被隐没的先知”熊彼特

李光耀:新加坡的成功,应归功于英国

历史的细节,让人感到可怕

野夫:君王“钓术”,如何贯穿中国文化的始终?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值得深思

抗战外援:一段被“隐藏”的真实抗战史

浮海宁甘著“禁书”:《五四运动史》与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

米塞斯:没有自由观念,就没有文明社会

一个民族的秘史:茅盾文学奖的五位“神人神作”

历史何以成为中国人的宗教?

宪法——美国的第二信仰

金观涛:在真假不分的世界里,人正在无法抗拒地沦为聪明的“动物”

中国权力史——走不出的“党争”

被牺牲的“局部” :中国的“鱼米之乡”何以沦为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

王笛:唯有读书高——科举制度:传统中国社会的官员选拔

希特勒的“奋斗”:20世纪的人类大灾难是如何造成的?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六大启示

活在现代社会,必须拥有一把思维的利剑

刘勃:“奸诈”是曹操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知乎网友对秦晖思想与观点的最全整理版

有点敏G,但我们未作删改

人生大部分的苦难,都源于不懂逻辑

再多的知识,也说服不了认知封闭的人

这本书曾被视为“精神污染”,手抄本隐秘流传

狂热时,照一照俄罗斯这面镜子

王小波 | 荒谬世界里的“说理者”

何怀宏:如何与孩子谈论生命与死亡?

撒切尔夫人逝世10周年:她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

梁文道:我做读书节目十多年来,最想给观众介绍的一部书

商会风云:商业文明的内核是底线与尊严

一套严重被书名耽误的高、冷、奇、书:隐藏着世态百相、奇人奇事

杨奎松:因为对羊态度不好,我曾经被朱吼过

一个人不讲道理的7种表现

阅读的五个层次

我们是如何被宣传塑造的?

何怀宏:文明与文化的五大区别

郭建龙|盛世毁于战争

王小波: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

历史的歧途,到底从哪里开始

杨天石:我们历史研究的最大毛病就是“从原则出发”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已是顶峰”

张宏杰:传统中国的“权力投资学”

知识分子创造的“鸦片”:雷蒙·阿隆对历史决定论的反思

哈耶克:在自由与奴役之间,没有第三条路

独家书讯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部直面问题的著作,一段最难以被正视的历史

王朝赫赫,不过表象;文化默默,乃历史本体

“亚当斯定律”:为什么最聪明的人总是做出最愚蠢的决策?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野之别

塔奇曼:历史能指导未来吗?

“独立”精神的基本底线,何时成了知识分子的最高要求?

王小波:牺牲不一定崇高,吃苦未必有益

推动着人类进步的,不是“英雄”与“权威”,而是怀疑与批判

阿伦特:因沉默而有罪

上帝爱谁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恨沈志华

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自我撕裂

王笛:对穷人来说,尊严就是奢侈品

张维迎:批评别人道德水平差的人,相当一部分道德水平最差

罗翔:司法不应被舆论干预,但舆论却可以争取正义

刀尔登: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是不关心事实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沉默与思考
读书,思考,写作,不偏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