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丨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秋燥15天!这些换季养生小妙招请收好!

美食   2024-08-22 09:47   广东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贵谷子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在凉爽的秋风里,处暑缓缓而至。



处暑过,暑气止。

2024年08月22日,

甲辰年七月十九,

星期四,

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秋季的第2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处暑过后还热吗?


时至处暑,便意味着暑气日渐消退,高温难耐的三伏到了尾声。
虽说秋高气爽,舒适宜人,但冷热交替,燥气当令,也易引起身体不适。
牢记以下三忌、三宜、三秘诀,小心养护,方能安然度过秋燥严重的15天!
三忌

  • 饮食过热
俗话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生姜性热,食之助燥,容易上火,损伤肺气。
此外,如大蒜、大葱、韭菜、火锅、油炸等热性食物也应少食或不食。
因秋日宜养肺,肺喜润恶燥,若是饮食过热,加重秋燥,则伤身于无形。
养生莫过于饮食,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果,如百合、秋梨、莲藕等,生津开胃,滋阴润肺。
  • 熬夜过晚
古语有云:“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熬夜过晚,最是耗损精血,妨碍寿命。
再加上经过一夏的消耗,处暑时节本就疲乏无力。
若再熬夜,更会透支自己的气血元气,伤害身体的根基。
及时调整作息,从夏日的晚睡早起到秋日的早睡早起,方能养阴补气,增强免疫。
对于难以适应季节变化、不易入睡的人群,可以适当吃些龙眼、莲子,以安神助眠。
  • 添衣过早
古诗有云:“处暑无三日,新凉值万金。”
到了处暑,白日温度虽高,但早晚已有凉意。
此时,一定不要过早添衣,稍微降温就想着保暖。
毕竟“春捂秋冻”,适当秋冻,对提高身体抗寒力大有裨益。
待到深秋寒冬,方能安然无恙,不过老人小孩体弱者也可适时增添衣物,不盲目秋冻。
三宜

  • 早睡解乏
民谚有云:“春困秋乏。”
处暑后天气凉爽,代谢减缓,出汗减少,机体进入调整阶段。
因此特别容易疲乏困倦,严重者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们要争取在十点半之前睡觉,多睡一小时。
同时尽量午睡,或是闭目养神,方能解乏消困,保持精神饱满。
  • 运动祛湿
常言道:“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时。”
处暑时节,仍处于末伏阶段,气温较高,加上秋雨,湿热并行。
若不祛湿,湿邪困脾,会导致消化运行缓慢,身体浮肿沉重。
且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容易出现咳嗽的症状,埋下病根。
此时当适当运动,如登山、健走、跑步等,活络筋骨,帮助湿气排出体外。


  • 秋梨润燥
正所谓:“处暑秋梨最养人。”
处暑的秋梨,鲜甜多汁,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
还能养肺止咳、生津止渴,可谓是秋日里润燥的最佳食方。
此外,除了生食、榨汁,也能炖煮做成秋梨膏、银耳秋梨羹,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亦有助于滋阴去燥。
三秘诀

  • 慢贴秋膘
中国传统观念中,秋日到,贴秋膘。
因夏日酷暑难耐,消耗过大,胃口不开,体形难免消瘦。
从立秋开始人们便忙着贴秋膘,弥补亏空,好顺利过寒冬。
但千万不过急于进补,过度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给肠胃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或是增加肥胖、三高的风险。
秋日进补应以清补为主,要饮食均衡,营养合理。


  • 乐消秋愁
欧阳澈诗云:“层楼夜午转西风,眉际新愁刬地浓。”
随着季节变化,光照减少,景色凋零,情志易愁郁沮丧。
秋愁不仅伤脾肺,若情绪不佳,再多的养生手段都是徒劳。
此刻,一定要积极调养情绪,排除杂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妨多出门与好友游玩迎秋,开阔心境,也可以在家读书听歌,放松心情。

  • 粥防秋凉
长寿诗人陆游写:“我得究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粥易消化吸收,可增添津液,是世间第一补人强身之物。
而秋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粥,发发汗,还能驱散寒凉,预防感冒。
除此之外,不同的人喝不同的粥,因人而异,亦能事半功倍。
如喝莲子百合粥滋补安神,杂豆粥健脾益气。
值得注意的是,喝粥升糖快,糖尿病人应少喝或不喝,以防血糖波动过大

👇点击下图购买

广告

天悦名坊素生活
吃素就是放生!吃素拯救地球!吃素增长慈悲!吃素有利健康!吃素可以美容!吃素降低三高!吃素还能减肥!亲!一周请吃一天素!
 最新文章