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桃花 其一》 明•陈献章

文化   2024-11-08 08:02   浙江  

云锁千峰午未开,桃花流水更天台。

刘郎莫记归时路,只许刘郎一度来。

释义:

云锁:同雾锁云埋、云雾绕缭,指云雾遮护,喻山水被云雾所阻隔,朦胧而无法看清的情景。

唐•唐彦谦《游南明山》:“白云锁峰腰,红叶暗溪嘴。”

未开:尚未开启或开展,亦指云雾未散。

唐•卢照邻《梅花落》:“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桃花流水更天台”:同“桃花流水”,即指是流传于天台山一带关于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与仙女结为姻缘的神话爱情故事中的刘阮入山采药,桃花胜影,流水胡麻等等。

南宋•王十朋《题天台国清寺》:“明朝杖屦寻刘阮,不待桃花入洞天。”

更:经过,经历。

《新唐书•房琯传》:“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

天台:县名“天台”,盖因天台山而得名。地处浙东,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平定会稽郡,九、十月间,孙策分章安置始平县(又称南始平),初名“始平”,就是指平定了天台山区内的越族大部落,这是天台建县之始,也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辖境包括今之天台、仙居两县。

“只许刘郎一度来”:相传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相传于明帝永平十五年,东汉会稽人刘晨与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失道。行数里,遇二女,邀晨、肇至其家,食以胡麻饭,止宿,结为夫妇。留山中半载,思归求去,二女为指归路。既出,亲旧零落无相识者。讯问之,得七世孙。欲还女处,不复得路。

唐•司空图《游仙》:“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一度:一次、一次、一回。

北宋•王安石《梅花》:“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陈献章(1428年-1500年)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

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

白沙村濒临西江入海之江门,所以明清学者称其学说为江门之学,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陈献章参加乡试获第九名,时年20岁。次年入京参加礼部会试,中副榜,选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1451年)再次参加会试,又落第。

投于在临川讲伊洛之学的吴与弼门下半年。

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

成化二年(1466年),他从广东来到北京,重游太学,再次准备会试。抵京后不久,国子监祭酒邢让以“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为题试陈献章。陈献章于是写了《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受到邢让的赞赏,由是名振京师。

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

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心学原理和“静坐中养出端倪”的心学方法。

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

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

工书画,画多墨梅。

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广东新语》:粤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白沙书,晚年用茅笔,奇气千万丈,峭刻槎蚜,自成一家。

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刘阮传说(民间文学

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刘阮传说,是流传于天台山一带关于刘晨、阮肇采药遇仙,与仙女结为姻缘的神话爱情故事。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及嵊州、新昌、宁海等周边县市。东汉时起,“刘阮传说”就在天台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传,汉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溪(今嵊州市)郎中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仙女搭救,并双双结为伉俪。仙女私自将天上仙药传于人间,而被镇为双女峰,刘阮二人修炼得道、悬壶济世,……。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历史上就是“佛道双栖”的圣地,有着“仙山佛国”之誉。东汉时起,“刘阮传说”就在天台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刘晨阮肇》)、宋代的《太平广记》(《天台二女》(东晋干宝))都有记录。唐代以后,出现了民间口耳相传与文人采写创作相互并存、相互推动的态势,“刘阮传说”成了被中国古代文学引用最多的经典传说之一。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有着广泛的影响。元代杂剧中就有以“刘阮传说”为题材的《刘阮误入桃源洞》(马致远)、《刘晨阮肇误入天台》(王子一)。


桃源春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阮传说》的发生地,桃源景区位于县城西北13公里上宝相村西北的桃源坑中。桃源坑中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自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记载了汉朝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的神话传说流传以后,唐代文人相继来天台游访。

著名诗人元稹又写了“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刘阮山》)等优美的诗篇,更引起人们对刘阮遗踪的向往。

桃源坑是一处深峻的山谷,桃溪随山曲折,两岸峭壁参差,若陈列着一扇扇锦绣画屏,镜潭帘瀑映带其间,涉目成赏,有鸣玉涧、金桥潭、双女峰、朝阳峰、合翠峰、桃花坞、迷仙坞、会仙石、浮杯亭、惆怅溪等景点,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桃源以双女峰最为著名,北宋郑至道在《刘阮洞记》中首次点出:“其东峰则危峭拔,仪状奇传,上有双石,如绾码发髻,遂名之曰:双女峰。” 

诚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循溪而上,绿水如湖绉舒展,泉声如佩环相叩,余韵清远。

北宋县令郑至道至道根据前人编绘仙踪图籍和护国寺僧人传说,在护国寺东北2里许山谷中,发现一大胜境(即今宝相岙),视为刘阮遇仙之处。捐俸“凿山开道,立亭于其上,环亭夹道植桃数百本”,并作《刘阮洞记》。

在所植桃树开花之际,邀约同僚学士游憩,“幅巾杖藜,徜徉行歌,沿涧而上,观草波之涟漪,听寒音之潺湲。”并为桃源胜景取“鸣玉涧”、“桃花坞”、“会仙石”等一个个富有诗意的芳名。

鸣玉涧之上的山坡隐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山洞,是刘阮遇仙故事的原型洞,名桃源洞。涧东平旷之处,桃花吐艳,落红飘拂,称“桃花坞”,相传是刘晨、阮肇成仙升天的地方。

从此,“桃源春晓”成了天台山著名胜景,宋、明以来,招引了无数游客。

摄影:许斌、瑜·庭、文化超市摄影社 等

诗路天台┃《杜鹃花》 清 • 张联元

诗路天台┃《一行禅师塔》 清 • 袁枚

诗路天台┃《天台瀑布》 唐 • 曹松

诗路天台┃《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宋 • 苏轼

诗路天台┃《寻天台山》 唐 • 孟浩然

诗路天台┃《秋晚历游台山》 清 • 释大经

诗路天台┃《寻张逸人山居》 唐•刘长卿

诗路天台┃《寒岩寺》 元末明初·张昱

诗路天台┃《桐柏观》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赤城》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天台道中》 北宋·夏竦

诗路天台┃《送人》 北宋·夏竦


天台山文化
“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开放的群众展示舞台。” 天台县文化馆欢迎你! 公共文化服务咨询及监督邮箱:812293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