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朋友们:下午好!欢迎您乘坐蓝星航空班机,从热闹非凡的乔治亚州海洋岛起飞。如果一切顺利,您乘坐的这架色彩鲜艳的小飞机将以一天时间飞越凶险浩瀚的加勒比海,两天时间飞越茂密蛮荒的亚马逊密林,最后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程52小时不加油不着陆,机长保罗•雷德芬更是连一个盹都不会打!如果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恐高症,建议及早退票,谢谢您的支持……
★保罗·雷德芬(右)坐在他的“布伦瑞克港”号飞机前★
时间是1927年8月25日,三个月前,查尔斯·林德伯格刚刚完成了从纽约到巴黎的单人不停站跨大西洋飞行。他的壮举不仅让自己永载史册,并且还激励了一大帮年轻的同行,他们每个人都梦想着像林德伯格那样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收获属于自己的名声与荣誉。在当时,还没有人尝试过驾驶飞机穿越加勒比海,从美国飞到南美洲,而单人完成这趟飞行则会让挑战者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但这也意味着难度会更大——因为挑战者还要与自身的疲劳搏斗。这架飞机携带的燃料足够完成不间断飞行吗?飞行员能不能在这趟持续48小时的挑战飞行中保持足够清醒?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当时尚不可知。
开启这趟挑战之旅的保罗·雷德芬(Paul Redfern)时年25岁,刚好和当时完成单人跨大西洋挑战的林德伯格一个年纪,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飞行天才。在十几岁时,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Columbia)独自建造并驾驶一架滑翔机完成了试飞。在读高二那年,他制作了一架全尺寸的飞机复制品,并放置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对外展出。完成高二学业后,雷德芬从学校退学,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组装飞机的工厂里面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厂因为没有订单结业,雷德芬于是回到家乡完成了他的高中学业。在回到学校后的第二年夏天,他买了一个飞机引擎和一些飞机的零部件,并自己组装出一架双翼飞机。从学校毕业后,他开始驾驶着这架自制双翼机对外承接业务,比如载客飞行或者进行飞行表演。
★雷德芬与他的妻子在他自己制造的双翼机上合影★
雷德芬驾驶着他的自制飞机在美国国内巡回演出,并且在家乡哥伦比亚建立了第一个商用机场。当他搬到俄亥俄州后,他开始承接另一项业务,作为商人查尔斯·希拉布兰德(Charles hillbrand)的私人飞行员。在1925年,他迎娶了希拉布兰德的女儿,并且在婚后搬到佐治亚州的萨凡纳(Savannah)居住。在当地,他又承接了另外一项飞行业务——驾驶飞机为美国海关搜查非法蒸馏器和走私私酒的船只。
当时间推移到1927年,随着航空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飞行员——尤其是像雷德芬这样的勇敢的年轻人——已经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将自己的名字写入史册。而林德伯格的壮举仅仅只是为这群年轻人们心中的那熊熊燃烧壮志添上的一小把油罢了。
到底是雷德芬还是其他人提出的这项挑战,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当布伦瑞克市(Brunswick)的贸易委员会提出这项挑战时,雷德芬是唯一一位接受挑战的飞行员。当时布伦瑞克市的贸易委员会为这项挑战提供了2.5万美元的奖金。布伦瑞克市希望通过这项破纪录飞行来吸引投资者,进而让他们的港口成为美国东海岸的主要航运中心。
从布伦瑞克到里约热内卢的不停站飞行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挑战。在这条航线上,大约一半航路是在海面上,另一半则位于茂密的亚马逊丛林之上。一路上仅有几个岛屿和沿海的沙滩可以用作备降点,而且这些备降点通常都远离原定航路。任何在海面上或者在雨林里进行紧急着陆的行为都会让参与挑战飞行员直接失去获救的希望。挑战者必须一只眼紧盯油量表,控制好飞机的油耗,而另一只眼则要看好航图和导航设备,确保自己的领航精确无误,并且还要确保自己在长达48小时的飞行中保持足够的清醒。与此同时,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飞机将不会携带任何的无线电设备。即便是在当时充斥着冒险氛围的航空界中,不少人依然认为雷德芬的这场挑战太过激进,并且毫不顾及自己的人身安全。
为了这次冒险,雷德芬新买了一架斯廷森SM-1“底特律人”(Detroiter)型单翼机,这是一款可靠的单引擎飞机。SM-1由一台220马力的赖特J-5“旋风”型9缸星型发动机驱动——林德伯格横越大西洋时他的“圣路易斯精神”号装的也是这款发动机。SM-1型飞机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122英里,巡航速度为每小时105英里。雷德芬直接从位于底特律的飞机工厂买来这架新飞机,并且自行对机上的油箱进行扩容,将油箱容量从原有的90加仑扩展到惊人的525加仑。
在从工厂直飞乔治亚州的旅途中,雷德芬测试了飞机满载油箱的性能,陪同他完成测试的是飞机制造商的老板埃迪·斯廷森(Eddie Stinson)。作为斯廷森飞机制造公司的一把手,埃迪·斯廷森本身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测试中,这架飞机的表现良好,在780英里长的航线上以平均每小时86英里的速度飞行,按照测试中每小时10加仑的油耗计算,这架飞机的总续航旅程约为52小时。在测试中,斯廷森提出的唯一一个建议是让雷德芬带上一名副驾驶,因为一个人长时间不睡觉“是无法忍受的”。雷德芬并没有理会这个建议,他相信自己在50多个小时的飞行中,能够安全应对睡眠不足所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在林德伯格那33小时跨越大西洋的单人挑战中,他就曾数度差点睡着。在他的自传《圣路易斯精神》中,林德伯格描述了自己数度睁着眼睛睡着了的遭遇,并且因为长时间的困倦而数度出现幻觉。相较于林德伯格的33小时,雷德芬所要面临的挑战要大得多。他的父亲弗雷德里克·雷德芬博士(Dr. Frederick Redfern)用一段简单而带有预言性的话描述了这项挑战:“这纯粹是一个耐力问题,考验机器与人的连续运转能力。”
当雷德芬驾驶着新飞机抵达乔治亚州后,他将这架飞机漆上黄色和绿色——巴西国旗的颜色——机身上写上布伦瑞克港的字样,以及“布伦瑞克到巴西”的字样。尽管这次挑战看起来很鲁莽,但是雷德芬在计划上却做到了一丝不苟。他绘制了通往南美大陆的最短航线,尽可能地减少在海面上飞行的时间,同时航线又离附近的岛屿足够近,以便他在飞行中通过地标进行导航。他的朋友兼飞行员同事迈伦·哈钦森(Myron Hutchinson)帮助他完成了准备工作,他告诉记者:“如果你说有谁能完成这件事的话,那个人肯定就是保罗。他有一种特殊的第六感,可以引导他在空中飞行。”
★雷德芬的座机“布伦瑞克港”号,四周都是在等待他驾机离开的围观民众★
在长时间的水上飞行中,风是最大的问题,哪怕是一点点风也能让飞机偏离原定航线,而在夜间的丛林和山脉上空飞行也是一大难题。在当时,这片大地大部分地方都未经测绘,也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雷德芬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抵达巴西的话,他要在飞机抵达南美海岸时清楚确认自己的入航坐标,并且以此为基础继续保持方向飞行2000英里,直至抵达目的地。雷德芬估计自己会在50个小时后抵达里约热内卢。然而,考虑到当时天气预报中出现在加勒比海上空的逆风,他的预估似乎太过乐观了。即便是后续在南美洲上空碰上顺风飞行的条件,他也需要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以每小时92英里的速度飞行——而他的飞机的最高平均飞行速度是每小时86英里。不过,雷德芬认为自己还有两个小时的后备燃油储备,因此他并不在意这点细节。
当时的报纸主要怀疑雷德芬的地方是,他打算于夜间条件下在海面上空飞行十多个小时,同时他出发的时候正好是月黑之夜,因此没有月光为他提供照明。与此同时,他打算在飓风季横越加勒比海也是引人担忧的地方之一,因为1927年的天气预报系统还十分原始,依赖的是船只的报告和陆地上的观测站观测,因此飞行员常常会碰上天气预报中没有通报的风暴。
按照雷德芬的航路计划,他打算从乔治亚州起飞后沿着东南方向飞行,经过巴哈马群岛、特克斯及凯科斯群岛(Turks and Caicos Islands)、并且在夜间飞越波多黎各,飞行近1300英里。他将利用位于圣胡安的城市灯光及沿岸灯塔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然后继续向东南方飞行,以大致与小安地列斯群岛内弧平行的航路跨越加勒比海。在波多黎各和特立尼达之间的开放水域航路超过700英里,并且将会遭遇最恶劣的天气,因此雷德芬计划在白天跨越这片海域。越过特立尼达后,他将继续飞往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英属圭亚那,然后穿过海岸进入内陆飞行,抵达位于巴西北部亚马逊河口附近的马卡帕(Macapá)。到那时,雷德芬已经飞行了近3000英里。根据当时的天气和机上剩余的燃料,他要么转向南方飞往里约热内卢,要么转向东南飞往位于海岸线的累西腓(Recife)。如果飞往里约,他会在马卡帕上空投下绿色信号弹,而如果前往累西腓的话他则会投下红色信号弹。从马卡帕到里约的距离是1674英里,而到累西腓的距离则是1249英里。
★雷德芬挑战路线的示意图(红线),如果他能够成功完成这次壮举,他将成为与林德伯格比肩的航空英雄★
就在雷德芬出发前不久,一位记者问他:“如果你的引擎在丛林上空熄火,你会怎么办?”他则回答说:“至少在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要失去对我活着的希望,如果我被迫在亚马逊流域迫降,我相信自己能够利用机上的设备在当地活上几个月。”
1927年8月25日,雷德芬的“底特律人”被小心翼翼地推向迎风方向。机上所有可用的空间都装满了燃料箱和救生设备。除了应急食品外,他还在机上塞了两加仑的饮用水,两保温瓶的咖啡和一大捆三文治,都放在了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在之前的两天时间里,雷德芬都在焦急地等待巴哈马群岛区域内的飓风离开他的预定飞行路线。在25日,随着飓风转向北方,他等待已久的时间窗口降临了。他亲吻了自己的妻子,然后爬进狭窄的飞机驾驶舱,启动引擎。雷德芬从打开的窗口向人群挥了挥手,然后推满油门沿着金色的沙滩开始飞奔。他在中午12点46分升空。当飞机开始爬升并且飞向大西洋方向时,人群开始欢呼起来,直至雷德芬的飞机消失在水天线之间。
在海面上,第一次目击到雷德芬的人是乔治亚州海岸线附近捕虾船的渔民们。然后在接下来的五个小时里,谁也没看到过他的飞机,直至巴哈马以东110英里处的一艘货轮通过无线电报告看到一架黄绿相间的斯廷森单翼机。通过目击时间计算,此时雷德芬的平均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5英里。这比计划中的设想还要好,可能是因为他遇上了飓风过境后所带来的顺风。按照这个速度,雷德芬将会在第二天早上日出前经过波多黎各。考虑到加勒比海地区预计会有轻微的逆风,他应该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抵达马卡帕。
在8月26日的午后,雷德芬在圣文森特岛和巴巴多斯岛之间,位于特立尼达以北160英里处与一艘挪威籍货轮克里斯蒂安·克罗号(Christian Krogh)建立灯光通信。他绕着船转了45分钟,发出了5条信息,最后一条信息要求船长将船头指向南美大陆,并且地图上每隔100英里就挥动一次信号旗。于是船长将船头指向正南方,然后两度挥动信号旗——代表距离南美大陆200英里。雷德芬摇晃着机翼向船员们表达谢意,然后朝着船头所指的方向飞去。
★挪威货轮克里斯蒂安·克罗号,它用船头为雷德芬指明了前往美洲大陆的方向,当时雷德芬很有可能已经迷航★
这个目击报告的位置和时间意味着雷德芬在经过巴哈马群岛后碰上了强劲的逆风,要么就是因为导航错误导致偏离航线很远的地方。按照计算,他在此时的平均时速只有每小时69英里。即使在南美洲有利的顺风帮助下,他也需要在没有后备燃料支持下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飞行直至抵达里约。他的备选目的地累西腓看起来更加现实,所需的平均飞行速度为每小时84英里。无论如何,机上剩余的燃料依然能够支撑他安全抵达马卡帕。
然而,雷德芬的飞机从来没有在马卡帕出现过——因为他已经偏离了航线。当天晚些时候,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Orinoco River)河口的居民们看见一架飞机从河口飞进内陆。美国工程师李·丹尼森(Lee Dennison)也在位于上游150英里外的玻利瓦尔城(Bolivar City)目击到这架飞机。通过机上涂着的大字,他识别出这架飞机就是雷德芬的“布伦瑞克港”号。他留意到,当这架飞机盘旋时,引擎正冒出一缕细细的黑烟。
在抵达奥里诺科河三角洲时,雷德芬已经偏航了100多英里。他没理由继续沿着奥里诺科河往内陆进发,除非他认错了自己的位置。圭亚那的首都乔治城在东南方向200英里处,马卡帕则在更远的东南方向670英里处。如果雷德芬知道他的确切位置,他也可以很容易地飞到加拉加斯,在相反的方向约400英里处,但到那时他已经浪费了将近40小时。
很明显,此时的雷德芬已经因为缺乏睡眠而丧失了基本的推理能力。在迷糊之中,他很有可能把奥里诺科河和亚马逊河搞混了,因为两者的河口都是大三角洲,流向也非常类似。他错误地认为自己正在朝着南方而不是北方飞去,于是他沿着河流溯源而上,朝着他认为是马卡帕的地方飞去。当他抵达玻利瓦尔城上空后,他转向东南方向,朝着密林深处飞去,此时他可能仍然坚信自己已经飞越了亚马逊河,正朝着里约热内卢的方向前进。如果雷德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肯定会折返到海岸线,而不是继续朝着内陆飞去。
从玻利瓦尔城向东南方飞行,雷德芬将进入圭亚那高地,这是一个与委内瑞拉和巴西接壤的大山脉,最高的山峰可达10000英尺。雷德芬即将在空中度过第二个夜晚,要想成功穿越这片高地,必须要有足够的光照,而且要有充足的精力——而他现在已经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下。雷德芬从未抵达过其它城市,而是默默地消失在了南美丛林的深处。
搜救人员在8月28日进行了有限度的搜救行动,搜索工作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此前又有报告称,一架飞机于27日飞越里奥诺科三角洲和英属圭亚那的圣卡斯帕特(St. Cuthbert)附近。同一天晚些时候,在玻利瓦尔城以南60英里处的卡罗尼河(Caroní River)上也有人听见飞机的声音。如果雷德芬在这时候还坚持在天上飞行的话,那他的油箱肯定快要见底了。一些搜救飞机在亚马逊盆地内陆地区进行了有限度的搜索行动,但广袤的土地和茂密的丛林意味着人们几乎不可能找到一架坠落的飞机。
如果27日的目击报告是准确的话,在那个时候,雷德芬已经接近有60小时没有闭过眼,他的身体承受能力已经濒临极限。对于他来说,找个地方赶紧紧急迫降才是头等大事。附近区域有几个居民点内的耕地都是合适的迫降场,但那时候的雷德芬可能已经因为缺少睡眠而开始精神错乱。
雷德芬失踪后的多年内,不断有谣言和二手报告声称有一个白人——据信是雷德芬——住在亚马逊丛林深处的印第安人部落内。大多数故事的套路都很一致——声称这是一位坠机后被当地土著俘虏的飞行员。一些故事声称这人因为骨折而拄着拐杖,行动不便。而另一些故事则声称他已经在印第安人部落内成家立业,甚至育有一子。为了寻找和营救雷德芬,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人们向亚马逊丛林深处发起了12次探险行动,这些行动由美国政府以及一些研究学会组织,最后一次尝试在1938年结束。然而,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雷德芬还活着。
另外,有两名飞行员也报告了可疑的目击事件,这两位飞行员经常来往于雷德芬可能的失踪区域。1936年1月,飞行员阿特·威廉姆斯(Art Williams)在对巴西的图穆克·胡马克山脉(Tumuc Humac Mountains)进行空中调查时,飞越了一个偏远的土著村庄。他说当地的土著人躲起来避开他的飞机的声音,但一个白人仍然在户外的空地上朝着他的飞机兴奋地挥手。他在村子上空盘旋,在地图上标记了村庄的位置,并且在落地后和同伴一起借了一艘船逆流而上来到这条村子。但在抵达村子前,几名全副武装的部落成员迫使他们转向离开。
★在1936年的搜救行动中,飞行员阿特·威廉姆斯(左二)正在准备他的水上飞机,他声称曾经在一条部落村庄的上空目击到一名白人在向他的飞机招手★
因在委内瑞拉境内发现安吉尔瀑布(Angel Falls)的飞行员吉米·安吉尔(Jimmie Angel)声称,他在圭亚那高地往返飞行时,经常经过雷德芬坠毁的飞机。他甚至提供了位于玻利瓦尔城东南约120英里处的地点的详细经纬坐标。不幸的是,由于他经常夸大事实吹牛皮,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故事。在他去世后,安吉尔的妻子证实了这个故事,她声称曾经陪同丈夫两度飞越坠机点,每次都能看见那架被困在沼泽之中、黄绿相间的斯廷森飞机。她表示,飞机在沼泽中慢慢下沉,最后一次飞越时只能看见飞机的顶部。
1982年,飞行员兼作家罗伯特·卡森(Robert Carlin)以及作家戴尔·蒂特勒(Dale Titler)对雷德芬的飞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进行了空中搜寻。他们确信雷德芬就在吉米·安吉尔所说的那片丛林中坠机后身亡了。他们多次飞越当地搜寻证据,但55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实质的证据被人们找到。
雷德芬失踪后的多年里,他的妻子和其他家人依然相信他活了下来,和印第安人一同活在亚马逊丛林的深处。1937年,雷德芬的父母亲自发起一趟丛林探险,但依然没有找到任何雷德芬活着的证据。最终,家人们放弃了雷德芬依然活着的希望,并且在1938年宣布了他的死讯。
虽然保罗·雷德芬今日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但是他的传奇依然流传下来。毫无疑问,他是第一位不间断飞行跨越加勒比海的飞行员。为了纪念他的壮举,里约热内卢的一条街道和圣西蒙斯岛的一座机场以他的名字命名。1938年,好莱坞拍摄了一部以雷德芬为原型的电影。而在雷德芬失踪一周后,艾迪·斯廷森在谈到当时多起失踪事件时表示:“林德伯格的成功不应被视为所有人的目标,那些有能力完成这些壮举的人,正是当今航空业所不能损失之人。”
根据最新的公众号推送规则,公众号文章不是按时间先后推送,而是根据权重进行推荐。如果您喜欢蓝星航空的这篇内容,请尽量点赞/点在看/转发,或者在本号首页进行星标操作 。请尽量和我们一起互动以保持权重,否则会有可能漏过蓝星航空的推送,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