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次参与的访谈节目吗?电视台的叔叔阿姨说获得国家新闻奖啦!”
“哇!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她当时也上镜了呢!”
“我记得,我记得,主题里提到了从书本本到心窝窝,这次真的乐到心窝窝啦!”
就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节,校园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
近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新闻访谈节目《爱国,从书本本到心窝窝——对话梁衡》荣膺中国新闻奖,这一喜讯如同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觅渡校园。
背景链接
我校师生有幸受常州广播电视台邀请,与学校名誉校长梁衡先生共同参与新闻访谈节目录制,该节目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人物介绍
梁衡,著名散文家、新闻理论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名誉校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代表作和入选教材作品有:《觅渡,觅渡,渡何处》《晋祠》《把栏杆拍遍》《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没有新闻的角落》等。
与梁衡先生对话的点点滴滴,又一次涌上师生心头,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能收到电视台的邀请,参与如此有意义的节目录制,简直太惊喜了!特别是能与梁衡爷爷对话,我心中充满了对他的崇拜。他对爱国的深刻见解,让我深受启发:我以前觉得爱国指的就是电视剧中那些为国捐躯的人,认为只有奉献自己的生命才是热爱祖国最好的体现。
而在跟梁爷爷的对话中,我似乎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持之以恒种好每一棵树的老人,是爱国的;为祖国寻觅出路的瞿秋白先生,是爱国的;坚持用笔墨刻画下一个个爱国形象、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在教科书中认识他们的梁爷爷,更是爱国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经典文章,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树立远大梦想,早日成长为一名有用的接班人,这就是我自己对爱国的新理解。听老师说这个节目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我为能够为这个获奖节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
“感谢电视台给予机会,能让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与梁衡先生面对面交流。与梁衡先生的交流,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实境思政课正是让爱国种子生根发芽,从书本本走到心窝窝的有力举措。我到现在都记得向梁衡先生介绍起学校如何创新形式让孩子潜移默化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时,他投来的赞许目光、他给予的肯定话语,这都让我明白,爱国教育不应再局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了更广阔的舞台,渗透到方方面面。
当然,看着孩子们在录制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我也深感欣慰。后来在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我也与所有的孩子们分享了此次录制的感受,我意识到,电视台的这一节目,更是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绝佳的爱国教育契机。所有的孩子一起观看节目,一起读梁衡先生的作品,爱国的小苗就如此慢慢长大......电视台的节目真的很有意义!”
“当听说梁衡先生要到觅小时,作为小粉丝的儿子显得异常激动,于是我这个大粉丝主动向老师报了名,我也就得幸一睹梁先生的风采。曾经与儿子共读《青山不老》,感动于种树老人的坚定与果敢;曾经无数次地摩挲《把栏杆拍遍》,吟咏其笔下辛弃疾的刀光剑影;曾经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中寻找那无限山川中的悠悠爱国心。于是,我也想过,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学者将自己的毕生所历都融入了祖国的山川河流?
当梁先生在孩子们面前娓娓谈起自己的作品,谈起祖国的变迁,那温柔又坚毅的眼神,让一切都有了最好的答案。梁衡先生作品中渗透的朴素而强烈的爱国情必将浸润一代又一代的觅渡学子,梁先生身上羽扇纶巾而又气吞山河的气节,成为了在场所有同学、家长、老师的引领。
听闻本次采访获评中国新闻奖的时候,作为家长,我觉得非常荣幸,这正是对爱国主义教育走进孩子们心灵最好的肯定。非常感谢学校与电视台,让爱国精神潜移默化地厚植入孩子的灵魂。”
爱国,
从书本本到心窝窝,
还在继续……
审核:陆玉娟 何依洋
为每一个儿童的最大可能发展寻觅一条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