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马琴特级班主任工作坊
第八次活动
暨觅渡桥小学班主任培训
12月18日下午,钟楼区马琴特级班主任工作坊暨觅渡桥小学班主任培训活动,在瞿秋白纪念馆怀霜社成功举办。瞿秋白纪念馆,这座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与崇高精神的红色圣地,成为了本次教育探索的核心舞台,彰显出其作为钟楼区重要红色教育资源的独特魅力与教育价值。本次活动围绕“深化馆校协同,推动思政育人”的主题,通过课堂研讨与专题讲座,积极探寻思政教育与场馆资源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作为革命先烈瞿秋白同志的母校,依托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以“立志之路”为主题打造了“重走秋白上学路”“教我如何不想她”“我是江南第一燕”等品牌实境活动,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本次课堂有来自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的三位卓越班主任教师倾情执教,她们分别是史唯老师、韩惠芳老师、唐文黎老师。
史唯老师精心策划的《追寻秋白的足迹》班会课,巧妙地将学生划分成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作小组——讲解组、宣传组、剧本演绎组和合唱组,赋予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角色与责任,旨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潜能。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挑战自己。讲解组的学生负责在纪念馆内进行导览,用生动的语言向参观者讲述秋白事迹;宣传组有序引导,认真拍摄,适时采访;剧本演绎组的学生则通过表演秋白故事,将秋白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合唱组则通过歌声致敬秋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还深刻理解了秋白精神,更培养了爱国情怀。
韩惠芳老师匠心独运的《寻访戏剧大家,重走红色之路》班会课,引领学生踏上了一场集教育与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旅程。课前,孩子们实地探访了大庙弄、洪深纪念馆等地,亲身感受到洪深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为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汇报交流,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每一处走访之地的历史背景与人文故事,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单调的知识传递,而是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在线上研学环节中,更是畅所欲言,纷纷谈及自己的研学收获,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唐文黎老师引领五(8)班的同学们踏入了瞿秋白纪念馆的庄严殿堂,开启了一段名为《寻红色基因,刻成长印记》的主题篆刻班会之旅。课堂伊始,秋白讲解员向大家介绍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治印达人”。纪念馆内的潘老师接过接力棒,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联起秋白同志的生平点滴,同时配以珍贵的篆刻作品赏析,使得课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历史温度。同学们围坐于桌案之前,手中握紧刻刀,在专业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篆刻这门古老的技艺。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既追忆了瞿秋白的革命生涯,增进了对篆刻艺术的认识,也在篆刻的过程中感受着革命家的坚定意志。
周黎老师带来了题为《研学路上,品格成长——探索实践教育的新路径》的专题讲座。周老师以红色精神为灵魂纽带,依托三次极具特色的研学活动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设桥梁,引领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讲座详细剖析了每一次研学背后的精心规划:从前期调研确保活动贴合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到资源整合,确保每一站都有丰富的学习内容;从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保障学生安全无忧,到强调师生互动与家长参与,构建和谐共融的学习氛围。周老师还特别提到,设计研学活动并非孤立的创作,而是一项需家校社多方协作的大工程,唯有集思广益,才能开拓出最适合学生成长的新天地。
周黎老师的分享,不仅仅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探索,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在研学路上播种品格的种子,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旅途中收获知识、技能与美德。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更为其未来人生旅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彰显了教育的力量与魅力。
今天的课堂,形式十分新颖。我们许多老师和学生一起踏上这条从学校延伸至纪念馆的路,在学习中行走,在行走中学习,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好奇,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而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红色种子的珍贵契机。我还看到了——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变得鲜活、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它让学生们走出教室的狭小天地,走进广阔的历史舞台,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我也深切体会到了馆校协同的力量——纪念馆丰富的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和灵感,馆校协同则为这些资源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我相信,学生在这样沉浸式的学习中,一定能成长为有担当、有信念、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今日连听三课,收获颇丰,感悟亦深。史老师授课别出心裁,以馆校结合之法,令我仿若置身历史长河之中,得以亲身体验瞿秋白先生的跌宕一生,深刻领悟其伟大精神。韩老师之课独具匠心,聚焦常州名人轶事,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更易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唐老师的课堂则带来了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于实践里探索求知,在动手操作中体悟艺术的奥秘与精髓。
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平冈校区
王旭
我所聆听的三节班会课集学习、实践、展示于一体,教育形式丰富有意义。既有实境教学方式,将课堂搬到了瞿秋白故居及纪念馆,让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位伟大革命家曾经生活与战斗的空间;也有研学汇报方式,通过班会前研学活动的精心策划和课中学生探访与互动研讨,让学生直接接触艺术家洪深先生的生平与作品,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感与参与度,这种寓学于游、融知于行的设计,使得历史不再抽象遥远,而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更有将“双师课堂”模式应用于介绍瞿秋白篆刻艺术及历史经历的班会课,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让他们亲身体验篆刻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深层次的文化教育目的。三节课均有效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和优化的教育实践。
常州市卜弋小学 张璐璐
今日三节课以多种形式深化馆校协同,开展思政育人。学生讲解员借瞿秋白的文物展品讲述故事,让同学感受历史,摄影、话剧、歌唱、寻访戏剧大家、双师课堂、刻成长印章等新颖的活动,将抽象思政理论具象化,加深理解。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经学生讲解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得以在少年中延续。
常州市勤业小学 庄园
听完这三节馆校合作思政课,我深受触动。老师们巧妙利用纪念馆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体验成长。无论是多岗位挑战让学生深刻理解秋白精神,还是研学分享让学生感受到洪深的艺术魅力与爱国情怀,抑或是让学生在篆刻中体会革命家的坚定意志,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思政课得以走出教室,学生学习的时空得以大大拓宽。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杨琛红
听完三位老师的红色班队课受益匪浅,为了让思政课既“有知”又“有味”,老师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特别是唐文黎老师的《寻红色基因 刻成长印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将课堂搬进瞿秋白纪念馆,让孩子们切身感受瞿秋白英雄事迹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一次课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唐老师设计精巧,引导有方,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虞洁馨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思政教育和研学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次真正的校社协同的活动,让学生从学校的课堂里走出来,转变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在研学中探索发现,在课堂上又用多样的方式传达出他们所感悟到的精神,比如说当博物馆讲解员、剧本演绎、歌声致敬先烈,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听课老师,这种形式都是非常新颖的。三节课不仅有深度,还有广度,在唐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了解了瞿秋白与篆刻的渊源瞿秋白的篆刻轶事,并且亲自体验篆刻,感受其中的不易。
常州市白云小学 郑祥婷
通过本次班主任培训,我感受到了班会课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参观纪念馆,探访名人故居,篆刻印章……通过没置小岗位,讲解志愿者、话剧小演员、合唱队员、拍照员等,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情境步入式课堂让人耳目一新;通过线上、线下研学,让孩子分组活动寻找洪深,共同分享自己的收获;通过自己动手篆刻,感受瞿秋白先生的心路历程。形式多样,孩子们积极参与,让我印象深刻。
在活动尾声,工作坊领衔人马琴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她强调,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实践。馆校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同时,她也对工作坊成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马老师的讲话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蓝图的美好憧憬。
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无疑为思政教育课堂吹入一股清新而强劲的东风,它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形式与内涵,更为这一重要事业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能。下一步,常州市觅渡桥小学也将继续依托班主任工作坊等平台开展馆校一体化建设系列活动,鼓励教师进一步尝试将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助力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工作坊也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拓宽思政育人的时空范围,构建大思政格局。通过搭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建设、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等多种平台,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撰稿:庄 园
照片:张璐璐 杨琛红 包 洁
审核:马 琴 王 旭 何依洋
为每一个儿童的最大可能发展寻觅一条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