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可订阅哦!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柴冬冬副教授任总编辑。本平台旨在传递国内外优秀文艺理论、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成果,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及赐稿!
元浦说文微信号:jinyuanpu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
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北京中轴线”文化IP十大创新案例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会
“文脉中国”研究团队
2024.12.04
“北京中轴线”超级文化IP
指标参照:文脉根植
IP价值:“具有文明底蕴的中华第一IP”
理由简述: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利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条物理轴线,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中轴线上的建筑、景观和文化活动,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护好北京中轴线,就是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在新阶段,“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利用要从物理空间转向文化空间,从“物理中轴”转向“IP中轴”,发挥“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资产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未来期许:业态叙事从文明殿堂走向普通大众
(一)“地坛文化”IP
指标参照:文脉根植-创新丰度
IP价值:展现出地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巨大包容性和生长性
理由简述:“地坛文化”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文化IP,在其之下包含三个IP,分别是散文《我与地坛》、地坛庙会、地坛书市。
地坛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它的建立与嘉靖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大礼议”有着密切关系,这场政治斗争不仅改变了礼仪制度,也巩固了嘉靖帝的权力。地坛的设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阴阳五行、天地秩序的理解,例如其坐南朝北的布局、方形的轮廓以及黄色琉璃构件的使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地坛为文学与艺术提供灵感。地坛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武侠小说多次出现地坛,如《三侠剑》《童林传》。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通过对地坛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使地坛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地标之一。
承载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自1985年起,地坛庙会便成为春节盛景,汇聚无数市民与游客。庙会之上,美食诱人,表演纷呈,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既承袭了传统逛庙会的乐趣,又成为展现北京文化风貌的关键舞台。地坛书市,这一北京文化瑰宝,虽曾暂别,但其重归依旧备受瞩目,映射出北京市民对文化消费的无限热忱与向往。
未来期许:充分发挥地坛文化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中的创新示范
(一)“地坛文化”之子IP-散文《我与地坛》
指标参照:文脉根植-价值内核
IP价值:“完成了对北京中轴线(地坛)精神价值的建构与重塑”
理由简述: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我与地坛》首次发表于1991年第1期《上海文学》杂志;2000年初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我与地坛》被文学界公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散文之一,是一个诗性散文的经典文本。2011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我与地坛(纪念版)》。2016年12月3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史铁生作品全编》,其中包括《我与地坛》。《我与地坛》细腻地记录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崩塌与重塑过程,这不仅是个人苦难的超越,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表达。地坛,这个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物理空间,被散文《我与地坛》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象征着自我救赎与精神的重建。
未来期许:以更多元的艺术形式传递《我与地坛》的精神价值
(一)“地坛文化”之子IP-地坛庙会
指标参照:心念饱和-大众流量
IP价值:“一个集中体现传统与现代并可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平台”
理由简述: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注册单位为地坛公园管理处,至今已举办36届,与哈尔滨冰灯节、自贡灯会、潍坊风筝节并称中国四大群众文化活动。2024年首日迎来22万游客。地坛庙会在内容上有仿清祭地表演、吉祥歌舞和曲艺杂技、文创展示和主题系列活动、美食和手工艺品等,既有传统文化的展示,也有现代娱乐项目的结合,是一个全方位体传统与现代中国的平台,且曾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赴泰国、德国、俄罗斯展演、展示。
未来期许:发展和提升庙会现代化和探索全球化的会展运营模式
(一)“地坛文化”之子IP-地坛书市
指标参照:价值建构-价值内核
IP价值:人文北京的精神地标与城市脉动
理由简述:罗曼·罗兰说:“书籍是城市的灵魂,书店是城市的明灯。”卡尔·马克思说:“城市的气息可以从书店中闻到,城市的脉搏可以从书店中感受到。”书籍不仅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思考的工具和人文情感的寄托,更是人文价值的体现。1957至1958年间,茅盾、臧克家、老舍、叶圣陶等文坛巨匠,曾亲赴书市,担纲接待售卖之职。至八九十年代,北京书市盛极一时。1990年,第一届北京书市“90金秋特价书市”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举办。2002年,北京春季书市移师地坛公园。2013年,因经营问题地坛书市关闭。2023年,地坛书市重开。书市不仅是书籍交易的场所,也是市民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书市既能够展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也能够促进文化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
未来期许:以世界眼光和专业化运营,将地坛书市打造为“中国出版业的风向标”
(二)“故宫以东”IP
指标参照:价值建构-利他设定
IP价值:承载深厚历史底蕴,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产业的完美融合
理由简述:2018年东城区正式提出“故宫以东”,成为链接区域文旅资源,促进文旅融合的提振文旅消费的重要抓手。作为区域IP,2023年“故宫以东”提出和启动共创计划,实施内容共创、产品共创、金融共创、科技共创、数字共创、街区共创、百达计划共七大子计划。共享、共创、共建是文化IP的价值取向,旨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IP共享。在实践上表现为一种跨界融合的思维,通过与多行业、多业态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大众的创造力和参与感,共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故宫以东”的共创朋友圈,包含“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完美世界、腾讯、北京产权交易所、保利文化等11家共创合伙人和多领域共创伙伴60余家,涵盖旅游、游戏、产权、演艺等多个领域,共创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在“故宫以东”文化IP之下,培育发展新生态。
未来期许:加强跨界合作,整合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升级
(三)“天桥演艺”IP
指标参照:文脉根植-文明传承
IP价值:承载着演艺之都建设的关键力量
理由简述:天桥是北京中轴线南段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汇聚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天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间艺术的摇篮,先后活跃在天桥地区的民间艺人多达五六百人,民间绝活的代表“天桥八大怪”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民间艺术资源为天桥演艺文化IP的打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目前,天桥演艺区现已汇聚了中央芭蕾舞团、北京杂技团、北方昆曲剧院等国内一流的表演团队,以及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湖广会馆、万胜剧场、梨园剧场等文艺演出场所。这些现代化的演艺场所和设施为天桥演艺文化IP的推广和展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天桥演艺区不仅涵盖了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多种艺术类型的演出,还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演艺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演出的品质和观赏性。这种多元化的演出内容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也增强了天桥演艺文化IP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未来期许:在引领城市更新、业态孵化和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故宫文创”IP
指标参照:系统观复
IP价值:“创意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国潮’创造与引领者”
理由简述:“故宫文创”以故宫元素为核心的文创产品,故宫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古代优秀建筑群以及 186 万件文物藏品,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故宫文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宫文创”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文化宝藏,将建筑特色、文物形象、历史故事等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之中,不仅为故宫文化的传播注入新活力,还助力故宫文物修复与保护。《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建起与年轻人互动的桥梁,使故宫故事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连。故宫文创不断推陈出新,故宫文创产品种类丰富多样,近 1.2 万种文创产品涵盖了从文具、服饰、饰品到家居用品、食品、数字产品等众多领域,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故宫文创探索了一条“利用IP,借助文创,系统布局,面向市场,整合元素,开发精品,贴近民生,影响生活”的整体创新。
未来期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海外影响力
(五)“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IP
指标参照:系统观复·时间观复
IP价值:“社会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的平台”
理由简述:自2021年起,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正式创立,并已成功举办四届。该赛事以北京中轴线为焦点,深入挖掘并整合了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创意元素,展现出大赛深厚文化依托与多元融合的特点。大赛呈现出强大的创意驱动与产品衍生能力,激发并设计出一系列特色商品,覆盖文具、服饰、家居饰品、数字产品等多个领域。大赛成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打破了文化传承仅限于专业领域的界限,使得从专业设计师、艺术家到普通市民、学生等不同群体,都能在大赛中找到展现创意和表达热爱的平台。直接和间接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期许:打造"展览+论坛+赛事"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赛事活动
(六)光影秀“光影中和”IP
指标参照:科技赋能-爆款打造
IP价值:“北京中轴线上最具体科技现场感的文旅内容”
理由简述:光影秀《光影中和》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庆典上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这场秀以庆成宫主殿为背景,利用灯光投影的艺术手法,生动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涵盖了中轴线的历史起源、历代中轴线遗产的风貌,以及讲述最具中国特色的故事。《光影中和》的亮点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愉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洞察。借助先进的光影技术,观众能够在庆成宫主殿上直观地欣赏到中轴线上各个遗产点的数字化影像,清晰地了解这些遗产点的定位及其在时空中的关系。《光影中和》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增添了辉煌,也使之成为北京的一个新兴文化地标。
未来期许:更好地实现“光影中和”光影秀与北京文旅的充分融合
(七)“舞蹈影像《镇水神兽》”IP
指标参照:场域承载-形态选择
IP价值:基于中轴线文化底蕴的首次视觉惊艳演绎
理由简述:《镇水神兽》是一部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地域特色的舞蹈影像艺术作品。该作品的灵感源自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万宁桥下神秘的趴蝮(bā xià)。作为龙的九子之一,趴蝮不仅是北京城水域的守护神,还承载着古人对水道安宁和生活无忧的深切祈愿。在艺术表达上,《镇水神兽》巧妙融合了舞蹈与影像技术。通过这种结合,作品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趴蝮的形象和其守护精神。舞蹈部分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了趴蝮的形象和对北京城的守护情感,而影像部分则利用特效化妆技术塑造了趴蝮的质感和特征。通过镜头语言和水下拍摄等技术手段,作品以视觉传递内涵,以影像拓展表达,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沉浸体验。
未来期许:以《镇水神兽》引爆以北京中轴线为文化底蕴的系列艺术创作
(八)”小说《钟鼓楼》”IP
指标参照:价值建构-版权形态
IP价值:“第一部以北京中轴线为文化依托的长销故事书”
理由简述:《钟鼓楼》是刘心武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84年第5期和第6期的《当代》杂志,于1985年11月首次单独出版。该作品在1985年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迄今为止,《钟鼓楼》已拥有28种不同的中文版本,包括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竖排版本,属于长销书,每年都会增印。1986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钟鼓楼》,并在第三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影视节上荣获评委特别奖。1993年,日本恒文社出版日文译本《北京下町物语》,并在1997年进行了再版。2017年,南京译林出版社发行了《刘心武文粹》第一卷《钟鼓楼》,并将版权授权给美国亚马逊穿越出版社。2021年,《钟鼓楼》的英文版《The Wedding Party》)在亚马逊网上开始预售。此外,《钟鼓楼》在2019年被选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2年,北京九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东城区文旅局合作推出了话剧版《钟鼓楼》,该话剧在“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的11月18日晚在北京保利剧场首演;2023年4月13日至16日,该话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四场。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了《钟鼓楼》。该部小说以多样的版权形态演绎着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并将“钟鼓楼”塑造为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象。
未来期许:以更丰富的业态释放小说《钟鼓楼》的IP价值
(九)“北京雨燕”IP
指标参照:科技赋能-热点追踪
IP价值:科技助力下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理由简述:数字形象“北京雨燕”是北京市文物局联合腾讯公司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打造的数字形象联合推出的北京中轴线申遗的“代言人”。这一数字形象汲取了19个遗产点的精髓,并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风筝的造型相结合,创作出20只风格独特的“京燕风筝”。每一只风筝都巧妙地融入了中轴线上各个遗产点的特色,例如“钟鼓燕”、“万春燕”等,为中轴线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途径。基于“北京雨燕”的数字形象,发行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纪念版数字藏品,首批限量发行的9999件免费藏品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更多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关注和探索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以北京雨燕为灵感来源,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将于2024年11月8日首演原创儿童剧《中轴线上的小神仙》。剧中将北京雨燕人格化,赋予其文化使者的角色,向孩子们传达文明互鉴的美丽愿景,同时让中轴线的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变得生动而具体。“北京雨燕”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并成为推动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未来期许:打造顶级的数字虚拟形象
(十)“数字中轴”IP
指标参照:科技赋能-场景谱系
IP价值:“全面推动北京中轴线数字化的载体与平台”
理由简述:“数字中轴”项目是由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携手腾讯公司共同推出的。2021年12月29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中轴”项目的启动仪式在正阳门箭楼隆重举行。该项目的核心宗旨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以保护、传承和活化北京中轴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知识图谱以及新文创等前沿技术,该项目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促进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2023年5月,游戏《和平精英》通过引入“数字中轴·天坛”新地标,成功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融入到游戏世界中。2024年8月,“数字中轴·小宇宙”正式发布,腾讯游戏利用先进的游戏科技对中轴线全长7.8公里的核心遗产区进行了精确的复原和再现,公众可以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尽情沉浸式地探索北京中轴线的美丽与魅力。
未来期许:承载更多业态的综合性平台
本研究主持: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
本研究执行:
王林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研究员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
本研究团队成员:
意 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朝霞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王岸柳 清朗德成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人民大学国发院文创中心主任
胡 娜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系副教授
刘 毅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
本期材料整理:刘毅等
特别说明:《“北京中轴线”文化IP十大创新案例》为学习讨论材料,排名不分先后。
部分文字材料引述和图片源自媒体、论文、论著等,因是内部学习讨论使用,未能一一注明。
对文化IP的价值定位、未来期许等为一家之言,发布在公众号目的在于希望以此推进文脉传承、文化IP创新的研究。
“元浦说文”公众号迄今已拥有数万篇文章、信息和案例,供企业家、政府官员,特别是大学及研究所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检索、搜集和使用。
温馨提示
如需检索或搜索相关文章、信息和案例,可以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会看到“文创资料数据库”,下面有我们推荐的一些主题相关链接的文章,或者点击公众号右上角的标志,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在页面最上面有个搜索框,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即可。
元浦说文 “北京中轴线”文化IP十大创新案例
"地坛文化IP"
“故宫以东”文化IP
“天桥演艺”文化IP
“故宫文创”文化IP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IP
“光影秀《光影中和》”文化IP
“舞蹈影像《镇水神兽》”文化IP “小说《钟鼓楼》”文化IP “北京雨燕”文化IP “数字中轴”文化IP
欢迎关注:
金元浦的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jinyuanpu
金元浦的微博:https://m.weibo.cn/u/2125768333?refer_flag=1001030102_&is_hot=1&jumpfrom=weibocom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本文由“元浦说文”郑重推荐
元浦说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烂文,有点闲空,有点兴致,就来公众号元浦说文瞄眼!老金这厢有礼啦。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公众号:元浦说文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
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投稿及联系合作邮箱:jinyuanpu@163.com;117766194@qq.comQQ:117766194微博、博客:@金元浦
联系人电话:
王博士:15210804944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所登载之文章,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其内容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来源均已注明。欢迎个人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处理。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不对图片的原始来源负责。
温馨提示
若读者想查看历史消息,请点击公众号右上角的标志,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在页面最上面有个搜索的框,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即可。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微信公众平台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创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柴冬冬副教授任总编辑。本平台本着传播最新学术思想,服务学术事业发展的公益精神,热烈欢迎各位读者订阅及赐稿!
联系邮箱:chaidongdong2006@126.com;
传播优秀文艺思想,推进文艺思想发展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微信号 : zwwyllwhyj
小编微信(绑QQ):63218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