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天台国清寺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隋代古刹。
《赤城志》:在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大业中遂改名国清。
国清寺古朴端庄,现有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1973年曾进行全面修缮,大殿正中供奉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座像,气象万千。
殿左右列元代楠木雕刻十八罗汉,雕工精细,神态各异;寺内藏有珍贵文物“贝叶经”、“钦赐藏经”、《寒山诗集》等上千件,大殿左侧有隋梅一棵,为灌顶手栽,树龄1300多年。
寥寥:空旷、空虚。
西•左思《咏史诗八首 其四》:“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人境: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东晋•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别有:除此之外还有,亦喻另有一番境界,多形容风景或艺术的境界引人入胜。
唐•李白《山中问荅》:“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萝幌:即指女萝悬垂如幌。
萝,指能爬蔓的植物,如女萝、茑萝、藤萝等。
语本《说文》:“萝,莪也。蒿属。”
幌,帐幔,帘帷。
语本《集韵》:“幌,帷也。”帷,帷幕,即围在四周的布幕。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夜壑:幽深的山谷。
南宋•朱熹《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靄变晴嵐。”
初月:新月。
典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楼冥初月,罗綺垂新风。”
南宋•杨万里 《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幽木:生长在幽静地方的树木、深林之中的树木,亦指深林或者。
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 樵溪》:“何时有此溪,应便生幽木。”
遥风:指遥远的风,形容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暗喻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唐•宋之问《汉江宴别》:“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
淹留:挽留。
唐•杜甫《有客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麤糲腐儒飡。”
微躬:谦词,表示自谦,卑贱的身子。表达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谦卑态度。
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明朝汾州府(山西汾阳)人,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涔山人,诗文家,榜眼。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以藩戚不能任官于朝,遂授正五品,外补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十一年七月改任提学佥事,后被贬为祁州知州,复升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陕西右参议,复补河南左参议。
历升浙江提学副使、参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官至河南左布政使。
官声清政廉明,致仕归里后,建造文苑清居、寄拙园,与友人吟咏,优悠林下终老。门人私谥文靖先生。
以精研理学闻名于世。他的学说继承了宋代儒者的“格物、致知、明辩、笃行”的宗旨,讲求教学者首先要端品励行,其次才是研求文词,教育人要重视反省自己本人,然后才能以自身做为弟子的典范,有《文谷集》、《霞海编》。
隋代古刹——国清讲寺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智者大师于陈太建七年(575年)入天台,始住佛陇修禅寺,后至石梁,遇一老僧对其言: “山下有皇太子基,可造寺院”。大师答云:“今时单舍尚难,何论此事。”老僧云:“今非其时,待三国统一后,当有贵人必造此寺,寺若成、国即清。”
晋王杨广拜智者大师为师,得知智者大师造寺遗愿,在598年派司马王弘至天台按照智者大师生前所绘的图样,建造了寺院,义宁元年(617年)全面竣工,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唐初,国清寺殿宇辉煌,香火兴盛。章安大师秉承智者大师的遗教,不遗余力的传承智者大师的学说,到了荆溪湛然大师时,天台宗更是盛极一时,国清寺成为了四众弟子人人向往的圣地,随着天台宗的兴盛,海内外高僧云集来天台山求法者日益增多。
天宝三年(744年)冬鉴真大师第四次东渡日本,途经国清寺,带去了天台宗典籍,从而使外国高僧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求法者络绎不绝。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最澄大师率领弟子译语僧义真随同日本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达中国,并于同年九月参学天台山国清寺,从天台宗十祖兴道道邃大师学习《摩诃止观》并受菩萨大戒。学成回国后,在日本琵琶湖畔的比睿山依照国清寺的式样建造了日本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延历寺,大兴天台教义。天台宗从此传入日本,传教大师最澄即为日本天台宗的始祖。
同时,朝鲜、韩国半岛的僧人亦不断前来求法。开创了韩国天台宗。
会昌年间,唐武宗好修摄之术,于会昌五年下诏拆毁全国寺院,天台是县治所在地,按朝廷规定不得有寺,国清寺因此难逃劫运,所有建筑都被拆除和焚毁,僧众勒令还俗,田产归公。
846年,唐宣宗李忱即帝位,年号大中,诏告停止毁佛。“所废寺宇……复而修创,所司不得禁止。”大中五年,国清寺进行重建,唐宣宗加赐“大中”二字,诏散骑常侍柳公权为国清寺书额“大中国清之寺”。(国清寺大雄宝殿后面山腰东侧岩石上,至今还镌有柳公权书的“大中国清之寺”六字)。
吴越国王钱弘椒应德韶国师之请,遣使至高丽求回天台宗章疏而使天台宗得以“中兴”。
景德二年,宋真宗赏金万两重建国清寺,并改称为景德国清寺。天圣二年,宋仁宗还诏赐天台教文入藏
南宋初年,国清寺遭兵燹,殿宇被毁。建炎二年(1128年),国清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修建后的国清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有兜率台、清音亭、雨花亭。殿后有雷音堂、振奎阁,阁后有无畏室,室后有更好亭,旁边还有云顶庵、古竺院、栖云楼等建筑,被列为“江南十刹”之一。
绍熙元年(1190年),住持志南即其地建庄屋三百余间,规模雄伟,储蓄赢余。邑令刘潮在《景德国清寺千门涂田记》中。高度赞扬寺僧农禅并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明、清以后屡毁屡建,现存建筑基本上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建时的规模。
寺院周围五峰环绕、双涧洄流,古木参天,千年隋梅生机盎然、九级隋塔巍然耸立,隋代古刹胜迹长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隋胜景。
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饱经风雨的隋塔,经历千年而依旧巍然屹立,它是隋代隋炀帝为纪念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所建,又叫报恩塔。近观隋塔,塔身斑驳,古老苍凉,孤零零地矗立于国清寺前的小山上。唐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毁,塔亦受损,南宋建炎二年重修。原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时日久远,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却愈发显得雄伟、壮观。民国初整修时,从塔中取出7方隋代线刻佛像,艺术价值很高,现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
国清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革期间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近2000米的走廊贯穿全寺,集中了各种长廊形式,禅门重重,高低错落,这是国清寺匠心独运的建筑布局的“起、承、转、合”。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历代御赐的金银器、铜铸品和丝织品,有碑刻、写经、书画,有木雕、玉饰、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礼品。
摄影:陈波、汤灵敏、庞民、许斌、张勇、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