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只是不服无脑迷信!

文化   2024-12-28 11:19   上海  

说起陶渊明,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代田园诗人,也可能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清高隐士。其自传《五柳先生传》更是被我们所熟知。但性嗜酒的记载,也暴露了此人其实并不家贫。不过,陶渊明看不上的五斗米并非是指其一个月的俸禄,而是当时流行的五斗米道。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其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在充斥门阀政治的东晋社会,他以寒门出生而跻身上流社会,先后担任上太尉、都督八州诸军事,并被封围长沙郡公。其人死后还获赠大司空,可谓是东晋时代的一个传奇。

陶渊明的先祖 就是位高权重的陶侃

但在陶侃去世后,面对盘根错节的门阀党系,陶家很快便没落了。更糟糕的是,陶侃死前就和时任宰相王导不和。由于琅琊王氏权倾朝野,对陶侃的后人来说无异于从政的仕途被关闭大半。加上八岁时丧父,导致陶家中道没落。到陶渊明20岁时,家中已是一贫如洗,陶渊明至此走上宦海之途。二十九岁时,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而此时的江州刺史正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
王凝之除了在书法上略有造诣外,就是个典型的重度中二症患者。他深信五斗米道,以致最后结局凄惨。五斗米道是早期的道教分支。在汉顺帝时,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到了西晋,五斗米道开始逐步分化。部分在士大夫中传播,其余也分流传于农民之中。

在讲究门第的东晋 失去靠山也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

当时的士大夫,信奉五斗米道者大有其人,但王凝之却已经到达了极度痴迷状态。面对如此糊涂的上司,陶渊明不久便以不堪吏职为由,辞官归家。王凝之后来任会稽内史,遭遇五斗米道另一分支的孙恩叛乱。当叛军逼近后,王凝根本不组织军队抵御。倒是王的老婆谢道韫可以披甲执锐,与叛贼周旋。最终,王凝之被乱军杀死,谢道韫从此寡居终老。
此后,陶渊明只得入幕府谋求发展。公元403年,楚王桓玄篡晋即皇帝位.但在第二年2月,刘裕被众臣推为盟主,率部于京口起事。这时,刘裕的这次起事在当时被视为义举。所以陶渊明便去镇军将军府参军。

当时有很多人信奉天师道 不过也有内部的派别之争

然而刘裕也并非对东晋忠心不二,他也想像桓玄一样窃取天下。陶渊明对于宦海生活早已看透,对武事也不再抱有希望。几个月后便退出幕府,最后出仕彭泽令。在80多天的彭泽任上,陶渊明因不愿趋炎附势,最终彻底与仕途决绝,归隐田园。
因此,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并非是指真正的五斗米,而是指他不愿意在像王凝之那样信奉五斗米道。陶渊明在挂冠封印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其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就是陶渊明的心声。那句“帝乡不可期”正是对五斗米道的不屑与抵制。


永嘉之乱:西晋编户齐民制度崩塌与五胡乱世的开始

荆州挽歌:南朝第一重镇的无奈没落

淝水之战:古代百万大军党的悲剧下场

梁武帝出家:一场胎死腹中的南朝印度化社会改革

历史冷新泡
看历史 知大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