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离天姥五里入石桥路》 南宋•李光

文化   2024-11-12 10:34   浙江  

江湖方喜脱风波,岭路还惊上下坡。

赖自随身有竿木,南来未怕石头多。

释义:

天姥:即天姥岩,在天姥山、天台山夹峙间的万马渡西岸,高十余米,脸庞方正,体态丰盈,侧面看去,眼鼻唇耳、脑后发髻、玉簪历历分明。

其旁有朝笏岩,岩板高约8米,底宽2.5米,薄不盈尺,酷似古时大臣上朝用的朝笏。

五里:一种距离单位,表示五华里的距离。‌在中国古代,五里是一种常用的距离单位,常常用于衡量地理距离和行程长度,如俗语的“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等等。

典出汉代应劭《风俗通》中说:“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

指汉朝的驿站按其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大致上五里设邮、十里设亭。

另《汉官旧仪》记载:“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

唐•杜荀鹤《马上行》:“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

石桥:即天台石梁,天台山古皆有之的名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飞架悬崖流水之上的花岗岩天生桥。东西方向,连接着对峙的两座山崖,长7米多,厚近5米,脊面隆起,窄处宽仅20厘米。

石梁下空洞高约2米,瀑布高30多米,溪水三折,冲出桥洞,形成了如虹一般的飞瀑,起舞婆娑,坠入脚下的惠泽潭。

东晋•画家顾恺之《启蒙记》载,天台山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步,步至滑,下临绝冥之涧。

旧传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

江湖:隐居于江湖之间,即隐士所居之处,相对于朝堂。

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李光(1078年-1159年)

宋朝越州上虞人,字泰发、泰定,号转物居士、转物老人。

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

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改知临安府。

绍兴元年(1131年),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

孝宗即位,追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石梁飞瀑

石梁飞瀑”,曾被宋代书画家米芾誉为“第一奇观”。

东晋画家顾恺之《启蒙记》载,天台山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步,步至滑,下临绝冥之涧。亦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

石梁是花岗岩天生桥,长7米多,厚近5米,脊面隆起,窄处宽仅20厘米。梁下空洞高约2米,瀑布高30多米,恰似天上银河倾泻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梁以瀑险,瀑因梁奇,世所罕见。

四周林木苍翠、修竹葱郁,昙华亭红墙黛瓦,掩映于石梁上空绿荫丛中,仿佛天上宫阙。

石梁景区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

这里是“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和目的地、五百罗汉的道场、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雕英雄传》等多部影视片的主要拍摄地。



盖竹洞天

清代大学问家齐召南在《天台山方外志要》中记载:“盖竹洞天,在(天台)石梁剡……洞深三丈余,中有二峡,穹窿出邃。下视攒峰叠嶂,如列翠屏。”

石梁上下有数十处摩崖题刻,其中有宋代天台县令丁大荣书所书的“盖竹洞天”(篆书)

《天台山方外志·岩刻》中也有记载:“盖竹洞天,右四字大篆,在石桥旁,题云:大宋嘉泰壬戌(1222)奉议郎知天台县事晋陵丁大荣书。”

孙绰《游天台山赋》序云:“夫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从中可见天台山是被看作海上仙山,与道教仙山方丈、蓬莱、瀛洲相提并论,也表明此地向来是神仙游处之地,植根很深。

方广寺

古方广寺又称下方广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曾在此结庐修道。旧传是“五百罗汉应真宝地”, 保存着历史悠久的镀金五百罗汉像,弥足珍贵。

寺额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东晋兴宁年间昙猷尊者开山,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绍兴四年重建,1983年重修,1983年国务院发文列入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方广寺附近,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均甚可贵。下方广寺在石梁瀑布下侧,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上。

摄影:风、牛哥、范伟强、汤灵敏、杨卫武

诗路天台┃《铜壶滴漏》  清 • 齐周华
诗路天台┃《台山篇》 南朝(梁)• 李巨仁
诗路天台┃《天台纪游 六首 国清独宿》  清 • 魏源
诗路天台┃《登天台山》  东汉 • 葛玄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螺溪钓艇》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新山别馆十景 其一 桃源春晓》 元 • 曹文晦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寒岩夕照》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桃源春晓》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断桥积雪》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山十景 琼台夜月》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双涧回澜》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华顶观日》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十景 赤城栖霞》 清 • 齐召南
诗路天台┃《天台山十景 石梁瀑布》 清 • 齐召南


天台山文化
“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开放的群众展示舞台。” 天台县文化馆欢迎你! 公共文化服务咨询及监督邮箱:812293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