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王瑞雷《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

文化   2024-12-13 06:30   北京  
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
王瑞雷 著

托林寺是吐蕃王室后裔益西沃在象雄文明故地所开创的古格王国的政教中心,它不仅是古格王室参政议政和颁发诏令之所,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启序幕之圣地。本书作者王瑞雷以托林寺红殿壁画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图像及所据文本的翔实考证,呈现了古格佛教艺术复兴之潮、西藏地方政教变迁之景和我国多民族文化交织之维。

序 谢继胜(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西藏西部的佛教艺术在西藏艺术的发展演变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中既有早期特定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中亚波罗艺术风格与克什米尔造像样式,也有自13世纪以来卫藏地区业已形成的藏传佛教各派的新风格。包括托林寺在内的西藏西部寺窟艺术,其早期一方面沿袭了吐蕃艺术余脉波罗——中亚式样,另一方面接受了后弘初期与之相邻的地域艺术样式克什米尔艺术。12世纪中后期,又深受卫藏地区、尼泊尔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沿线艺术题材及图像样式的影响。15至16世纪,早期扎根于此地的来自卫藏腹地的萨迦派与止贡噶举在该区域仍有传承和发展,新生教派格鲁派及相关艺术初见端倪并日渐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共同创造了古代阿里高原丝路东西文化交流互鉴与有机融合发展的历史面貌。15世纪中晚期的托林寺红殿与白殿绘画,保留并糅合了早期克什米尔、波罗艺术以及12世纪之后来自卫藏地区的艺术样式,并日渐形成一种具有本土化的地域样式“古格风格”。对西藏阿里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图像的分析,可以析离西藏艺术不同阶段的发展面貌及具有辨识度的图像样式和时代风格。

佛堂西壁南侧十六罗汉、药师佛和三十五佛(局部图)

汉藏佛教艺术领域对佛教图像的构成与配置,特别是图像所依据经典文本的研究至关重要。王瑞雷这本专著《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正是十余年来寺院壁画个案研究最为突出的成果之一。全书依据寺院的布局结构,循序对佛殿(净香殿)与经堂壁画内容、图像配置展开了详尽的解读,包括壁画题记的准确录文,图像题材辨识与佛菩萨、眷属等尊格认定,曼荼罗配置分析等。

红殿佛堂十二弘化佛诞生情节(局部图)

全书对壁画可能依据的文献进行了网罗与梳理,并将文献经典的尊格描述与壁画图像形貌展开逐一比对,进而确定壁画所依据的具体藏文文本和传承体系;全书对红殿图像展开绵密分析,结合近年来作者在西藏西部的考察所获及文博部门在该区域新近发现的同类题材的造像例证,综合11—15世纪西藏各地与作者研究主题相关的图像展开纵横讨论,分析其演变脉络和传承经纬。作者始终将红殿壁画放置在西藏显密图像形成与发展的大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确立了其在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中的明确定位。

红殿经堂南壁法界语自在文殊

本书图像与文本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红殿佛堂瑜伽续部之金刚界曼荼罗、金刚萨埵曼荼罗与恶趣清净之普明大日如来和九佛顶曼荼罗图像配置的解读,以及经堂四壁以法界语自曼荼罗为主的《文殊真实名经》广、中、略诸注疏中诸曼荼罗图像的辨析表现得尤为突出,基本解决此前学界语焉不详的经堂文殊图像讨论,本人以为本书是目前寺院壁画文本与图像研究最好的范本之一。

本文节选自:《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序,本文作者谢继胜为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
王瑞雷 著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次:202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9787308209274
装帧:精装16开448页

定价:188元

托林寺红殿是由古格国王赤·南喀旺布平措德主持重建,为现存15—16世纪古格王国佛教复兴期遗留至今的最大的佛殿。作为王室贵胄参拜礼佛的重要礼仪空间,其壁画是昭示早期古格王国政教韬略的历史之镜;其图像配置隐现了西藏西部与卫藏地区诸教派的互动关系和政教话语。《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的作者王瑞雷通过剥丝抽茧地接通历史、图像和文本所依,发现红殿借古开今重构了古格早期艺术传统,壁画呈现了先祖益西沃与仁钦桑布于11世纪所建立的“瑜伽上派”之传规。该传规曾被后藏地区年楚河流域诸寺传承,后经由布顿·仁钦珠和萨迦派叔侄发扬光大,才得以见诸托林寺红殿的绝世精美壁画。

红殿经堂东壁南侧文殊小虚空无垢摄部族曼荼罗眷属(局部)

托林寺红殿遗存的解读关乎西藏西部文明演进的关键性内核,是西喜马拉雅地区重要的历史性纪念碑,其壁画内容为古格王国中晚期扑朔迷离的政教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壁画所据文本及图像传承具有连续性、正统性和层累性,其图像遗存以深奥精妙的视觉语言再现了波澜起伏的古格政教关系演变进程。托林寺红殿艺术以冰山一角实证了藏传佛教是融合本土宗教实践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古格早期艺术传统及其与卫藏地区在政教方面的关联互动,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内涵。

作者简介
王瑞雷,甘肃庄浪人,艺术史博士。现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第七届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汉藏佛教艺术史、丝绸之路与跨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交流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上下册,与谢继胜教授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已在艺术学、考古学、民族学、敦煌学与宗教学等领域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研究专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课题以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多项。

名家推荐
要了解今天的西藏藏传佛教艺术,必须了解后弘期的古格佛教,而要了解古格佛教,作为古格王家寺院的托林寺红殿就极为重要。瑞雷的这部新著,是迄今为止所见研究托林寺红殿最具深度和广度的成果。全书不仅重点突出,以问题和专题研究为突破口层层深人,而且视野广阔,对西藏西部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艺术遗存均有涉及。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论证精密,新见叠出,堪称中国新一代藏学研究新秀面对世界的华丽亮相,一册在手,西藏西部佛教世界的大千世界和无限风光可尽收眼底,乃不可不读之难得佳作。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 霍巍

作者从遗存至今的托林寺红殿入手,揭示了隐含在壁画背后深奥难明的佛教密宗曼荼罗图像和仪轨,展现了西藏西部及后藏地区15世纪前后波澜起伏的佛教史,也为我们探寻古格王国中期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线索。图像与文献互证,见微知著,由个案研究而成为鸿篇巨制。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张建林

一位学者敢将托林寺红殿壁画作为研究对象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虽然它只是一座佛殿,但其内部壁画的研究涉及西藏阿里15世纪前后的历史、社会、重要人物、图像学与艺术风格等多重讨论,学者不得不面对西藏西部这一历史时期的黑障,发前人之所未发,殊为不易。此前诸学者之论,多囿于一隅,或有此顾虑。瑞雷博士论文即以此为题,今又以十余年功力之积淀,删订成册。翻阅一过,颇觉欣喜:宏观之处,纵论阿里艺术史之脉络;细微之处,抽丝剥茧,发凡出新,娓娓道来,洵属近年来西藏艺术史研究成果之大作。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 罗文华

西藏艺术史的研究之路虽然孤寂、艰辛,充满曲折,但瑞雷一路披荆而来。其新著视野广阔、极富洞见,不仅从微观层面解决了托林寺红殿壁画前人未能解决的历史、图像与文本传承等问题,更是从宏观视角试图构建15-16世纪古格王国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古格与后藏地区佛教互动之关联。借唐代大诗人高适名句相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 熊文彬

目 录
实拍书影


图书小店,欢迎光顾,请点击阅读原文

旃檀精舍
雕塑,绘画,书法,工艺,我们一起来关注传统的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