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菜一汤也要被骂?扫兴的父母别太离谱!

企业   情感   2023-08-17 19:00   北京  

1

最近网上有一则视频火了,视频里14岁的女儿中午做了四菜一汤,但妈妈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开心和欣慰,反而充满了责备和阴阳怪气: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跟我整这么多菜中午,怎么吃啊我们俩?”


妈妈还在评论里回复:
“今天早上我买了两天的菜,女儿全都烧了!哎”


妈妈把这则视频发出来,初衷也许是想让网友骂女儿浪费。
当然,她听到了一点这样的认同声音。
“这是属于没有眼力见的人,两个人吃饭炒五个菜,脑子不是有问题吗?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的主。”

但更多网友在心疼女儿和感同身受女儿。






“我做成这样我爸都得给我磕一个,你凭什么?”


“心疼女儿一波,这么会做饭还要被埋怨。”



没眼力见的是这个妈妈吧!
是没吃过一顿剩菜吗?
是家里没有冰箱吗?
是没有过年大吃大喝过吗?

怎么?别人14岁在坐等吃饭,你女儿14岁都能荤素搭配,这么能干优秀的女儿,你不去鼓励她的厨艺、她的勤劳、她的用心,反而责备她的浪费,还把她发到网上想让网友评理证明“自己没做错”,真是应了网友的那句“有些人真是享不到儿女福,一张嘴就把福气败光了。”


当孩子充满期待和兴奋跟父母分享时,他们总会给孩子泼一盆凉水,用短短几句话浇灭孩子所有的热情。到头来自己还觉得委屈“我做错了吗”,最后又指责孩子“你怎么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

你会发现,这样扫兴的妈妈不是个例。从小到大,总有父母对孩子喜欢的东西挑刺,总会在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候泼冷水,好像孩子在家里不能太高兴,太高兴父母就会“不高兴”。


当你小时候跟父母分享成绩时:
——我这次考了98分!(求表扬)
——不要骄傲,这不是还差2分吗?(first blood)

——我这次考了100分!(期待肯定)
——考一次100有什么骄傲的,要次次100才行。(double kill)

——我又考了100分!(逐渐讨好)
——要保持住,不能骄傲!(triple kill)


当你长大后给他们买礼物时,他们:
净买些不实用的、这东西得多贵啊、下次别乱买东西了……

当你高高兴兴带他们去吃饭,他们:
餐厅又贵又难吃、就知道乱花钱、还不如在家吃……

当你给他们分享一点烦恼时,他们:
坐办公室哪里辛苦了?你就是矫情、别人就不辛苦?


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神奇之处:
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就会消失。
和他们倾诉烦恼,烦恼就会加倍。

2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个话题火了,#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博主@急吼吼蛋 分享了她和爸妈日常相处的视频。






大半夜嘴馋了,妈妈会陪她下楼买冰棍。


带父母下馆子,不会被指责乱花钱。


心血来潮画奇怪的妆逗爸爸开心,爸爸也不会教育她。



他们一家三口蜗居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但很多网友表示:你在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很多很多人。







我像阴沟里的老鼠在窥探你的幸福;


被扫兴后看急吼吼蛋的视频能落下一斤眼泪;


看急吼吼蛋的视频看得忍不住落泪除了我还有谁……爱和希望是无价之宝。



更有网友表示:像科幻片。


其实做到这样也不是很难,为什么有些父母就是学不会呢?
为什么父母就见不得孩子快乐呢?给孩子捧个场就这么难吗?

是的,对一些父母来说,不扫兴确实很难。
父母为什么会扫兴?在师兄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父母也可能在扫兴中长大


在分享扫兴的父母时,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段话:
“自从我妈说,也没有人教我怎么爱别人,我就再也不怨她了”


很可悲的一个事实是:很多父母可能也是在扫兴中长大,没有人教他们怎么不扫兴。

他们曾经成长的环境,个人的情绪体验是被忽略的。“快乐”对他们来说很陌生,陌生到让他们“恐惧”,恐惧到他们认为快乐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东西,反而是危险的信号。

所以当孩子经历快乐时,父母就会下意识去否定,去消除孩子内心燃起的快乐小火苗。

02 父母和孩子的逻辑不同


今年母亲节,一个男孩给妈妈买了一大束鲜花。
看到鲜花的一瞬间,妈妈的反应不是开心、不是知足,而是“我一看就来气,这个一点都不实在的东西,过了两天就得扔掉。”

她让儿子退掉,儿子委屈哭了,妈妈也很委屈,“小孩送给妈妈的礼物,我希望儿子送的开心,接受的人更加开心,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好礼物。”

一番大道理后,妈妈还很“大度”地表示,知道这是儿子的心意,但下回妈妈需要什么会跟孩子讲。


在这则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到:成人和孩子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成人的逻辑非常看重实用性和效果,而孩子的逻辑常常是当下的,孩子看重的是当下的快乐。

在这样的逻辑下,父母把让孩子发展更好的目标置于亲子关系更好的目标之上,于是“有用”和“正确”成为衡量一件事的准则,快乐变成一种罪过。

03 打压式教育的影响


中国有一种教育叫做“打压式教育”,它是一种否定式教育。
“打压式教育”的本质有两种:吃苦和权力。

一些父母深受“挫折教育”影响,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要多吃苦。

很多父母认为,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可以提高孩子面对困难的能力。或者,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无法承受挫折给心理造成的打击,所以会刻意制造一些挫折情景,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于是,在孩子开心时,父母就会给孩子泼冷水、敲打鞭策他,美其名曰“我怕你走弯路”“我怕你得意忘形”“我怕你出社会后承受不了压力”。


对另一些父母而言,打压式教育的本质是权力,是对孩子的绝对控制。

在成人的世界,成为上位者太不容易。拥有对孩子的控制权,是父母稀有的权力来源。失去这种控制权,意味着父母权威的消失,以及对孩子的掌控感的丧失。

于是他们一遍遍通过扫兴、打压孩子来确认自己在孩子身上拥有的特权。

无论是信奉“挫折教育”,还是迷恋“权力快感”,扫兴、打压孩子成为很多家长的必备“技能”。

3


父母扫兴的原因很复杂,但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相同的。

01 配得感低


是谁成年获得了一点快乐后就负罪感满满?






辛苦工作了五天,周末在刷剧中度过,就会觉得自责“又在虚度光阴”;


忙碌了一个项目,奖励自己出去旅游一趟,又会自责“乱花钱”;


朋友送了鲜花礼物,内心OS“能不能送点实用的”。


从小不习惯快乐的我们,长大后获得一点快乐就觉得有罪。从小被教育“有用”的我们,“有用”成为我们评价事情的准则。


02  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的小孩,没有不扫兴的父母。

因为经常被否定、经常被批评,所以孩子自卑、自我否定、情绪不稳定。他们缺乏积极的自我认同、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害怕让父母失望。

童年的时间很短,但人生很长。在漫长的人生中,孩子内耗自己,一生都在与自己、与父母“和解”。

4


父母总抱怨,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们讲。那是因为孩子会预测到,不管讲什么,最后得到的回应都是“扫兴”。

师兄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父母都能知道:






比起消极的教育,积极的反馈和倾听才更重要。


积极倾听,不管孩子表达什么,父母都愿意去倾听,这样孩子才会愿意跟你分享。


只有父母不扫孩子的兴,孩子才能一点点学会不扫自己的兴,不和自己对抗,过一个不内耗的人生。

如果你是成长在一个扫兴家庭的孩子,了解父母扫兴的成因很重要,这是催生“放下”的心理能量。
放下不是和解,更不是认同,放下的是我们对父母改变的期待。

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做这两件事:






第一件是察觉。扫兴是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你做的不好。


第二件是停止。我们可以学习倾听,学习换位思考,学习回应,学习爱。

我们长大了,可以不去父母那里获得认同感,可以不再是一个无助的“小孩”,可以治愈并拥抱自己。


有网友说,发现一个很恐怖的点:
从小被扫兴惯了,也就学会了扫别人的兴。

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成为一个不扫兴的大人,比起“有用”和“正确”,快乐和喜欢才更重要。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人,高知青年精神伴侣,基于全面信息源和靠谱信息视角剖析热点,以严谨逻辑和理性态度看待热点,在热点中汲取新认知,在行动中散发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